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我國古代學者運用辯證法思想方法來體現說明宇宙和人類社會萬事萬物的生成和變化的基本原理的最古老的典籍??鬃觿h《詩》、《書》,訂《禮》、《樂》,敷衍《春秋》,傳以《周易》,到了西漢,儒家學派將其奉為經典,稱為"六經"。所以《周易》又叫《易經》。《周易》對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倫理道德、文學藝術乃至自然科學許多領域,都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在我國哲學與思維方法邏輯運作中有著恒久的地位與價值,是我國哲學的瑰寶與指南針。
《周易》成書于何時,作于何人,迄今尚無定論。對《周易》成書的時代,學術界幾有爭議,大多數觀點認為是西周前期,不會超過春秋、戰國時代,因為《左傳》中已有《周易》的記載,而《左傳》乃是春秋末期的作品。"五四"運動以后,史學界對傳統說法提出懷疑,認為"卦"和"爻辭"中講到周文王以后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足證《周易》成書非出于一時一人之手,因此出現了周初說、春秋中期說和戰國說,所據不一。
"易更三圣",是秦、漢以后對于《周易》傳統作者公認的定說,儒家學者共同認定,開始畫八卦的,是伏羲氏;演繹八卦的,是周文王;而發揚易學精義的,便是孔子。因此說"易更三圣",就是指畫卦者伏羲,演卦者文王,傳述者孔子。事實上,文王演卦而作"卦辭",他的兒子周公又闡述文王的思想,而發揚擴充,著了"爻辭"。只是根據古代宗法的觀念,父子相從,因此三圣之中不提周公。
【精品原文】
【原文】
乾:元,亨,利,貞。《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初九:潛龍,勿用?!断蟆吩唬簼擙埼鹩茫栐谙乱病?/span>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断蟆吩唬?/span>"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断蟆吩唬?/span>"終日乾乾",反復道也。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断蟆吩唬?/span>"或躍在淵",進無咎也。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断蟆吩唬?/span>"飛龍在天",大人造也。
上九:亢龍有悔?!断蟆吩唬?/span>"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象》曰:"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譯文】
《乾卦》象征天:元始,亨通,和諧,貞正。《象辭》說:天道運行周而復始,永無止息,誰也不能阻擋,君子應效法天道,自立自強,不停地奮斗下去。
初九,龍尚潛伏在水中,養精蓄銳,暫時還不能發揮作用?!断筠o》說:龍象征陽。"龍尚潛伏在水中,養精蓄銳,暫時還不能發揮作用",是因為此爻位置最低,陽氣不能散發出來的緣故。
九二,龍己出現在地上,利于出現德高勢隆的大人物。《象辭》說:"龍己出現在地上",猶如陽光普照,天下人普遍得到恩惠。
九三,君子整個白天自強不息,晚上也不敢有絲毫的懈怠,這樣即使遇到危險也會逢兇化吉?!断筠o》說:"整天自強不息",是因為要避免出現反復,不敢有絲毫大意。
九四,龍或騰躍而起,或退居于淵,均不會有危害。《象辭》說:"龍或騰躍而起,或退居于淵,均不會有危害",因為能審時度勢,故進退自如,不會有危害。
九五,龍飛上了高空,利于出現德高勢隆的大人物。《象辭》說:"龍飛上了高空",象征德高勢隆的大人物一定會有所作為。
上九,龍飛到了過高的地方,必將會后悔?!断筠o》說"龍飛到了過高的地方,必將會后悔",因為物極必反,事物發展到了盡頭,必將走向自己的反面。
用九,出現群龍也不愿意為首的現象,是很吉利的?!断筠o》說:"用九"的爻象說明,天雖生萬物,但卻不居首、不居功。
【原文】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断蟆吩唬旱貏堇?,君子以厚德載物。
初六:履霜,堅冰至?!断蟆吩唬郝乃獔员?,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
