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未年,北京大名府貪官梁中書,收刮了十萬貫即十一擔金珠寶貝,派青面獸楊志、老都管和兩個虞候監(jiān)押十一個廂禁軍,于當年六月十五日前送往東京,給皇城太師、老丈人蔡京作慶賀生辰禮物,行至濟州府所轄的黃泥岡,被晁蓋、吳用、公孫勝、劉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白勝用蒙汗藥酒醉倒對方后劫走。這就是《水滸傳》第十六回描寫的“楊志押送金銀擔,吳用智取生辰綱”的故事。
晁蓋、吳用等人劫得梁中書的十萬貫共十一擔金珠寶貝,事后都分到那里去了呢?又有那些人群接受了呢?為什么會分給他們呢?書中在不同的情節(jié)下相繼都有交代:
部分去向之一,晁蓋分給白日鼠白勝帶回家去了。白勝受吳用指使,往黃泥岡挑來藥酒,醉倒對方,劫得生辰綱后藏匿家中。濟州府尹手下三都緝捕使臣何濤,在安樂村白勝家將他捉住,“眾做公的繞屋尋臟尋賊,尋到床底下,見地面不平,眾人掘開,不到三尺深,眾多公人發(fā)聲喊,白勝面如土色,就地下取出一包金銀,隨即把白勝頭臉包了,帶他老婆,扛抬臟物,都連夜趕到濟州城里來。”打入濟州大牢。這說明,白勝是挑藥酒的首當其沖者,吳用智取生辰綱后,他已經(jīng)單獨分得了一部分金銀,雖未講明得了多少,可以想像他得到了不少的金銀。
部分去向之二,晁蓋分給“三阮”帶回家去了。晁蓋一伙劫得生辰綱財寶后,回到晁家莊,而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已得了錢財,自回到石碣村老家去了。這表明,“三阮”在晁蓋那里所得的財錢,就是從劫得生辰綱錢財那里取出的一部分。
梁中書所送蔡京生辰綱共十一擔金珠寶貝,晁蓋等人挑到石碣村共有五七擔。那么,上面兩個去向,分給四個人的金珠寶貝,約有四、五擔之多。白勝、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每人要分到一擔左右。
部分去向之三,晁蓋一伙帶到石碣村三阮家里,準備投梁山泊去了。晁蓋吩咐吳用、劉唐,請莊客一行十余人,將剩余的五、七擔金珠寶貝挑離晁家莊,上石碣村三阮家里去。吳用認為,“石碣村那里,一步步近去,便是梁山泊,如今山寨里好生興旺,若是趕得緊,我們一發(fā)入了伙!”、“我等有的是金銀,送獻些與他,便入了伙”,他與晁蓋商定后,吳用、劉唐把黃泥岡打劫得到的金珠寶貝,押著五七擔,一行十數(shù)人,投石碣村來。凡不肯上梁山的莊客,發(fā)給他一些錢物,投靠別主。凡肯去的莊客,在莊上并疊財物,打拴行李,準備伺機一起上梁山泊入伙。
部分去向之四,晁蓋做梁山之主后,賞賜給小頭目和嘍啰了。八名智取生辰綱的參與者入伙梁山,林沖火并王倫,晁蓋做了梁山之主,“便叫掌庫的小頭目,就彩帛衣服、行貨、金銀寶貝等財物,每樣取一半收貯在庫,聽候支用”。晁蓋排定座次后,就取出打劫“得到的金珠寶貝和彩帛衣服、行貨的一半,并自家莊上過活的金銀財帛,就當廳賞賜給了眾小頭目并眾多小嘍啰,廳上十一位頭領(吳用、公孫勝、林沖、劉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杜遷、宋萬、朱貴)均分得一分,山上山下眾人均分一分”。也就是根據(jù)智取中的貢獻不同,凡晁蓋手下的人,多少都分到了所劫的財物。
部分去向之五,吳學究將所劫部分錢物,用于解救白勝了。晁蓋等人入伙梁山后,白勝仍陷在濟州大牢,吳學究說:“白勝的事,可教人去那里使錢,買上囑下,松寬他便好脫身”也就是要設法前去營救。后來,就是由吳學究使人去“用度”(買通獄監(jiān)),救得白勝脫身,從濟州大牢里越獄,直接上了梁山入伙。
部分去向之六,晁蓋立為梁山之主后,為報恩,送給宋江了。吳用智取生辰綱后,緝捕使臣何濤奉命赍公文,要押司宋江捕拿晁蓋等七人,宋江見心腹兄弟晁蓋臨危當頭,就私下向晁蓋通風報信,在朱貴、雷橫鼎力相助下,使晁蓋等眾人得以逃脫,幸免于難,最終投梁山入伙,林沖火并王倫,晁蓋當了梁山之主,其余也排上了座次。于是,晁蓋派劉唐前來向宋江酬謝,送了黃金一百兩。宋江對劉唐說:“你們七個弟兄,初到山寨,正要金銀使用。且放在你山寨里,等宋江缺少盤纏時,卻教兄弟宋清來取。”宋江還推辭了給朱貴和雷橫的酬謝之物。宋江的這種推辭,為日后再取這份報酬留下了余地。后來,宋江被救,第一次入伙梁山時,寨主晁蓋便取出一盤金銀送給了宋江,這就實現(xiàn)了宋江“日后再取這份報酬”的心愿。
另有一半去向,是晁蓋收進國庫,以備加有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