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做人原則,有些人可能喜歡平淡從容,有些人可能喜歡鋒芒畢露。我們會發現踏踏實實的人很容易與人相處,而鋒芒畢露的人則沒有什么太好的人緣,人緣可不是小問題,它的好壞直接標志著你社交的成敗。
凡事都有兩重性,即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同一件事,若從好的方面去了解,便是一件好事;但若從不好的一面去了解,或許便是一件好事。人緣兒的作用正在于此,它有時可以使壞的變好,也可以使好的變壞。假如你人緣好,那么你每做一件事,別人都會津津樂道,即使你做錯了事,冒犯了別人,別人也會善意地理解你的過錯。生活在如此寬松和諧的環境里,你心靈沒有負擔,處處可以盡情盡興。但如果你人緣兒不好,那么你每做一件事,別人都會雞蛋里挑骨頭,更不要說做錯事,冒犯別人了,即使你處處謹慎小心,事事正確,別人也會不以為然,不拿正眼看你。生活在如此冷漠的環境里,你會覺得自己是多余的人,更不要談什么歡樂和幸福了,好人緣腳下的路有千萬條,反之,便只剩下一條獨木橋了,而要想有個好人緣,就不要鋒芒畢露,咄咄逼人。
鋒芒畢露的人大多是具有一定才華的人,他們不甘心默默無聞,常常會在言語行動上顯露出鋒芒。當然我并不提倡為了獲得人緣就該唯唯諾諾,做個“好好先生”,為了迎接他人而失去自我。作為現代人,特別是青年一代,應該具有遠大的抱負,也該各施所能,盡展才華,實現自身的價值,但是如果只注重在小事情上壓人一頭,以顯自己的高明,那就不好了。
很多時候,我們面對的不一定是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沒必要爭鋒相對。退一步別人過去了,自己也可以順利通過。寬松和諧的人際關系,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多方便,又避免了許多麻煩。假如你胸懷鴻鵠之志,可以一心一意去積蓄能量;假如你只想做個普通人,可以活得從從容容,逍遙自在。可進可退,兩頭是路,何樂而不為?
或許您會罵我過于世故,過于圓滑了吧?您也許要說:“這不是壓抑人的個性自由發展嗎?”其實不然,我所說的收斂鋒芒實際上是保護個性健康發展,成功實現自我價值的一條捷徑。有多少人由于年輕氣盛,愛出風頭,而處處碰壁,為了適應社會,不得不磨平棱角,令銳氣殆盡,最終還是一世無成。有句話不是說“好刀出在刃上”嗎?一個人的鋒芒也應該在關鍵時候,必要的時候展露給眾人,那時人們自然會承認你確實是一把鋒利的寶刀;而不是時不時地拿出來揮舞一番,直殺得別人片甲不留方才甘心。刀刃需要長期的磨礪,只圖一時之快,不懂保養,會令其鈍化。
大文豪伯納贏得很多人的尊敬仰慕。據說他從小就很聰明,且言語幽默,但是年輕時的他特別喜歡展露鋒芒,說話也尖酸苛薄,誰要是給他說一句話,便會有體無完膚之感。后來,有位老朋友私下對他說:“你現在常常出語幽人之默,非常風趣可喜,但是大家都覺得,如果你不在場,他們會更快樂,因為他們比不上你,有你在,大家便不敢開口了。自然,你的才干確實比他們略勝一籌,但這么一來,朋友將逐漸離開你,這對你又有什么益處呢?”老朋友的這番話,使肖伯納如夢初醒,他感到如果不收斂鋒芒,徹底改過,社會將不要他,又何止是失去朋友呢?所以他立下宗旨,從此以后,再也不講尖酸的話了,要把天才發揮在文學上,之后轉變造就了他后來在文壇上的地位。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平時鋒芒畢露會使我們眾叛親離,走上死胡同,而適當地收斂鋒芒,將才華用到有用的大事上,積蓄能量,必將會做出一番事業來。
很多時候,我們收斂鋒芒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現,有些青年人年輕氣盛,說出話來猶如“油鍋里的辣子”,嗆人喉嚨。說話不留余地,鋒芒畢露是淺薄和缺乏修養的表現。得理而饒人,有時更能顯現一個人的涵養和風度。
與“鋒芒畢露”相對,我們提倡“沉默是金”的處世哲學。一些年輕人到了新單位后,就不分場合地大發議論,無節制地說三道四,大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但是這種鋒芒畢露很可能會使比較主觀的領導和同事覺得你傲慢、偏激而產生對你的不良印象。再說信口開河的淺薄和浮躁也是在損害你的形象。你不如保持適當沉默,這是謙虛友好的表示,也是一種自信和力量的表現,將你的鋒芒在工作中顯露,以出色的工作成績和謙遜的作風贏得信譽。
你要是比別人聰明,不一定必須張揚著讓他們知道,時間會證明一切的,“是金子總要發光”。收斂鋒芒,韜光養晦,會使你在與人共事時,留下較大的回旋余地,是一種必要的心理保護,也是別人敬佩的一種內在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