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断蟆吩唬毫畡?,直以方也。不習無不利,地道光也。
六三:含章可貞?;驈耐跏拢瑹o成有終?!断蟆吩唬汉驴韶?;以時發也?;驈耐跏拢獯笠?。
六四:括囊;無咎,無譽。《象》曰:括囊無咎,慎不害也。
六五:黃裳,元吉?!断蟆吩唬狐S裳元吉,文在中也。
上六:戰龍于野,其血玄黃?!断蟆吩唬簯瘕堄谝埃涞栏F也。
用六:利永貞?!断蟆吩唬河昧镭懀源蠼K也。
【譯文】
《坤卦》象征地:元始,亨通,如果像雌馬那樣柔順,則是吉利的。君子從事某項事業,雖然開始時不知所從,但結果會是有利的。如往西南方,則會得到朋友的幫助。如往東南方,則會失去朋友的幫助。如果保持現狀,也是吉利的?!断筠o》說:坤象征大地,君子應效法大地,胸懷寬廣,包容萬物。
初六,腳踏上了霜,氣候變冷,冰雪即將到來。《象辭》說:"腳踏上了霜,氣候變冷,冰雪即將到來",說明陰氣開始凝聚;按照這種情況發展下去,必然迎來冰雪的季節。
六二,正直,端正,廣大,具備這樣的品質,即使不學習也不會有什么不利。《象辭》說:六二爻若是出現變化的話,總是表現出正直、端正的性質。"即使不學習也不會有什么不利",是因為地德廣大,包容萬物的緣故。
六三,胸懷才華而不顯露,如果輔佐君主,能克盡職守,功成不居?!断筠o》說:"胸懷才華而不顯露",是要把握時機才發揮,"如果輔佐君主",必能大顯身手,一展抱負。
六四,扎緊袋口,不說也不動,這樣雖得不到稱贊,但也免遭禍患。《象辭》說:"扎緊袋口,不說也不動,可以免遭禍患",說明小心謹慎從事,是不會有害的。
六五,黃色的衣服,最為吉祥。《象辭》說:"黃色的衣服,最為吉祥",是因為黃色代表中,行事以中道為準則,當然是吉祥的。
上六,陰氣盛極,與陽氣相戰郊外,天地混雜,乾坤莫辨,后果是不堪設想的。《象辭》說:"陰氣盛極,與陽氣相戰于郊外",說明陰氣已經發展到盡頭了。
"用六"這一爻,利于永遠保持中正?!断筠o》說:用六的爻辭說"利于永遠保持中正",即是指陰盛到了極點就會向陽轉化。
【原文】
屯: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經綸。
初九:磐桓;利居貞,利建侯?!断蟆吩唬弘m磐桓,志行正也。以貴下賤,大得民也。
六二:屯如■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断蟆吩唬毫y,乘剛也。十年乃字,反常也。
六三:既鹿無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象》曰:既鹿無虞,以縱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窮也。
六四:乘馬班如,求婚媾,無不利?!断蟆吩唬呵蠖饕?。
九五: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兇?!断蟆吩唬和推涓?,施未光也。
上六:乘馬班如,泣血漣如?!断蟆吩唬浩獫i如,何可長也。
【譯文】
《屯卦》象征初生:元始,亨通,和諧,貞正。不要急于發展,首先要立君建國。《象辭》說:《屯卦》的卦象是震(雷)下坎(水)上,為雷上有水之表象,水在上表示雨尚未落,故釋為云。云雷大作,是即將下雨的征兆,故《屯卦》象征初生。這里表示天地初創,國家始建,正人君子應以全部才智投入到創建國家的事業中去。
初九,萬事開頭難,在初創時期困難特別大,難免徘徊不前,但只要能守正不阿,仍然可建功立業?!断筠o》說:雖然徘徊不前,但志向和行為純正。只要能下定決心,深入基層,仍然會大得民心的。
六二,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后才生育?!断筠o》說:六二爻之所以出現困難,是由于陽剛一方所造成的。"婚后十年才生育",是很反常的現象。
六三,追逐鹿時,由于缺少管山林之人的引導,致使鹿逃入樹林中去。君子此時如仍不愿舍棄,輕率地繼續追蹤,則必然會發生禍事。《象辭》說:"追逐鹿缺少管山林之人引導",是因為獲鹿之心過于急切。君子應及時放棄,否則必有禍事或導致窮困。
六四,四馬前進,步調不一,但如堅定不移地去求婚,則結果必然是吉祥順利的。《象辭》說:"堅定不移地去追求,是明智之舉。"
九五,只顧自己囤積財富而不注意幫助別人,是很危險的,那樣做,辦小事雖有成功的可能,但辦大事則必然會出現兇險?!断筠o》說:"只顧自己囤積財富而不注意幫助別人",這樣的人即使想有所作為,其前景也不大光明。
上六,四馬前進,步調不一,進退兩難,悲傷哭泣,泣血不止?!断筠o》說:"悲傷哭泣,泣血不止",這種狀況怎能維持長久呢?
