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馬上要上幼兒園了,我倒沒啥好擔心的,只是覺得小家伙上苗苗班實在有點浪費(據我和老師聊下來感覺至少能上中班),因為和她同齡的孩子相比,妞妞已經基本能自理(包括獨立穿衣、脫衣、疊衣、穿鞋、脫鞋、上下樓、大小#、洗手等等),這方面她似乎已經遠超同齡人。
不過和其他孩子現在已經能夠背上一、兩首唐詩、數數可以數到10-20相比,妞妞顯然又落后很多,也許是我們并不重視這個方面,因為我有個簡單的邏輯:首先這是學校老師的事情,其次這并不難,到時候不用教也就會了。那么我能給孩子些什么呢?
我想一個是愛、另一個就是識。
舉兩個例子吧,妞妞現在吃任何東西都會先給爸爸媽媽吃,然后自己吃,其實一開始并不是這樣的,我們就嘗試著引導她,我削好一個蘋果讓妞妞先拿給媽媽吃,她媽媽剝好荔枝就讓妞妞先拿給爸爸吃,經常這樣做,妞妞便養成了習慣,不管是什么好東西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長輩。而且逢人便叫,嘴甜的孩子自是討人喜歡。
當然孩子懂事才是最令父母感到欣慰的事情。我家住頂樓,碰到天氣好我們都有曬被子的習慣,有一次我把被子晾了出去,妞妞從房間里一陣風似地狂奔出來,死死抱住我的小腿(哎,夠不著大腿)
所以,愛心只能用愛心教導。我篤信!
妞妞兩歲半了,我們既沒教她識字、背詩,也沒教他數數。但她有較好的自理能力,我希望她從小應該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的事情學著做,別人的事情幫著做”。所以妞妞在家里是個愛干家務的好孩子,是媽媽的好幫手。
當然更多是帶她出去游山玩水,我們是先“行萬里路”,再“讀萬卷書”,多培養她一些“見識”。鄰近的上海、蘇州、南京已經帶她走過一遍,前些時候又帶她去了趟京城,在火車上已經看不出她有什么不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