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堅(540~604),即隋文帝。公元581年—公元604年在位。弘農華陰(今屬陜西)人。北周時襲父爵為隋國公,女為宣帝皇后。靜帝年幼即位,他任丞相,總攬朝政,封隋王。大定元年廢靜帝自立,建立隋朝,開皇七年滅后梁,九年滅陳,結束南北朝分立局面,統一全國。仁壽四年被太子廣(煬帝)殺死。
楊堅少時體貌奇特,目露精光,性情矜持而又深沉嚴肅。他15歲時,因父功授散騎常侍、車騎將軍、儀同三司,封成紀縣公。周武帝即位后,又進位大將軍,襲爵隋國公,長女又被聘為太子之妃,其時楊堅年僅33歲。其實,此前他早已是皇親國戚了。他的妻子獨孤氏之姊是周明帝之后,而明帝是武帝之弟,因此楊堅進入壯年雖寸功未立,卻憑借深厚的家族根基和關隴集團中穩固的政治聯姻,成為北周上層統治集團的一名重臣。當時朝中有許多人以楊堅相貌奇特、恐有反相為辭,請周武帝早除后患。楊堅聞知后頗為恐懼,每每小心謹慎,不敢有半點疏忽。
周武帝雄才大略,頗有作為。親掌國柄后,屢興伐齊之師。楊堅從駕征討,始建軍功,歷官定州、亳州總管,攻滅北齊后,進位柱國。
周武帝壯年病卒,太子即位,是為宜帝。周宜帝荒淫無道,朝野震怖。他在即位一年后,突然荒唐地禪位給只有幾歲的兒子,自己仍然親掌朝政,自號天元皇帝。其時楊堅特別注意禮賢下士,位望甚隆,引起主上的猜忌。天元帝曾怒氣沖沖地對楊后說:“我一定要族滅你們全家!”一次,他果然召見楊堅,先命左右侍衛說:“如果見到隋國公面有怒色,你們就給我推出去斬了?!辈涣蠗顖赃M見時,任由君王百般指責,仍神色自若,恭敬以對,皇帝竟然抓不到半點把柄,只得作罷。周武帝本來對楊堅深懷猜忌,指望兒孫能有出息,控制朝政,以防楊堅篡權,無奈生兒不肖,無力遏制楊堅實力的膨脹。
大象元年(580)5月,年方22歲的周宜帝突然暴卒。楊堅傾心交結的心腹、把持朝廷機要的大臣鄭譯、劉明矯改詔令,使楊堅以國丈之親,入朝攝政。楊堅輕松地掌握了北周軍政大權。
楊堅擅權,引起北周諸王和諸將的普遍不滿,楊堅分別加以處置。他逐一平定叛亂,放手誅殺北周宗室,排斥異己。
公元581年2月,楊堅迫使周靜帝退位,自立為帝,改國號為隋,年號開皇,建都長安,史稱隋文帝。
隋文帝即位伊始,便開始著手進行政權機構的改革。以加強中央集權。開皇元年(581)2月,他采納大臣崔仲方的建議,廢除北周六官制度,在漢、魏、北齊官制的基礎上,設立內史、門下、尚書三省,作為最高政務機構,分別負責決策、審議和執行。尚書省長官為尚書令,副長官為左右仆射,與內史省長官內史令、門下省長官納言同為宰相,三省相互牽制,共同參議國家大政。尚書省下轄吏、禮、兵、刑、民、工六曹,處理日常軍政庶務。隋文帝還著手改革地方機構,廢除了南北朝以來的州郡縣三級體制,實行州縣兩級體制,撤除了不少冗贅州縣,從而節省了政府開支,提高了行政效率。此后又規定六品以下官員也由吏部選授,地方官吏不得自辟僚佐,從而使中央對地方的控制能力得到極大加強。
下一步,隋文帝開始大力整頓史治,由史部每年定期考核地方官吏的政績。州縣佐官三年一換,不得再任。地方官全部選用外地人,嚴防各地豪強勢力為惡。隋文帝還經常對表現良好的地方官史實行獎勵,對于貪官污吏,則嚴懲不貸。他多次下詔選求賢良,選拔門第寒微卻有才能的士人充任高官,因此,隋初謀臣良將眾多,各種人才齊聚,極大地提高了王朝的統治效能。
隋文帝極為重視法制的完善,開皇元年,他命人參考魏晉舊律,制定刑律頒行,成為對后世法律影響深遠的《開皇律》。開皇三年(583)又命蘇威、牛弘等人修訂新律,體現出“以輕代重,以死為生”的精神。
為發展生產、增加國力,隋文帝在經濟方面采取了許多有益的變革。開皇2年(582),他頒布了關于均出和租調的新令,減輕了百姓的負擔,使農民有更多的時間從事農業生產。為解決漢末以來豪強庇民戶為私屬、侵奪朝廷戶口的積弊,隋文帝實行“大索貌閱”利“輸籍之法”,從而檢括出大量隱漏戶口,擴大了政府的收入來源。