【名家點評】
《周易》是一座神秘的殿堂。因為它自己是一些神秘的磚塊——八卦所組成的。同時,又加上以后三圣四圣的幾尊偶像的塑造,于是,這座殿堂一直到二十世紀的現代都還發著神秘的幽光。
——郭沫若
《周易》是一種辯證的"宇宙代數學"。
——馮友蘭
事實上,現代微積分——也是計算機科學建立的基石之一的產生,也可歸因于《周易》的啟示,而時間約在200年之前。
——弗·卡普拉
作為三玄之冠的《周易》,數千年來它被蒙上神秘的面紗,自然吸引著無數的學者和教徒嘔心瀝血地探究索隱。很多人說《周易》是一部迷信的書,那是因為還沒真正認識到《周易》?!吨芤住匪氖且环N樸素的辯證唯物論。讓人誤解的原因,也許是它還穿著神學的外衣——以占卜的形式而表現。歷代研究、解釋《周易》的書有數千種之多,其奧秘甚至使一些現代頂級科學家亦百思不得其解?!吨芤住妨钍廊松罡械揭讓W確實"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奧妙無窮、晦澀難懂"。
易學雖然難學,卻以其巨大的生命力,吸引著古今中外眾多的圣賢、智者、學者、名人、科學家和廣大愛好者投身到易學研究中來。他們憑借自身的聰明才智,將易經的理論和方法運用到天文、歷法、數學、農業、軍事、政治、管理、建筑、人文、法律、教育、家庭、風俗、科研、中醫、體育、武術、氣功、藝術等社會生活的諸多領域,并取得了輝煌的成果。
《周易》的確包含著相當豐富而深刻的樸素辯證法思想。《周易》最有名的哲學命題是"一陰一陽之謂道"?!吨芤住返?/span>"易"字,主要是變化的意思,它是一部講宇宙萬物與人類社會的變易法則的書,是古代辯證法思想最重要的源泉,它把陰陽這一對范疇作為它的哲學體系的中心范疇,"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天地與人無不包含一陰一陽的矛盾雙方,"陰陽接而變化起","剛柔相推而生變化",一切事物無不處在不斷運動變化過程中,整個宇宙是奔流不息,生生無究地變化著,沒有一刻停止;更重要的是《周易》指出:宇宙萬物的無窮變化的根源,不是來自世界的外部,不是靠超自然的神靈主宰,而是在事物的內部,在其固有的一陰一陽的矛盾性,這就是事物變化的內在動因。
易學研究的對象是天、地、人三者之間的關系,由于這些關系很難直接觀測到,需要靠推理分析而得,所以這是易學難學的最根本原因,易學家把這個原因歸為四句話"藏天地之玄機,隱時空之奧秘,蘊萬物之律數,含精深之至理",再加上易學源遠流長,《周易》使用文言和通假字,等等,易學就更加難學了。于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現象也就不足為怪了。
早在原始社會,由于生產力的低下,人們對自然和社會現象的客觀情況和規律性缺乏認識,因而產生宗教迷信。宗教是在最原始的時代從人們關于自己本身的自然和周圍的外部自然的錯誤的、最原始的觀念中產生的。當時人們是根據神靈的啟示來判斷吉兇的,而傳達神靈啟示的手段是占卜。
進入階級社會之后,占卜逐漸成為一門專業,從事這門專業的人叫做"卜人"或"筮者"。這些搬神弄鬼的卜人,把他們積累的經驗編輯成書,以便翻檢和傳授。在夏朝時已有《連山》,在商朝時已有《歸藏》,在周朝時已有《周易》。從這方面來說,《周易》是屬于求神問卜的迷信書籍。
但是,在《周易》這部書中,它吸收了當時自然科學上的天文歷算的成就,以及在社會生活中經常接觸的復雜現象,并對這些現象作出解釋和說明。因此,《周易》不僅僅是一部宗教迷信書,而是包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的著作。其內容涉及到天文歷算、地理、生物、倫理、道德、哲學、政治、歷史等諸多方面。古代的諸子百家、醫卜星相、兵書文辭,不少皆源于《周易》。
