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原文: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浪淘沙令》為唐教坊曲,雙調,五十四字,這首詞作于李煜被囚汴京期間。這是一曲宛轉凄苦的哀歌,表達了詞人的亡國之悲和囚徒之痛。春意闌珊,流水落花,自然界周而復始,春天離去,明年還會如約而至;可憑欄遠望,南唐江山怎會失而復得,心中的感傷真的是難以釋懷!
《長相思·一重山》原文:
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閑。
長相思,詞牌名,雙調三十六字。前后闋格式相同,各三平韻,一疊韻,一韻到底。
這是一首反映思婦期盼離人回來的詞。詞人通過描寫思婦在一個秋日里所望到的阻斷她視野的層層遠山、高高的天空和煙云水氣;所看到的丹楓、花開花落和塞雁高飛;展現了她心中苦憶離人、急盼歸來,然而最終沒有盼到親人的怨恨情緒;刻畫了她對簾外風晨月夕的美好景致無心欣賞的心境。
《臨江仙·櫻桃落盡春歸去》原文:
櫻桃落盡春歸去,蝶翻金粉雙飛。子規啼月小樓西,玉鉤羅幕,惆悵暮煙垂。別巷寂寥人散后,望殘煙草低迷。爐香閑裊鳳凰兒,空持羅帶,回首恨依依。
這首詞是李煜被宋軍困于城中時所作。詞中有兩處典故,一是“櫻桃”,古代有帝王用新鮮收獲的櫻桃敬獻宗廟的傳統,這是一種順應自然時令的祭祀活動,又叫“薦新”,《禮記·月令》里即有:“羞以含桃,先薦廟宇”;
第二個典故是子規啼血,源自一個神話故事,子規相傳為失國的蜀帝杜宇之魂所化,叫聲凄厲。常用以描寫哀怨、凄涼或思歸的心情。
詩人觸景生情,看到春天已逝,子規夜啼,預感到國將不存,且難以挽回,表達了詞人對家國的無限眷戀和沒能守住江山的悔恨之情。
《清平樂·別來春半》原文: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這首《清平樂》是寫詩人思念離家在外,長久未歸的親人。詩人看到梅花如白雪一般開始紛紛飄落,與親人分別以來,春天已經過半,如今所念之人至今未歸,音信全無,因而觸景生情,倍覺愁腸寸斷,離恨就像那遠連天邊的春草,一直在不斷地繁衍滋生,綿延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