幼樹的整形修剪
幼樹整形修剪的目的是依據花椒樹的生長特性和立地條件,通過人工誘導使花椒幼樹形成良好合理的樹形結構。常見的幼樹整形修剪方法有以下幾種:
1.自然開心形
有明顯主干,干高30~40厘米,在主干上均勻著生3個主枝,3個主枝相鄰間的夾角120°左右,主枝與主干間的夾角60°左右。每個主枝上著生2~3個側枝,第一側枝距主干40~50厘米,第二側枝距第一側枝30~40厘米,第三側枝距第二側枝50~60厘米。同一級側枝在同一方向,相鄰側枝方向相反。主枝及側枝上著生結果枝。該樹形的優點是,成型快、結果早、通風透光、產量高等。
整形修剪方法:定干。定干高度依據栽培品種、立地條件、栽培方法、栽植密度等不同而不同。立地條件差,栽植密度大,樹干宜矮,反之,則宜高。通常定干高度30~50厘米,栽植后隨即定干。定干時要求剪口下10~15厘米范圍內有6個以上飽滿芽,此部位也叫“整形帶”。苗木發芽后,及時抹除整形帶以下的芽子,促進整形帶內新梢生長。如果栽植2年生苗,在整形帶已有分枝,可適當短截,保留一定長度,合適時選作主枝。
定植后第一年修剪。在當年萌發的新梢中選3個分布均勻、生長強壯的枝條作主枝。其他枝條采用拉、垂、拿的方法,控制生長,使其水平或下垂生長,作為輔養枝。6月上中旬,主枝長到50~60厘米時摘心,促發二次枝,培養一級側枝,同級側枝選在同一方向(主枝的同一側)。初冬或翌年春季休眠期修剪時,主枝、側枝均應在飽滿芽處下剪,且注意剪口芽的選留,主枝方位、角度若很理想,剪口芽均應選留外芽,剪口下第二芽在內側應剝除。各主枝應與垂直方向保持60°左右的夾角,若主枝角度偏小,可用拉、垂、撐的方法開張角度,主枝方位不夠理想時,可用左芽右蹬或右芽左蹬法進行調整。其他枝條長甩長放,采用拉、垂、撐的方法進行開張角度。3主枝外的重疊、交叉、影響主枝生長的枝條一律從基部疏除,不影響主枝生長的可適當保留為輔養枝,待以后視情況決定舍留。
定植后第二年修剪,主枝延長到40~50厘米時摘心,培養二級側枝,其方向同一級側枝相反。其他枝條長甩長放,5、6月采用拉、垂的辦法使其下垂,或多次輕摘心,促其花芽形成,以提高幼樹早期產量。初冬或翌年春季休眠期修剪基本同第一年。
定植后第三年修剪。主枝延長到60~70厘米時摘心,培養三級側枝,其方向與二級側枝相反,與一級側枝相同。側枝上視其空間大小培養中小型枝組。初冬或翌年春季休眠期疏除少量過密枝,短截旺枝。
定植后第四年修剪。對主枝頂端生長點及長旺枝,5月后均進行多次摘心,夯實內膛枝組,初冬或翌年春季休眠期修剪時,對過密枝及多年長放且影響主枝、側枝生長發育的無效枝進行疏除或適當回縮。
自然開心形一般4年即可完成整形。
2.多主枝叢狀形
無明顯主干,直接從樹基著生4~5個方向不同、長勢均勻的主枝。主枝上著生1~2個側枝,第一側枝距樹基50~60厘米,第二側枝距第一側枝60~70厘米。同一級側枝在同一方向,一二級側枝方向相反。結果枝均勻著生在主、側枝上。整個樹形呈叢狀,該樹形的優點是,修剪輕、成型快、結果早、抗風、產量高。
整形修剪的方法:定植后第一年修剪,栽后隨即風干,截干高度約20厘米。在剪口下萌發數芽,長出多個枝條,選擇4~5個著生位置理想且布局均勻、生長健壯的枝條作為主枝,其他枝條不疏除,采用撐、拉、垂等方法,使其水平或下垂生長,以緩和樹勢,擴大葉面積,增加樹體有機質的制造,使樹冠盡快形成和增加結果部位。夏季,所留主枝長至60~70厘米時進行摘心。摘心時注意留外邊的芽,以利開張角度,促其萌發二次枝,培養一級側枝。注意將一級側枝留在同一方向,以免相互交叉,影響光照。初冬或翌年休眠期修剪基本同自然開心形第一年初冬、翌年春修剪方法。
定植后第二年修剪。主枝延長到60~70厘米時摘心,培養二級側枝,其方向同一級側枝相反。其他枝條的處理、夏季整形修剪及初冬或翌年春季休眠期修剪參照自然開心形的第二年修剪方法。
定植后第三年修剪。對主枝頂端生長點及長旺枝,5月后均進行多次輕摘心,夯實內膛枝組,初冬或翌年春季休眠期修剪時,對過密枝及多年長放且影響主枝、側枝生長發育的無效枝進行疏除或適當回縮。
多主枝叢狀形一般3年即可完成整形。
3.疏層小冠紡錘形
有中心干,干高50厘米以上分層次留主枝多個,每個主枝上有2~3個側枝,樹高控制在2.5米以內,冠幅3~4米。這種樹形樹干較高,有中心主干,主枝較多,分層著生,通風透光,樹勢健壯,產量高,壽命長,適宜水肥條件好,光照充足的地方及庭院采用。