除了這些,《周易》還有許多有價值的方法論思想(如簡單性原則、相似性原則、循環原則以及穩定與不穩定、無窮演化的思想,等等)和基本理論(如天地論、陰陽論、乾坤論、分類論、吉兇論、變化論、八卦論、六十四卦論、六爻論、圣人論、君子論、小人論、周期論、易德論、觀人論、未來論、順序論和天人合一論,等等)。易學的結構非常復雜,如哲學主體、氣場分類、三才之道、四象轉換、五行結構、六爻形態、八卦布局、十天干、十二地支、十二宮順序、二十四節氣、六十花甲、六十四卦序、七十二候、八十一回歸、三百八十四爻、乾坤一萬一千五百二十策等眾多的形態和數字結構。易學,并不像其名稱表面所顯示的似乎"容易學",而是世界上最難學的學問之一。
《周易》思想同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吨芤住繁旧聿⒉皇菍Vv自然科學的著作,可它的確為古代科學家們提供了研究自然、認識自然的精湛的思想武器。16世紀以前,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遠遠領先于西方,這曾經引起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驚奇"。他說:西方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主要是由于科學家們得力于兩大法寶,一是以歐幾里德幾何學為代表的形式邏輯思維方法;一是以培根為代表的近代科學實驗方法。愛因斯坦說,這兩大法寶,中國古代賢哲顯然都不具備,然而使人驚奇的是,西方科學家做出的成績,有不少被中國古代科學家早就做出來了。
古代科學家自幼學習《周易》,掌握了一套古代西方科學家們不曾掌握的一把打開宇宙迷宮之門的金鑰匙,所以中國古代科學家能夠更早更快地破譯許多宇宙之謎?!吨芤住氛軐W思想為中國古代科學家們提供了先進的哲學世界觀,作為他們探討宇宙和生命奧秘的指導原則,如大化流行,生生日新的宇宙發展觀;萬物變化,物極必反的矛盾轉化思想;仰觀俯察,窮理盡性的唯物主義認識原則;人能"贊天地之化育"的主觀能動性思想等。這一哲學世界觀較之西方中世紀的經院哲學顯然具有極大的優越性。更為重要的是,《周易》還為科學研究提供了一套別開生面的象數思維模式,這是西方文化中根本不具備的。易學象數思維模式,突出地反映了東方思維的特征,至今還令人神往。
儒家學易,用以修身
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孔子
《周易》本屬"算命"之書,"數字卦"的破譯充分證明了這一點。但古人的算命也可以看作是古人認識世界的方法之一,所以這部"算命"的書中,又包含著"古之遺言",包含著古人的生存智慧。所以,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孔子開始用哲學的思想來解釋《周易》,《周易》也就由宗教書變成了哲學書。這就是哲學的突破。所以說,《周易》是儒家發生學的源頭,而儒家雖然改變了《周易》,但是《周易》提供的思維方式,也影響了儒家。這樣的哲學自戰國末年形成之后,兩千五百年來,一直是中國文化的主流。全世界獨一無二,真是一個奇跡,文化的奇跡。
那么,《周易》對于日后盛行中國兩千多年的儒家思想,有著怎樣極其深遠的影響呢?