隋文帝十分重視水利的興修和倉廩的建置,以發展農業生產和交通運輸,并備災年賑濟之用,成為保障社會生產的有力措施。對于強悍的突厥騎兵的侵擾,隋文帝采取適時出擊、適可而止的積極防御策略,并用遠交近攻、離強合弱的計策,迫使突厥請和歸降,穩定了北方邊庭。開皇前期的一系列政治、經濟和軍事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效,為南下平陳、統一全國準備了條件。
開皇9年(589),隋文帝以晉王楊廣為元帥,節制50余萬大軍,分8道出擊,僅用數日時間,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滅陳朝,從而結束了近300年的兩北分裂局面,創立了統一大下的大業。
開皇10年(590)隋文帝又著手改革府兵制度,既把府兵制與均田制緊密結合起來,更加“兵農合一”化,又可防止府兵將領擁兵跋扈,從而適應了民族融合、國家統一和社會生產發展的要求。
隋文帝統治后期,社會繁榮,因力富足,武功強盛。受禪之初,全國民戶不滿400萬,到仁壽末年(604)國家編戶已超過890萬。西京太倉、東京含嘉倉、洛口倉儲積有余,天下糧倉皆充盈,隋王朝達到了中古時代罕見的鼎盛時期,被稱為“開皇之治”。
隋文帝素無學術,卻十分重視孝道,提倡以孝治天下,甚至大臣諸王獲罪都要被賜以《孝經》,令其反省。他受到法家思想的深刻影響,不滿足于因襲前人成規,實行了重賞重罰的原則,在利用儒家倫理道德觀念與法家治世之道相結合、推進王朝的集權化和合理化方面,做出了艱苦的努力。
作為一國之君,必須具備駕御群臣、運轉王朝統治機器的特殊才能。隋文帝為人嚴厲峻刻,令人生畏,有一套駕御群臣的獨特的“帝王之術”。他的冷漠使他對屬下的判斷更為準確、切實,也使他在心理上形成了頑強的自我調節和保護機制,在多數情況下不為感情所左右。對阿諛反復之臣,他能迅速疏遠并羅織種種罪名予以貶斥,甚至殺戮。對才干出眾、竭誠盡節的大臣,他不僅付以宰輔大任,而且時時為他抵擋政敵的誹謗和攻擊。對“有才無德”之臣,他既委以重任,使其充分發揮才能,又不失時機地時時小加勸誡和訓斥,牢牢抓住他的辮子。對于能征慣戰,又驕縱自負的武將,他在用人之際能夠極盡褒獎賞遇之能事,在事成之后又能夠不動聲色地予以處置。因此,后人稱隋文帝以辣手治國。
隋文帝事必躬親,經常參與各級官屬的事務,不辭勞苦,因而群臣害怕獲罪,任何事情都不敢自作主張,只等待圣上的旨意。作為一國之君,他失誤就在于他過分注重細枝末節,卻沒有給子孫留下一個可供遵循的治世之法。
隋文帝積財的本領非同小可,隋王朝在短短幾十年里,積累了驚人的財富,文帝晚年時,計天下之儲積,可供五六十年之用,中央的太倉已經爆滿,各地的義倉也難于承受,但隋文帝卻如同一位吝嗇的守財奴,一味大量屯積財富,卻不知如何使用。開皇14年(594)天下大旱,文帝卻不許各地賑濟,強令百姓就食山東,就這樣,糧食在倉庫里腐爛、變質,錢幣在倉庫里斷裂、生銹,造成社會財富巨大浪費。
隋文帝崇尚節儉,歷來為封建史家所津津樂道,他生性儉嗇,幾乎到了病態的程度,這對扭轉南北朝以來奢侈浮靡的社會風尚確有裨益。但在他生活的另一方面,卻有著十分不協調的傾向。開皇13年(593)文帝命楊素監造仁壽宮,歷時2年有余,宮殿宏偉壯麗。在執政過程中,為籠絡文武大臣,賞錢動輒百萬,慷慨無比。這樣看來,文帝的“節儉”則難免有驕矜作態之嫌。
隋朝的法律以寬簡著稱,但文帝卻時時難以抑制自己的狂怒,律外施法,隨意殺人,濫用酷刑。文帝生性殘忍刻忌,又好親自審理刑獄,自以為明察秋毫,發現官吏稍有寬縱,不但重加刑罪,而且追究原審官吏。因此,執法者寧愿枉成其罪也不敢稍有寬緩,反多致人于罪。文帝還每每在朝廷之上杖責大臣,行杖官有時下手不重,就將行杖官推出斬首。楚州參軍李君才奏事,忤旨,他怒欲施刑,殿內無杖,竟改用馬鞭,把李君才一頓鞭打致死。
