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綏十五歲一入宮,就讓漢和帝怦然心動并不奇怪。她出身高貴,祖父是東漢的開國功臣鄧禹,母親則是光武帝第二任皇后陰麗華的堂侄女;她容貌傾城,皮膚皙細,秀發撩人,亭亭玉立,體態婀娜,飄飄然不啻嫦娥下凡。更可貴的是,她性格溫柔,總是為別人著想,而很少想到自己。
鄧綏才五歲的時候,七十多歲的奶奶因為疼愛她,還堅持親自為孫女剪頭發,畢竟上了年紀,老眼昏花的,結果剪刀把孫女的額頭都刺破了,她還不知道。要是換作一般的女孩,早就疼得哇哇大哭了,可小鄧綏竟然一聲不吭,臉上始終露著高興的表情。過后,服侍她的丫鬟心疼地問小鄧綏:“難道你不怕痛嗎?”小鄧綏說:“怎么不怕?只是奶奶因為疼愛我才給我剪頭發的,我怎么能夠傷她老人家的心?所以忍著不叫。”
鄧綏進宮后深得皇帝寵愛,很快被立為貴人,成為皇后以下等級最高的嬪妃,但她絲毫沒有得意之色,即使對宮中的隸役,都和顏悅色,施以恩惠,從不盛氣凌人。在處世上,也是謙卑退讓,從不為人之先。每逢宮中大宴,六宮妃嬪貴人競相修飾,濃妝艷抹,簪珥光彩,衣裳鮮明,鄧綏卻獨著素妝,淡掃娥眉,唯恐搶了別人的風頭。有的時候身上的衣著偶爾與陰皇后的顏色相同,就馬上跑回去換掉,以讓皇后更為引人注目。平時她與陰皇后一同覲見皇上,鄧綏從來都是站在一旁,不敢坐下。如果遇到和陰皇后同行,她則躬身恭立,先讓陰皇后起步,從不與皇后并駕齊驅,以示自己的卑微。
有一次,鄧綏得了病,和帝為了表示對她的恩寵,特命鄧綏的母親和兄弟入宮照料湯藥,不限定日數。按照漢朝的宮禁制度,這已是超越規制的加恩。鄧綏自幼讀書,深明禮儀,得知此事后,婉言謝絕,她對皇帝說:“皇宮是天子居住的地方,是禁地,如果讓我的家人久居在這里,有違圣制,不合禮法。這雖然是皇上對我特殊的恩賜,但這樣一來,在上使得陛下會受到看重私情的非議,在下也會使我受到不知足的指責,上下都受損失,實在是得不償失,不值得啊!”和帝聽了,深受感動,不禁稱贊她說:“別人都以能使家人多次入宮為榮耀,你卻念及禮法,反以為憂,深自抑損,實在是了不起呀!”
和帝身體不好,有一天突然病重,命若游絲,眼看要不行了,鄧綏聞聽,心急如焚,然而宮里有規矩,除了皇后以外,六宮非皇上宣召不得入侍請安,只能干著急。她臉上垂著淚水,對身邊的人說:“當年周武王病,周公請以身代死;楚昭王病,越姬以死求其無恙。史言昭昭,為萬世楷模。如今皇上病重,我亦當效法先賢烈士,以死乞求皇上安泰。”說完,便要飲藥而死。那些服侍她的宮女,與她感情很深,見此情景,急中生計,向鄧綏謊稱:“剛剛有使者來,說皇上的病已痊愈了。”鄧綏信以為真,這才轉憂為喜,放棄了自盡的念頭。巧合的是,第二天,和帝果然病體康復。和帝得知鄧綏愿意為他代死的事,感動得一塌糊涂,對她更是愈加寵幸。
鄧綏聲譽日隆,日益得寵,這讓陰皇后惱羞成怒,心懷嫉恨,她曾私下里惡狠狠地說:“等到我出頭的那一天,非讓姓鄧的嘗嘗我的厲害,看我不把她滿門處斬。”見明的不行,她就來陰的,暗地里借助巫蠱妖法來詛咒、陷害鄧綏。不久,陰皇后暗使巫蠱妖術的事傳到皇帝耳中,這讓和帝大怒,因為在漢代,朝廷嚴禁巫蠱之術,許多人都因此死于非命。調查證實了陰皇后與其外祖母鄧朱等共行巫蠱的事實,陰皇后被廢,遷于桐宮。陰皇后獲罪時,鄧綏不僅沒有歡呼雀躍,反而出面替她求情,和帝雖然沒有恩準,卻被她這種不計前嫌、寬宏大量的做法感動。鄧綏在朝野上下、宮內宮外的聲譽更盛,這讓她感到很不安,屢次奏稱自己有病并且把自己的病說得很嚴重,以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應酬。她“深自閉絕”,有意避開那些頌揚她的場面。
嫉妒的陰皇后最終抑郁而死,皇后的位置不能空著啊,鄧綏成了不二人選。和帝在詔書中說:“朕以為鄧貴人德冠后宮,賢稱天下,最為合適。”鄧綏聞知,以她一貫的謙讓作風,連忙上疏表示辭讓,雖然再三推卻,但已是眾望所歸。這年冬至,鄧綏被擁立走上了皇后的寶座。
西方諺語說,心輕者上天堂。從不知道掛念自己的鄧綏,以她的仁愛之心,幻化成一個美麗的天使。這樣的人,怎么能不讓她上天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