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言簡意賅,哲理深蘊,發人深省,今摘錄51句:
1、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2、禮之用,和為貴。
3、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4、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5、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8、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9、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10、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
11、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
12、茍志于仁矣,無惡也。
13、人之過也,各于其黨。觀過,斯知仁矣。
14、朝聞道,夕死可矣。
15、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16、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18、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19、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20、以約失之者鮮矣。
21、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22、德不孤,必有鄰。
23、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2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25、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26、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27、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28、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29、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30、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31、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32、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33、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3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35、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36、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37、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8、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3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40、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4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4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3、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
44、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4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46、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47、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48、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49、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50、當仁,不讓于師。
51、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