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潰瘍,心煩易怒,口角干裂,牙齦腫痛,咽喉癢、干、痛……出現上述這些癥狀,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上火了,需要喝點菊花茶、金銀花茶,吃點苦瓜等,給身體降降火~
不過,不難發現,吃些涼性的食物或者喝涼茶,并不是每次都能管用,這是怎么回事呢?還得先從“上火”的原因說起。
一、上火,究竟是怎么回事?
上火屬于中醫熱癥的范疇,多為人體陰陽失衡,內熱偏勝所致。常與下面這些因素都有關:
1、引起上火的原因
①氣候:氣候干燥時,若不及時補水,人體相對也會缺少水分,更易上火。這類人群容易口干、口苦甚至口臭。
②情緒:悲郁情緒,如果不能及時疏泄,就容易導致郁結成火,出現上火癥狀。此類上火,多以食欲不振、口舌生瘡、便秘等癥狀為主。
③飲食:平時進食辛辣刺激食物較多者,比如辣椒、羊肉、花椒、生姜等也容易上火。此類上火多以失眠、多夢、疲憊等癥狀為主。
④生活習慣:有吸煙、飲酒、熬夜等不良嗜好也會增加上火的可能性。這類上火可出現脅肋疼痛、目赤腫痛、頭痛等癥狀。
五臟六腑其實都會上火,而不同腑臟上火的癥狀不同,應對方法也有別,這也就是為什么一味地喝涼茶、吃涼性食物可能不管用的原因。那究竟該怎么調理呢?
二、上火有臟腑之別
收好這份“清火劑”
1、心火
心臟被稱為“君主之官”,它上火,則很危險,像秋冬季常見的高血壓、心律失常、心絞痛、冠心病甚至心梗,多與心火有關。
心火亢盛,容易導致心氣不足、心陰虛損,而長期的心氣不足,難以推動血液的正常運行,容易導致瘀血內阻,最后引發各種心血管疾病。
【心火亢盛的表現】
①舌頭發紅、口舌生瘡;
②心煩意亂、失眠多夢、睡覺盜汗;
③大便干燥、尿黃,甚至排尿有燒灼感。
【祛火活血方】
這是在清心火的名方——導赤散的基礎上進行改良的一個代茶飲,不但祛火,還可以預防并調理心腦血管疾病。
用料:淡竹葉6克、生甘草3克、藏紅花3根。
功效:淡竹葉有清心除煩的作用,生甘草清熱止痛,藏紅花活血化瘀。這個代茶飲可以清心火,尤其適合小便短赤的心火亢盛人群。
禁忌:心火不明顯,以及偏寒體質不建議喝。
2、肝火
肝火旺的人,往往容易長痘,很影響顏值;而且更易情緒失控,容易生氣,降低睡眠質量;同時還會導致肝臟代謝異常,比如:脂肪無法被及時代謝消化,在體內大量堆積,增加肥胖幾率~
【肝陽氣亢盛的表現】
①肝開竅于目,所以肝火上亢容易頭暈、頭疼、目赤腫痛、耳鳴,尤其是生氣之后,這些癥狀就會加重;
②脾氣特別大,壓不住火;
③胸脅或腹部脹悶竄痛。
【梔子豆豉飲】
這是國醫大師呂仁和推薦的一款日常調理方:
藥材:炒梔子、淡豆豉、牡丹皮、鬼箭羽。
炒梔子清肝火,同時能清三焦的郁火;淡豆豉健脾祛濕;牡丹皮涼血清熱、活血化瘀;鬼箭羽活血消癥、散結化痰。
用法:四味藥材各10克,放入水中煎煮成代茶飲。適合有口干口苦、目赤腫痛、胸悶脅脹等肝郁化火癥狀的人。
3、胃火
胃火過旺的人有胃熱,很容易出現口干、口臭、口苦,且舌苔較紅,同時由于所攝取的食物多被胃火消化而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易導致營養不足,還可能會引發胃部炎癥等慢性疾病。
【胃火太大的表現】
①牙齦腫痛、口臭;
②大便不暢或大便干燥、小便黃;
③胃痛燒心、腹脹、經常打嗝。
【大黃黃連瀉心湯】
做法:大黃3克、黃連3克。滾開水浸泡5-10分鐘,即可代茶飲用。
黃連清胃火,大黃瀉胃熱,但如果用煎煮的方式,大黃析出的有效成分多,可能會引起腹瀉。所以通過“沖泡”的方式,讓這個方子既起到作用,又不至于腹瀉。
注意:胃熱患者必須對癥才能用藥,胃火大者可適量加量,脾胃虛寒者忌服。
4、肺火
肺為嬌臟,不耐寒熱不耐濕燥,肺火旺更易出現在秋冬季節,而長期肺熱容易導致感冒、肺炎、肺氣腫、支氣管擴張等疾病。
【肺火旺的表現】
①口干、咽干、干咳無痰或痰濃色黃;
②鼻干、鼻癢、鼻腔發熱、鼻流黃涕;
③午后潮熱盜汗、手足心熱。
【清熱化痰茶飲方】
這是國家級名老中醫高益民推薦的一個日常保健方,能幫助清肺、燥濕、化痰。
藥材:
①橘紅——健脾祛痰,行氣化痰,多用于清肺之痰。
②酒黃芩——消炎,清熱燥濕,清心和胃的火,燥肺和心的濕。
③菊花——清熱解毒,清肝明目,利咽喉,治感冒,幫助化痰。
④炙枇杷葉——化痰止咳潤肺,養肺養胃,降逆。
四種藥材各10克,煮水代茶飲。
總之,懷疑上火要分清到底是哪里上火,也要用對方法降火~而清淡飲食、規律作息、保持良好的心情,也能幫助預防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