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簡單,只讀《易經》六十四卦卦符,卦辭,爻辭。
《易經》卦辭爻辭,盡是筮占吉兇之辭。根本不存在什么“太極”、“陰陽”、“五行”,也沒有什么“乾為天,坤為地”、“陰陽之義配日月”之說。
是托名孔子《易傳》用“太極”、“陰陽”等解《易經》,但無“太極圖”、“五行”?!兑讉鳌凡皇恰兑捉洝罚皇且讓W之一。
怎么用《易經》,也很簡單,不是象今日頭條一些易經大師那樣拿本《易經》念,有六十四個卦,念到一個卦就以這一個卦說事兒,而是要事先占筮,占得一卦,還得看有沒有變爻,有,則必須變為另一卦,再以此卦預測吉兇禍福。
如,《史記田敬完世家》,“陳歷公使卜完,卦得《觀》之《否》:是為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即,占卜到《否》卦,但《否》卦有變爻,于是變為《觀》卦?!斗瘛放c《觀》,唯一不同的是第四爻,《否》為“一一”,為老陰,必須變成陽爻“一”,于是就得《觀卦》。
占筮,不能多占,《蒙》卦曰:“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