儒家修身齊家治天下的根本思想,便是由《周易》之中衍生而來。孔子學易,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隨心所欲,更著繁辭上下二傳,指出"易之為書也!不可遠,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告誡我們不可遠離《周易》的法則。
易傳系辭有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梢姟吨芤住窇撟鳛榱⑸硖幨琅c進德修業之戒鑒。"孔子曰:"假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孔子學易學到韋編三絕的地步,那么,周易之中我們可以學習到多少做人的方法應該更多。
學易,便是叫人"潔凈精微而不賊",即心地純潔,思維精密,行事不違正道。學易,求其德義耳?!吨芤住肪渚浒l人深省,亦可作為行為之準則,上面說的每點現在看起來,也是人類相當的美德。它包含的是最平實的自然法則,學了可使人不犯重大的過錯。因為《周易》包涵了整個大自然進行的法則與變化,了解了《周易》,世間上一切人情事理均可透徹了。
理學名家周敦頤的《太極圖說》雖然接受了道家的影響,但其中"太極"、"陰陽"都是來自《易傳》的,篇末贊《易》云:"故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又曰: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大哉《易》也!斯其至矣!"表明了自己的思想淵源。所著《通書》首章亦云:"大哉《易》也,性命之源乎!"《通書》本名《易通》,亦與《周易》有密切的關系。
《周易》的另一個特點是提出了一個博大精深的天道論?!墩撜Z》和《孟子》中關于天道的言論很少,在先秦儒家典籍中,惟有《周易大傳》含有較詳的天道論。對于天地的本原,對于天地萬物的普遍規律,都提出了精湛的觀點。這些學說補充了《論語》、《孟子》的不足,為后儒建立本體論體系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鬃舆€說:"易者,易也,變易也,不易也,管三成為道德苞籥"。鄭玄作《易贊》及《易論》云:"易一名而含三義,易簡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其說實本《易緯》。將一陰一陽看作并時對立存在的關系,以二分法不斷區分天地萬事萬物,此《易》所以為"易簡";將一陰一陽看作歷時交替變化的關系,來模擬此變動不居的世界,此《易》所以為"變易"。由"一陰一陽"上溯為"道",此《易》所以為"不易"。當前很多人論述陰陽的正面作用時,把"陰陽"等同于"矛盾",說成是"對立的統一",以與西方哲學概念"接軌"。實際上,陰陽與矛盾的差異恰好反映了東西方思想體系不同的一個基本標志,也是當前對中國傳統思想體系不能理解的一個關鍵問題。
大道之源,哲學先鋒
我國最早的純粹抽象的理論著作應以《周易》為代表。直到現在,人們對于《周易》的研究顯然還是不夠的,但是可以斷定,它是人類最早的關于宇宙觀和一切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性研究的知識總匯。
——鄧拓
我始終懷疑《周易》的文化是上一個冰河時期留下來的,不是這一個冰河時期的產物,因為它的科學、哲學的道理太高明了。
——南懷瑾
談到世界人類惟一的智慧寶典,首推中國的《周易》。
——榮格
我們所說的《周易》,通常包含三部分內容,一個是《易經》,一個是《易傳》,一個是易學?!兑捉洝沸纬捎诜说轿耐醯倪@個時期,這時的《易》還是一部巫術的、宗教的、神話的、算命的書。等到傳于孔子及其門弟子之手,《周易》已被詮釋成為哲學書了。
漢朝以后,《周易》經傳被奉為經典,直到清代,被稱為經學時代,解釋《周易》的成果有三四千種之多?!吨芤住肪佑谌航浿住!吨芤住返陌l跡,應該與司馬遷有關。起初漢朝人重視《春秋》,司馬遷卻認為《周易》更為重要,因為《周易》里面有一個智慧,有一個核心價值觀,有一個哲學的原理。
