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者:楊金橋 文章原創:子爻
定律內容: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出處:《道德經》第五十八章
意思:禍福相互依存,可以相互轉化,比喻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可以引出壞的結果。
影響:具有一定的辯證法思想內涵,事物在一定條件中相互轉化,故建立良好的心態和處事方法。
措施:遇福淡然,遇禍泰然,正確認識事物的利弊和福。
案例:塞翁失馬
老子與《道德經》
《淮南子·人間訓》塞翁失馬
在靠近邊塞的人中,有一位精通術數的人。他家的馬自己跑到胡人那里去了,大家都來安慰他。這個老人說:“這怎么就知道不是一件好事呢?”過了幾個月,他家的馬帶領著胡人的駿馬回來了,大家都祝賀他。這個老人說:“這怎么就知道不是一個禍患呢?”家里多了匹良馬,他的兒子又喜歡騎馬,有一次從馬上摔下來折斷了大腿。大家都安慰他,這個老人又說:“這怎么就知道不是一件好事呢?”過了一年,胡人大舉侵入邊塞,青壯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參戰,靠近邊塞的人絕大部分都因戰爭而死去。唯獨他的兒子因為腿摔斷了的緣故免于征戰,父子得以保全性命。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后來,人們把這個故事概括為“塞翁失馬”,指雖然受到了暫時的損失,后來卻因此得到了好處。也指好事可以變成壞事,壞事也可以變成好事。
論禍福定律科學性
1.事物的雙刃劍法則產生禍福,萬事萬物如雙刃劍皆有利弊,通常“利生福,弊生禍”,當然所謂的福禍利弊都是對于人或個人來說,是以人的價值觀和認知所定義的。
2.蕭何定律使禍福之間相互轉化,蕭何定律的“成也此敗也此,成敗都是同一個因素”思想,與之對應福禍之間也應有“成也福敗也福,成也禍敗也禍”的關系。
3.物極則反也使福禍相互轉化,“福極則禍,禍極則福”
4.符合對立統一的哲學思想,禍福是一對矛盾的矛盾雙方,而福禍又通常是對于人而言,所以禍福為為對立,統一即為人。矛盾斗爭也意味著事物可以相互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