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三十六人小議
宋代龔開的《宋江三十六人贊并序》所贊的三十六人是:呼保義宋江、智多星吳學究、玉麒麟盧俊義、大刀關勝、活閻羅阮小七、尺八腿劉唐、沒羽箭張清、浪子燕青、病尉遲孫立、浪里白條張順、船兒火張橫、短命二郎阮小二、花和尚魯智深、行者武松、鐵鞭呼延綽、混江龍李俊、九文龍史進、小李廣花榮、霹靂火秦明、黑旋風李逵、小旋風柴進、插翅虎雷橫、神行太保戴宗、先鋒索超、立地太歲阮小五、青面獸楊志、賽關索楊雄、一直撞董平、兩頭蛇解珍、美髯公朱仝、沒遮攔穆橫、拚命三郎石秀、雙尾蝎解寶、鐵天王晁蓋、金槍班徐寧、撲天雕李應,這個名單與現行水滸傳最大的區別是沒有豹子頭林沖、入云龍公孫勝,而增加了鐵天王晁蓋、病尉遲孫立。其他三十四人除了人的綽號略有不同,基本二書人物是一致的。
宋元間無名氏《大宋宣和遺事》所列的宋江三十六人是:智多星吳加亮、玉麒麟盧(黃本作李)進義、青面獸楊志、混江龍李海、九紋龍史進、入云龍公孫勝、浪里百跳(黃本作白條)張順、霹靂火秦明、活閻羅阮小七、立地太歲阮小五、短命二郎阮進、大刀關必勝、豹子頭林沖、黑旋風李逵、小旋風柴進、金槍手徐寧、撲天雕李應、赤發鬼劉唐、一撞直董平、插翅虎雷橫、關髯公朱仝、神行太保戴宗、賽關索王雄、病尉遲孫立、小李廣花榮、沒羽箭張青、沒遮拉穆橫、浪子燕青、花和尚魯智深、行者武松、鐵鞭呼延綽、急先鋒索超、拚命二(黃本作三)郎石秀、火船工張岑、摸著云杜遷、鐵天王晁蓋。這三十六人加上宋江一共是三十七人。與現行水滸傳比較,多了病尉遲孫立、摸著云杜遷、鐵天王晁蓋,少了解珍、解寶二人,其余三十四人基本是一致的。
《大宋宣和遺事》還對這些人的事跡有一個基本的講述:楊志、盧(黃丕烈本作李)進義、林沖、王雄、花榮、柴進、張青、徐寧、李應、穆橫、關勝、孫立等十二人因楊志失了花石綱被充軍,盧進義等十一人為了兄弟義氣在楊志押解途中救了楊志,通往太行山落草為寇。這應該是最早上山的老兄弟,上山年份就是宣和二年。
而晁蓋、吳加亮、劉唐、秦明、阮進、阮通、阮小七、燕青等八人是在是年五月因劫了北京留守梁師寶的生辰綱事發被通緝而被迫投奔盧進義落了草,仗義通報消息使這些人能逃走的正是宋江。此十二人加八人正好二十人。
另有杜遷、張岑、索超、董平是宋江推薦上的梁山。
后來宋江因為怒殺與自己有染卻與人偷情的閻婆惜及其姘頭,帶上朱仝、李逵、戴宗、李海、史進、公孫勝、雷橫、武松、石秀等九人投奔梁山。此時晁蓋已死,山上頭領共是二十三人,加上宋江等十人共是三十三人。后來又招降了前來剿匪的呼延灼、張順(《遺事》作李橫,當是張順之誤),花和尚魯智深也來投奔,共是三十六人。
這三十六人比現行水滸傳多了杜遷、孫立等二人,少了解珍、解寶二人。其余三十四人基本都是一致的。
通過比較《宋江三十六人贊并序》、《大宋宣和遺事》和現行水滸傳的天罡三十六正將的區別,我們發現有幾個人三個版本是有差異的,即林沖、公孫勝、解珍、解寶、孫立、晁蓋、杜遷。這幾位還真是值得好好分析一下。
林沖是現行水滸傳中刻畫的最為成功和豐滿的人物形象之一,成為逼上梁山的典型人物,但是這個人在最原始的《贊序》中卻沒有。公孫勝是現行水滸傳中的四大天王之一,排位很高,在原始的《贊序》中也沒有這個人物。解珍、解寶兄弟在《贊序》中有在《遺事》中沒有,《遺事》相比《贊序》卻增加了林沖、公孫勝、杜遷這三個人。
《贊序》出現時間最早,《遺事》次之,現行水滸傳最晚出,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現行水滸傳一定是從這兩本書和民間傳說加上自己的加工這幾方面糅合而成,正因為是雜糅而成,所以其中有很多雜糅的痕跡存在,比如大家都在不太理解的病尉遲孫立的排序,一個登州派系的大哥怎么就淪落到地煞之列。又比如公孫勝在水滸傳中地位很高,但實際事跡卻總是顯得比較干癟,林沖的形象刻畫得如此豐滿但顯然文氣有余江湖氣不足,可能只是文人意淫的產物而不是當時橫行河朔的三十六人之一。更絕的是現行水滸傳為了使自己的三十六人版本順理成章,竟然生生把參加七星聚義的才華橫溢的燕青寫成了盧俊義的小廝,把公孫勝擠進七星聚義之列,把秦明寫成青州降將,這些講述總是讓人感覺有些牽強。林沖、公孫勝可能也是宋江手下梁山的頭領,甚至也比較出名,但是應該不怎么受當時眾英雄的待見,只是后來反而迎合了部分說書知識分子,所以在梁山的地位不算上升,大體上來說,林沖、公孫勝算不上很江湖很英雄。
所以,筆者認為《贊序》所列的宋江三十六人應該是最接近歷史真相的三十六人。這三十六人都是響當當的漢子,比后來硬湊上的過于柔弱的林沖、神叨叨的公孫勝更符合江湖好漢的原始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