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文字記載以來,我們一直自稱為炎黃子孫,那這里有什么緣由?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追根溯源,探尋上古時期的那些事。
炎黃子孫是我們華人的自稱。“炎”指炎帝(YanEmperor),以姜水成(今寶雞市境內)。“黃”指黃帝(YellowEmperor),以姬水(今陜西武功漆水河)成。
傳說距今5000多年前,我們的中原大陸上有三巨頭,分別為炎帝(號軒轅,是原居姜水流域的部落首領);黃帝(號軒轅,是中原一帶部族的首領);蚩尤(上古時代九黎部落酋長,是中國神話的戰神)。
黃帝
蚩尤
神農氏
正所謂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中原大地還是太小,容不下兩個強者的存在,約在公元前三千年,炎帝和黃帝的兩個大部族為了爭奪土地和資源,打了起來,其決定性的一戰史稱 “阪泉之戰 ”,在這次大戰中,炎帝不敵黃帝戰敗,炎帝和黃帝本是同一部族,黃帝不忍殺之,炎帝戰敗后,臣服于黃帝,把部族往南遷移。
阪泉之戰
阪泉之戰
與此同時,南方的蚩尤慢慢的強大起來,為了奪取中原,蚩尤便聯絡了南方的苗人起兵向中原進軍(現在苗族集聚地里還有神廟供奉著蚩尤),蚩尤的軍隊勇敢強悍,傳說他們都是銅頭鐵臂,刀槍不入;而且還會呼風喚雨,將南方山林水澤中的瘴氣毒霧帶來一同攻擊敵人。蚩尤的軍隊開始時勢如破竹,一直打到了黃帝的老巢涿鹿。但隨后,黃帝開始反擊,蚩尤軍抵擋不住,紛紛敗退。蚩尤在逃到冀州中部時,被黃帝的軍隊俘獲。黃帝下令砍下了他的頭顱。《山海經·大荒北經》——蚩尤作兵攻伐黃帝,黃帝令應龍迎戰,雙方在冀州之野大戰,蚩尤兵敗被殺。
逐鹿之戰
涿鹿之戰的結果,有力地奠定了華夏集團據有廣大中原地區的基礎,并起到了進一步融合各氏族部落的催化作用。取得這場戰爭勝利的部族首領黃帝從此成為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并被逐步神化。
炎黃二帝
后來在黃帝和炎帝共同合作,共同努力下,中原日漸繁榮,部族也繁衍下來,成了華夏名族的始祖,也正是因為這樣,才有了今天的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