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中國保監會點名通報5家保險公司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罰款193萬!
具體情況為:
1、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上海、武漢、西安等三家電銷在部分電話銷售保單中存在銷售人員使用與事實不符的表述向投保人促銷、欺騙投保人等違法違規行為,主要表現為夸大保險責任、對保險產品情況進行虛假宣傳、對與保險業務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作虛假宣傳、以銀行理財產品等其他金融產品的名義宣傳銷售保險產品、誘導客戶將原保單退保后投保新保單、以保險產品即將停售為由進行宣傳銷售等。
針對上述問題,中國保監會對太保壽險總公司及涉案機構、高管人員罰款共計76萬元。
2、大地財險在部分電話銷售保單中存在銷售人員使用與事實不符的表述向投保人促銷、欺騙投保人等違法違規行為,主要表現為對銷售政策進行不實宣傳、對同業公司進行不實宣傳、將本公司產品與其他公司作不實對比以及詆毀同業公司等。大地財險在電銷渠道使用的話術樣版,存在大量與上述銷售環節不實宣傳相類似的表述。
針對上述問題,中國保監會對大地財險及其高管人員罰款共計43萬元。
3、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電銷中心向消費者推銷人身保險產品,在通話過程中沒有提到保險,宣傳產品收益率為8%,使用“攢錢”的說法等。存在隱瞞與保險合同有關重要情況、承諾給予投保人保險合同以外其他利益等問題。從檢查獲取的證據看,同類違規行為在該電銷中心普遍存在。
針對上述問題,江蘇保監局對平安人壽西安電銷中心罰款40萬元,對該中心副總經理予以警告并罰款5萬元。
4、陽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淮南中心支公司以銀行存款名義宣傳銷售保險產品、與銀行存款利率進行簡單對比、對保險產品的不確定利益承諾保證收益、隱瞞退保損失和分紅收益不確定性等違法違規行為。
針對上述問題,安徽保監局對陽光人壽淮南中心支公司罰款20萬元,對該公司總經理予以警告并罰款2萬元。
5、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黑龍江分公司銀??蛻艚浝?/strong>通過個人購買電話卡號,將其作為消費者聯系方式填寫在投保單上,利用手中掌握的信息(如消費者身份證號碼等),冒充消費者本人接受公司電話回訪。為防止消費者產生疑慮,董某再以公司名義對客戶進行電話回訪,對影響投保的重要事項避而不談,而消費者本人并沒有接到公司電話回訪,沒有得到相關重要事項的提示(如猶豫期退保等)。
針對上述問題,黑龍江保監局對泰康人壽黑龍江分公司罰款6萬元,對該公司銀保業務部經理予以警告并罰款1萬元。
對此,保監會多次發布消費者風險提示:
防范銀保產品銷售誤導的風險提示:
一要提高警惕,向銷售人員詳細了解欲購買產品的性質,區分清楚該產品到底是銀行存款還是保險;
二要合理評估自身需求,根據家庭實際情況和財務狀況選擇合適的理財方式或者保障需求;
三要認真閱讀合同,仔細研讀保險合同條款,尤其注意保單封面的風險提示語和保險金額、保障責任、責任免除等部分,做到心中有數。
消費者如在銀行誤購買一年期以上的保險產品,可以在“猶豫期”內主動申請退保,或在“猶豫期”內客服人員致電詢問是否反悔時提出退保。“猶豫期”為投保人簽訂保險合同15個自然日。
防范利用保險進行詐騙的風險提示:
一看。要仔細核對保費收款賬戶是否為保險公司。保險公司所開設的企業賬戶有“××保險公司”等字樣,若發現收款賬戶與簽發保單的保險機構不一致,尤其是收款賬戶名稱為銷售人員或其他個人時,堅決不能劃轉保費。此外,保險消費者要注意不要將大額現金保費直接交給銷售人員,委托其代交保費。
二查。核查保單真實性。投保后您可以通過撥打保險公司全國統一的客戶服務電話、登錄保險公司官方網站或前往保險公司所屬營業場所柜面,查詢保單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三警惕。不要盲目相信銷售人員承諾的高收益率和高額回扣。保險消費者要仔細核驗銷售機構和人員的資質及保險產品特征,認真閱讀并理解合同中保險責任、除外責任、收益及領取方式等重要內容,防止誘導詐騙。
防范保險銷售(經紀)從業人員非法銷售非保險金融產品的風險提示:
1、了解不法分子慣用手段,增強自我保護意識。不法分子通常采用以下三種方式誤導保險消費者:
一是保險銷售(經紀)從業人員同時推介保險產品與非保險金融產品,混淆兩種產品性質;
二是保險銷售(經紀)從業人員承諾非保險金融產品以保險公司信譽為擔保,保本且收益率較高;
三是誘導保險消費者退?;?/span>進行保單質押,獲取現金購買非保險金融產品。
2、核實銷售人員資質,避免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根據我會《關于嚴格規范非保險金融產品銷售的通知》(保監發〔2014〕90 號)要求,保險公司、保險專業中介機構不得銷售未經相關金融監管部門批準的非保險金融產品,且應當以書面方式對其保險銷售(經紀)從業人員銷售非保險金融產品進行明確授權。
保險消費者在購買相關產品時,可查看銷售人員執業證書等證明文件,必要時致電保險公司、保險專業中介機構統一客服電話進行核實。
3、仔細閱讀保險產品條款,謹防上當受騙。一定要認真了解保險產品的細則條款,確認產品屬性,防止不法分子偷梁換柱,將保險產品替換為非保險金融產品。
保險消費者若遭遇侵權行為,請立即與“經辦人員”聯系,盡可能挽回損失,并及時向保險監管部門舉報或向公安機關報案,堅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