隋文帝的早年經歷,使他時時具有危機感和不安全感,他以篡逆得手,反過來又要提防別人的篡逆,生怕江山被人輕易奪走。到晚年,元勛大臣多遭殺戮、貶逐,罕有幸存者。他最終寵信的,惟有楊素、楊約兄弟以及楊廣這個奸詐狡猾的兒子。
隋文帝在家庭生活中是一個十足的孤家寡人。他有5子1女,均為皇后獨孤氏所生。即位之初,立世子楊勇為太子,封次子楊廣為晉王,三子楊俊為秦王,四子楊秀為蜀王,幼子楊諒為漢王。女兒北周時嫁給周宣帝為后,隋文帝曾十分自得地對群臣說:“前世帝王,多沉溺于嬖幸,由此生出廢立事端。朕旁無姬妾侍側,五子同母,可謂真兄弟,絕不可能像前代那樣諸多內寵,嫡子憤爭,導入亡國之途?!钡聦嶁∠喾?。
隋文帝之妻獨孤后,是北周大司馬獨孤信之女,有著較高的文化素養和參與現實政治的強烈欲望。開皇之初,曾向文帝提出過許多有益時政的忠告,在朝臣中享有較好的聲譽,與文帝并稱“二圣”。但在私人生活方面,獨孤氏生性奇妒,文帝對她既倚重又畏懼。一次,竟氣得文帝單騎沖出御苑,依山狂奔20余里,仰天長嘆道:“吾貴為天子,不得自由?!?br>
首先和隋文帝反目的,是他的女兒楊后。文帝登基后,為穩固皇位,殘忍屠殺宇文氏王公,使生性素來柔婉的楊后憤怨不平。
太子楊勇少好學,性寬和,通詞賦,有治國之才,但率真而不善掩飾,又多有內寵,因而引起文帝夫婦的不快。獨孤后、楊素、楊約在文帝面前屢進讒言,使文帝感到太子有奪位之謀,遂廢楊勇為庶人。至文帝臨終醒悟,召楊勇入見,為時已晚。文帝死后不久,楊勇便被楊廣派人殺死。
晉王楊廣較兄楊勇年小兩歲,卻比兄長成熟老練得多,為文帝夫婦所重,曾被委以平陳元帥的大任。他素知父親崇尚節儉,母親討厭內寵,就極力偽飾,以博取聲名。他外結宰相楊素,內倚母后獨孤氏,終于使文帝廢楊勇立己為太子,實現了奪位的野心。
秦王楊俊,曾為山南道行軍元帥,參與平陳之役,后任并州(今山西太原)總管。楊俊有巧思,常親運斤斧,制造工巧之器。文帝聞之,視為奢靡,被免官召回京師。秦王病重,他派使臣前去責備說:“我戮力關塞,開創大業,作訓垂范。你身為吾子,卻要敗毀它。真不知該怎樣處罰你?!笔箺羁∮粲舳觥?br>
蜀王楊秀,有膽氣,多武藝,任益州(今四川成都)總管。楊廣令楊素在文帝面前進讒說蜀王壞話。結果楊秀被廢為庶人,禁錮終生。
漢王楊諒,在開皇末年出任并州總管,自蜀王被廢后每每不能自安,在文帝死后起兵反抗煬帝,被楊素擊敗,囚系至死。
在文帝最后的幾年里,他周圍所有的人,包括他的兒子,都成為他潛在的敵人。他和獨孤氏一起,一步步尋找理由,把他們或殺或貶,或做出其他安排,最后只剩下他們所寵愛的楊廣,即后來的隋煬帝。
公元2年(602)8月,獨孤后病死,太子楊廣在文帝和宮人面前裝得悲痛欲絕?;氐剿绞液螅拐勑ψ匀簟1緫除S盡哀,他卻偷偷令人以竹筒盛魚肉以進,楊廣的原形開始暴露了。
仁壽四年(604)七月,隋文帝病情加重,大臣楊素、柳述入侍,太子楊廣入居大室殿,楊廣與楊素密謀奪位,私下交法,其密札被官人鬼使神差地誤送到文帝面前,文帝此時才如夢方醒,擊床大呼:“畜牲何足付大事,獨孤氏誤我!”即刻召楊勇進見。楊廣與楊素搶先下手,調東宮衛士代替御林宿衛,并控制宮門,命心腹大臣張衡入寢殿侍疾,并把后宮宮人全部趕到別室。頃刻之間,文帝駕崩,一時間,朝野上下議論紛紛,文帝被殺的真相,遂成為千古之謎。那一年,文帝64歲。
作為隋王朝的創始人,隋文帝楊堅結束了中原三百余年的分裂和戰爭局面,推行開明的政治舉措,使中國進入了繁榮富強的階段。但由于他晚年的昏聵,喪失了甄別忠奸的深遠目光,落得個被寵信的兒子楊廣及寵臣楊素謀殺的下場,可悲而可嘆。但縱觀他的一生,功績是主要的,錯誤居次之。 (責任編輯:中國歷史網)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