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到幾幅諧聯,挺有意思,供朋友們哈哈一樂。給我的感覺,婚聯中,比較有趣的對聯挺多。
據說,有一對石油工人結婚,領導親臨致賀,最后用一口號式對聯結尾:“大干苦干加巧干,越鉆越深越出油”。這是當年滿大街都能看到的宣傳大干快上的口號,雖說不甚工整,但,還是頗有革命豪氣的。現在送給新婚小兩口,鼓勵二人“大干快上”,倒也貼切!有趣!
有一對新婚夫婦,均為教師,男教英語,女教音樂,語文老師送一對聯:上聯是1234567,下聯是ABCDEFG,橫批就倆字:0K。不愧是文化人,就是有水平!高!!實在是高!!!
在再婚的對聯中,諧聯比較多,原因自不必說,誰都能順口扯出幾幅,也不乏佳作!“花徑昔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直白,不做作!很像再嫁之人的口氣!
網上流傳一副對聯,是說“二次大戰”的(橫批),“夜襲珍珠港,美人受驚,兩顆原子彈,日德投降。”這對聯,必能流傳后世!你信不?反正我信!
結婚,人生大事。定下日期,就要打電話,發信息,送帖子,新朋好友都要通知到,定下的日期一般都不好改了。
某老翁,欲在壽誕之日為子完婚,以圖雙喜。萬事俱備,竟在婚期之日一命嗚呼!這可咋辦?有高人出兩幅對聯化解了難題臨親喪,做:“紅喜事,白喜事,紅白喜事,哭不得,笑不得,哭笑不得!”“新郎,哭乎笑乎?細思量哭笑不得,辭靈堂,入洞房,進耶退耶?再斟酌進退兩難”
有些行業對聯也挺有意思。
過去,理發店有貼對聯的。譬如“雖是毫末技藝,確是頂上功夫”,就很有行業特點。
據說,太平天國時,有位將領叫李文才,乃理發匠出身,上帝會派他開一理發店作聯絡站,店面寫有對聯:“磨刀以待,問天下頭顱幾何?引頸上椅,看老夫手段如何?”看著有點神叨叨的!
賣假發的,也有對聯:“裝點不毛之地,迎候絕頂先生!”
“由爾登堂入室,任君步月凌空”,一看就是賣鞋的!
就是關門拉屎也能成聯:所謂“關門閉戶掩柴扉,拉屎出恭解大手”是也!這是“疊床架屋”的經典之作,還真不能小瞧。馮鞏和郭冬臨演的小品有句臺詞:“小郭子,背朕出宮”,郭冬臨嘟囔道:“你上廁所去吧!”把“出宮”暗換成“出恭”,以“上廁所”作解。其實,上廁所,有拉屎撒尿之分,所謂“解大手”“解小手”是也,出恭是解大手。大過年的演小品,不好說太不文雅的話,您是是不?
做人哪,需要低調一點好。到啥時候都要記住: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某秀才,到廟里游玩,見一和尚,以忘卻“禿”字怎寫為由,戲和尚曰:“禿頂之禿,百思筆畫未得”,那和尚文思敏捷,隨口道:“秀才之秀,一翹尾巴即成”。那秀才仍不知進退,又戲之曰:“頭上無毛,安得翹辮子?”和尚譏曰:“頂端有發,奈何夾尾巴?”問答之間,恰好兩幅對聯,只不過,那秀才卻是自討其辱!
過年貼對子,是咱中國人的傳統,富人貼,窮人也貼,圖個喜慶,有個盼頭,這風俗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流傳下來的好對子海了去了,那是瑰寶啊!
早年間,有一縣官,把:“愛民如子,執法如山”貼于衙前。有好事者續道:“愛民如子:金子銀子皆吾子也,執法如山:錢山靠山其為山乎?”真是絕妙的對聯,也是絕妙的詮釋!
有一官宦人家,父子都考取了功名,老少夫人皆封誥命,過年了,貼上對子顯唄顯唄!上聯是“父進士,子進士,父子皆進士,”下聯是“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大概是平時為人不咋地吧?有人夜里偷偷改了兩個字:變“士'為“土”,改“夫”成“失”,變成:“父進土,子進土,父子皆進土,婆失人,媳失人,婆媳均失人”,這大過年的,婆媳偷人,父子皆死,罵的可夠狠的!
秀才寫對子,不難,但能寫得貼切那可難了!有個窮秀才,過年了,也貼副對聯吧:“半間茅屋棲身,站由我,坐亦由我,幾片蘿卜度日,菜是它,飯亦是它”,窮樂和至此,真夠豁達的!
秀才寫對聯,自然要文縐縐的,不像沒文化的窮苦人。“咦?哪里放炮?啊!他們過年!”兩副對聯有點區別吧!
從古到今,咱們國人就很講究做壽。有關壽聯的故事極多。
據說,當然是據說:乾隆爺南巡時,遇一壽星,已141歲高齡,了不得啊!乾隆爺甚是高興,當即賜聯“花開雙甲加上三七歲月,古稀重慶內多一個春秋”致賀。
聯中的“雙甲”,“古稀',都是對年齡的稱謂,叫做’壽稱”。雙甲,即兩個甲子,60年為一個甲子,古稀,乃70歲的稱謂,源于“人話七十古來稀”。
說到“壽稱”,當年,郭沫若和華羅庚曾談及壽稱。華說:“70為古稀,80,90為耄耋,百歲為期姬,如果未到整數,如77,88,99,當如何稱呼?”郭說:77叫喜壽,88叫米壽,99叫白壽。七十七,源自草書的“喜”字,八十八是個“米”字,“白”字比“百”字少一歲!妙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