整形修剪的要點:第一年,萌芽后,將著生于苗木頂端的壯芽保留,促其旺盛生長,培養為中心主干,以后每年的修剪時中心主干一般不控制,待高度達2.5米左右時摘心,不再保留主干。在中心主干1米范圍內選擇3~4個向四周伸展、長勢均勻的新梢作為第一層主枝培養,各主枝伸展的方位角為120°或90°,間距5~10厘米,與中心干的夾角為50°~60°,其余枝條拉成60°~80°斜生,控制其長勢,作為輔養枝。全部清除離地面50厘米范圍內的分枝。
第二年,萌芽前,選定的第一層各主枝留40~50厘米剪截,輔養枝不剪截。萌芽后,在第一層主枝以上每隔20~30厘米范圍內萌發的新梢中選3個長勢均勻、方位角為120°的枝條作為第二層主枝培養,當長度達40厘米時摘心,并拉成與主干斜生夾角45°,其余枝條拉成與主干斜生夾角70°左右,作為輔養枝。當第一層各主枝剪口芽萌發的新梢長度達40厘米左右時摘心,促生分枝,培養為側枝。
以后逐年以此類推,使各主枝延伸,上層主枝長度為下層主枝長度的1/2~2/3,分枝角度略小于下層主枝,其上配置的枝組以小型為主,且比下層稀疏,形成分層結構,上層小下層大,上層稀疏下層稠密的疏層小冠紡錘形樹形。
結果初期的修剪
1.主要任務
這一時期的主要任務是培養、調整骨干枝,完成整形。花椒從第三年或第四年開始結果,一般從結果開始到第六年形成少量產量,這一時期是結果初期。這一時期,由于根系不斷擴展,樹體生長仍然很旺盛,樹冠擴大迅速,樹體骨架已基本形成。雖然結果量逐年增加,但營養生長仍占主導地位。此期修剪任務是,適量結果的同時,繼續擴大樹冠,培養好骨干枝,調整骨干枝長勢,維持樹勢的平衡和各部分之間的從屬關系,完成整形,有計劃地培養結果枝組,處理和利用好輔養枝,調整好生長和結果的矛盾,促進結果,合理利用空間,為盛果期穩產高產打下基礎。
2.骨干枝的修剪
根據自然開心形的樹體結構,結果期雖然主、側枝頭一般不再增加,但需要繼續加強培養,使其形成良好的樹體骨架。各骨干枝延長枝剪留長度,應根據樹勢而定,隨之結果數量的增加,延長枝剪留長度應比前期短,一般剪留30~40厘米,粗壯樹勢旺的可適當留長一點,細弱的可適當短一點。這一時期要維持延長枝頭45°左右的開張角度。對長勢強的主枝,可適當疏除部分強枝,多緩放,輕短截;對弱主枝,可用疏枝,多短截。
對背上枝如放任不加控制時,過幾年該枝就會超過原主枝,背上枝的后部側枝枯死,造成結果部位外移,所以應及早控制背上枝生長,削弱生長勢,以利結果。對生長較弱背上枝應短截,復壯更新。對背上枝、下垂枝總的原則是盡量利用,注意觀察,靈活采取措施,以擴大樹冠為目的,多結果為準則。
對徒長枝,在幼樹整形期間,要控制其生長。控制的辦法有重短截、摘心等。在結果期,可把徒長枝適當培養成結果枝組,補充空間,增大結果面積。對生長旺盛的直立徒長枝,一定要在夏季摘心,或冬季在春秋稍分解處短截,促生分枝,削弱生長勢。當徒長枝改成結果枝組后,若頂端的變弱,后部光禿,又無生長空間時,應及時重短截。
3.輔養枝的利用和調整
在主枝上,未被選為側枝的大枝,可按輔養枝培養、利用和控制。在結果初期,輔養枝既可以增加枝葉量,積累養分,圓滿樹冠,又可增加產量,所以,只要是輔養枝影響骨干枝生長時,必須為骨干枝讓路。影響輕時,采用去強留弱,適當疏枝,輕度回縮的方法,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嚴重影響骨干枝生長時,則應從基部疏除。
4.結果枝組的培養
結果枝組是骨干枝和輔養枝上的枝群,經過多年的分枝,轉化為年年結果的多年生枝。結果枝組可分為大、中、小3種類型。一般小型枝組具有2~10個分枝,中型枝組有分枝10~30個,大型枝組有分枝30個以上。花椒由于連續結果能力強,容易形成雞爪狀結果枝群,所以必須注意配置相當數量的大、中型結果枝組。由于各類枝組的生長結果和所占空間的不同,枝組的配置要做到大、中、小相同,交錯排列。
由一年生枝培養結果枝組的修剪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1)先截后放法:選中庸枝,第一年進行中度短截,促使分生枝條,第二年全部緩放,或疏除直立枝,保留斜生枝緩放,逐步培養成中、小型枝組。
(2)先截后縮法:選用較粗壯的枝條,第一年進行較重短截,促使分生較強壯的分枝,第二年再在適當部位回縮,培養中、小型結果枝組。
(3)先放后縮法:花椒中庸枝較弱的枝,緩放后很容易形成具有頂花芽的小分枝,第二年結果后在適當部位回縮,培養成中、小型結果枝組。
(4)連截再縮法:多用于大型枝組的培養,第一年進行較重短截,第二年選用不同強弱的枝為延長枝,并加以短截,使其繼續延伸,以后再回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