現在看來,凡是中國偉大的歷史學家,一律都是偉大的易學家。司馬遷說了"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天人之際就是一個陰陽的問題,《周易》講天、地、人三才之道,就是一個天人之際的問題。后來,漢武帝、董仲舒慢慢接受了這個觀點。到漢宣帝時候,宰相丙吉認為《周易》是圣帝明王治太平之書,帝王應該用《周易》原理,創造一個太平盛世。這樣,《周易》的地位就被提得更高了。東漢時期,班固寫《漢書》,整理國故,編寫了《藝文志》,正式視《周易》為群經之首。官方認可此說,《周易》便從所有的經書中脫穎而出。從此以后,《周易》的群經之首的地位再沒有動搖過。很多人應用《周易》的原理進行決策,批評朝政,治國安邦。直到到民國年間,由于把《周易》看成是迷信,其地位才一落千丈。
《周易》是不是迷信?歷史上的確有人借助《周易》搞迷信。但那是末流數術而已,也就是所謂的算命。真正的學者,正統的意識,始終是把《周易》視為中國文化的主干之一。
《周易》在其神秘的形式中蘊含著較深刻的理論思維和樸素的辯證觀念。例如,它承認事物存在著對立面,六十四卦由三十二個對立卦組成,其卦的爻象和爻辭反映了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的"大人"和"小人"、吉和兇、得和失、益和損、泰和否、既濟和未濟等一系列對立統一的現象,《莊子 天下篇》將其概括為"易以道陰陽"。它還承認對立事物的互相轉化。如泰卦卦辭說:"小往大來";否卦卦辭說:"大往小來";泰卦九三爻辭說:"無平不陂,無往不復";乾卦九五爻辭說:"飛龍在天";上九爻辭則說:"亢龍有悔",這些都表現了物極則反的觀點?!吨芤住反碇袊糯q證法思想的萌芽,因而它在中國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周易》以陰陽變化來說明宇宙萬物的一切現象。它通過占筮來啟示天道、人道的變化規律,為的是把握人生立身處世之本,以趨吉避兇。所以,《周易》的哲理為后世崇仰深究,后人再以義理闡釋,使《周易》成為占筮、義理兼而有之的典籍?!吨芤住氛f的是陰與陽的思想,產物。它源自男女不同的性別,是人類原始思想的產物。它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說明宇宙萬物中一切變化的現象。《周易》思想中的這一陰一陽,相對相反,并不對立相克;而是相互錯綜變化不已,并在變化中生成發展,和諧與統一?!吨芤住穼μ斓厣砂l展的作用,最重視的是剛健中正,而且是恒久不已的剛健中正?!吨芤住芬布嬲f生死,而且以兩者綜合,來闡揚天地的大德及無窮的生命力??傊?,天地陰陽剛柔動靜的微妙作用,是萬物生成發展的根源,闡明這一原理法則并廣泛應用到宇宙與人生的一切變化現象上,使人能夠知變、應變、適應,去惡向善,避兇就吉,這就是《周易》的思想。它是包括中國傳統文化所有學問的大原理、大法則。
《周易》反對所謂"天不變道亦不變"的形而上學世界觀,它對世界萬物的變化,從來持積極肯定態度,指出:"天地之大德曰生","盛德大業至矣哉!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周易》認為,整個宇宙不是靜止不變的,而是生生日新的"大化"之流。同這種生生不息的宇宙觀相適應,《周易》勸誡人們樹立"自強不息"的人生哲學,指導人們的政治實踐活動。它認為人在自然、社會的變化面前,不是無所作為的,恰恰相反,應當發揮人在改造自然、改造社會過程中的主體能動作用。在客觀事物的變化中,不可墨守成規,因循舊章,"不可為典要,惟變所適"?!吨芤住窂娬{"見幾而作",即要求人們處事接物要善于觀察動向,看準兆頭,把握最有利的時機,采取果敢行動,"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周易》告誡人們凡事不可過分,"損而不已必益","益而不已必決",要時刻想到"物極必反"的原則,防止"亢龍有悔"的局勢。"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得而不知喪,知存而不知亡"。"亢龍有悔,窮之災也"。就是說進與退,得與喪,存與亡,都是可以相互轉化的,不能只看到一時的進、得、存,要時刻警惕走向它們的反面,即退、喪、亡。做事走向極端,不免造成不良后果。
