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姓中包含著許多民族
漢族,也是許多民族融合而成的。許多姓名似漢族的人,究其祖先,未必是漢人。
東漢末年,大約二十萬匈奴人內(nèi)遷陜晉,改為漢姓。魏晉時期的左都尉劉豹,自稱是兩漢皇室之后,其實他是匈奴人,他父親名叫於扶羅,他的兒子名叫劉淵,隨漢族儒生學習經(jīng)史,便完全漢化了。
南北朝時期,一些鮮卑貴族改為漢姓。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之后,將自己的拓跋氏改為元氏,有將一些功臣舊族改為漢姓,丘穆陵氏改姓穆,步六孤氏改姓陸,賀賴氏改性賀,獨孤氏改姓劉,賀樓氏改姓樓,勿忸于氏改性于,紇奚氏改姓嵇,尉遲氏改姓尉,合稱八姓。西魏時期的宇文泰,屬于鮮卑別部人,
有專家說,唐朝的李淵、李世民有可能不是漢族人。
林惠祥著的《中國民族史》說:“李唐一代,其君既不純?yōu)闈h人,其臣亦多出自異族,所用之兵,尤多異類”;“其文化亦含有異族之成分在內(nèi),如太宗之妻弟婦,武后之為女帝,玄宗之娶子婦,此皆不同于漢人之慣例。”
馮承鈞《唐代華化番胡考》說,李淵來歷頗為不明。李淵之祖名叫李虎,李虎的弟弟名叫乞豆,乞豆的母親名叫達磨,這個名字應(yīng)該是鮮卑人的。如果說李淵父子的民族問題可以存疑,那么唐末號稱獨眼龍的李克用,則肯定不是漢族人,而是沙陀部突厥人,他的父親名叫朱邪赤心。
唐朝人李光弼,《舊唐書》說“其先,契丹之酋長也。”
唐朝人李正己,《舊唐書》說他是高麗(朝鮮)人。
唐朝人尚可孤,“鮮卑宇文之別種”——鮮卑人。
唐朝人李元諒,其先安息人也——伊朗人。
元、明兩代,蒙古人、女真人改為漢姓的就更多了。
《元史·趙良弼傳》,說趙良弼本是女真人,姓朮要甲,音訛為趙。
《元史·李廷傳》說李廷本金人,蒲查氏,金朝末年來到中原,改姓李。
《元史·罕察傳》,仁宗賜罕察姓白氏。
《元史·王絢傳》,王絢本姓邪律氏,為遼之大族——契丹人,金末其父避難遼西,遂改姓王。
《元史·劉國杰傳》,劉國杰本女真人,姓烏古倫,后入中原,改姓劉。
明朝初年,北京地區(qū)尚有大量蒙古遺民。洪武元年,朱元璋下令不得使用胡姓,于是大量蒙古遺民改為漢姓。《日知錄》載,翰林學士火你赤,改姓霍,名叫霍莊。
直到明英宗天順年間,還有些蒙古人在朝中為官,被英宗皇帝賜姓,如:北平奴賜姓白,名叫白忠;阿剌鐵木爾,賜姓穆,名叫穆義;頂住驢,賜名丁順;季伯家奴,賜名季安。
至于清末民初,一些滿族人改為漢姓,大都為人所知:愛新覺羅氏為金,瓜爾佳氏為關(guān),鈕祜祿氏為郎,舒穆祿氏和舒舒覺羅氏為舒,費莫氏為費,赫舍里氏為何、為赫,他塔拉氏為唐,喜塔拉氏為唐、為奚,伊爾根覺羅氏為趙,西林覺羅氏為鄂,富察氏為富、為傅,烏雅氏為吳,等等。還有些滿族人,辛亥以后取父親或祖父名字的第一個字為姓。比如京劇前輩藝人瑞德寶,就是取其父瑞祥的第一個字“瑞”為姓,大公報創(chuàng)辦人英斂之的“英”姓,也是取自其父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