中國人的宇宙觀念始于《周易》,可稱為我國古代思想中之簡單宇宙觀念?!吨芤住返挠钪嬗^,是一種生命的哲學,把宇宙看作有機的整體,生生不已的。著名學者黃慶萱教授在其《周易數象與義理》一文中講到:"太極、兩儀、四象、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數,論其所代表的現象,及其在生命哲學中的意義之所在。"至于"變易",《系辭傳》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由一元的道而產生陰陽二象,一陰一陽又上下無常,剛柔相易,這就是變易了。高仲華先生曾將《周易》與黑格爾辯證法相提并論:"以為一陽者,獨黑格爾所言之正;一陰者,獨黑格爾所言之反;而道,就是黑格爾所言之合了。"《系辭傳》又說:"《易》之寫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變動不居,周演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惟所適。"日月往來,寒暑循環,生死相繼,治合亂反,充分說明了空間、時間,個人、社會各方面的變動不居。黑格爾辯證法,言正反合,僅就變易立說,而未及不易之論。
總之,我們要想懂得中華民族的精神,懂得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核心價值觀,離開了《周易》是不行的。而且,懂了《周易》才可以懂得儒家,才可以懂得道家,才可以懂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而《周易》,其智慧,其核心價值觀,就是和諧,就是陽剛陰柔的辯證統一,就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傳統文化,以《易》為尊
一部《周易》,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現象學。
——馮友蘭
知識經濟正在改變著我們的時代,但是許多人并不知道:帶給我們巨大沖擊的這次革命,實在受惠于中國古代的偉大經典《周易》?!吨芤住分邪男畔⒄撍枷?,不僅啟發我們的科學家創造出了計算機,而且正在成為越來越多普遍西方人日常生活的決策指南。
——查理森·威爾海姆
在過去五千年里,千百萬東方人用《周易》中的觀念來指導他決策和追求。男人和女人、皇帝或先知、將軍或農夫、富人或窮人,都從書里的實用智慧中得到了巨大的幫助。
——克·巴克特
馮友蘭先生說,一部《周易》,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現象學。這是認為《周易》這部書,深刻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發生、成長、定型的整個歷史。一個民族要有精神,沒有精神的凝聚力,沒有文化的認同,這個民族就不能稱為是統一的民族。而民族的精神不是靜態的東西,也不是誰規定下來的,它有一個發生、發展的歷史過程。在中國,《周易》這本書恰恰完整地表現了這個過程。
中國人最善于臨機決斷,以不變應萬變,中國哲學認為人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也是人的一部分,那么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是再平常不過的了。人們也就有理由相信,人類可以依據自然的變化來預告人類的前景?!吨芤住芬粫沁@一文化傾向的最佳的實例。
正因為《周易》有著如此的文化內涵,所以在春秋戰國時代,它就已經被人們看作"圣人之書"。人們通過對《周易》的研究,既汲取了許多有價值的因素,也逐漸形成了一種專門的學問--易學。年復一年,代復一代,易學研究經歷了不同的階段,繁衍出種種流派,《周易》一書也得到了長期流傳,而且久盛不衰。同時,《周易》在民間的流傳也更是如火如荼,綿延不絕,它已經成了指導人們生活,規范人類言行的準則,成為人們觀察和分析問題的指南。
長期以來,中國的知識界的文化人,往往以《周易》中所體現出來的世界觀去認識和解釋這個周流多變,而又異彩紛呈的世界,而下層民間,更多地是從"易用"角度,用之卜疑斷惑,尋求行動上的引導,所以,每一位中國人,不管你對《周易》抱有何種態度,"科學"也好,"迷信"也罷。你都不得不承認,《周易》在中國人中所具有的廣泛影響。它超過了歷史上的任何一個人和任何一本書。這樣一種大規模的文化現象,值得我們去推究和沉思。
《周易》在傳統文化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吨芤住返钠犯窈途裆畈赜谥腥A民族的民族性格中。易道講究陰陽相濟、剛柔有應,提倡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久歷眾劫而不覆,多逢畏難而不傾,獨能遇衰而復振,不斷地發展壯大,根源一脈傳至今,是與我們民族對易道精神的時代把握息息相關。三千年來,注釋、闡發、評議《周易》的著作,共有三千多種,平均每年有一種易學著作傳世,這是非常奇特的文化現象。為什么研究《周易》歷久不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對此有過評論,寫道:"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韻學、算術,以逮方外之爐火,皆可援《易》以為說;而好易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說愈繁。"
除了《周易》本身的理論學者之外,還有中國歷史上的大改革家,更幾乎無一例外地從其中得到鼓舞和理論上的支持。而且有的學者直接認為,中國文化的核心就是以《周易》為代表的易學文化。易學文化,已經歷史地形成了一個以陰陽變易學說為核心的龐大學術思想體系。它提出的思維方式,特別是辯證的思維方式,即《易傳》說的"一陰一陽之謂道"對中國的哲學、政治、宗教、美學、史學、醫學、兵法、武術、文學、藝術、數學、天文、地理、建筑,以及社會心理、民俗文化等諸多領域,都有著深遠的影響。自先秦百家爭鳴以來,中國哲學發展的每一個重要時期,幾乎都是《周易》的思想在充當著中心角色。
當前《周易》研究所涉及的領域有文字學、考古學、哲學、政治、宗教、人倫、歷史、文學、美學以及自然科學中的天文、數學、物理、生物,還有醫學、氣功、武術等。《周易》為古代文化中的傳統思維模式與思想原則奠定了基礎,它既包含"觀乎天文以察時變"為工具理性所掌握的自然知識,又含有"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為價值理性所追求的人文理想?!吨芤住逢U揚的"保合太和"理想原則,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基調。
《周易》對中國文學藝術也是影響深遠,它為中國美學建立了理論基礎,其粗象思維原則,對古代詩歌的比興創作方法啟迪極大;其"意"與"象"結合的思維模式,孕育了中國畫的創作方法,美術家多認為"太極圖乃書畫秘訣"。舞蹈家們則認為八卦是認識宇宙的構架,同時也是審美標準的符號,對民間舞蹈影響特深。《周易》的陰陽協調原理,影響中國建筑藝術、工藝技術,同西方藝術大異其趣?!吨芤住肥侨谙髷蹬c義理于一體的獨特思想體系,具有創造性、靈活性,富有開拓未來的精神,故不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珍貴遺產,也堪稱全人類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易》本淵源,影響深遠
近代學者由于易理之啟示獲得諾貝爾獎金者已有四:德國漢森堡,其論文為《測不準原理》;丹麥之玻爾教授,其論文為《相生相克原理》,并在慶祝酒會上以太極八卦紀念章贈人;中國楊振寧、李政道,其論文為《不對等定律》,并自稱得之周易之啟示。今后由此書而得獎者,當猶有其人,愿周易學者多為現代科技服務。
——張協和
《周易》不僅是中國的,也是東方的,更是世界的,不僅是古代的,也是現代的,更是未來的。
——馮友蘭
《周易》專門研宇宙萬物的變化,經長年的觀察,人們把大自然的景象變化的規律和中國文化、科學的無數法則歸納為各種卦象,并得以留傳后世,推天道以明人事。所以說,《周易》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僅僅在50年以前,西方社會知道《周易》的人可以說絕無僅有;但是在最近幾十年里,《周易》的知名度正在飛速提高,它以實用性和系統性得到了不同領域的專家承認,世界著名的瑞士心理學家卡爾·古斯塔夫研究易經多年,發現它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的源泉。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內卡斯·波爾在《周易》和現代物理學之間的發現了它們之間存在的平行關系,把經濟中的陰陽太極圖印在了自己的衣袖上;注意到現代物理學和易經最重要的特征都是變化和變革,并在他的《物理學之道》一書中給予了解釋。
1972年,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在香港中文大學接受榮譽博士學位時也談到了《周易》。他在致詞中提到:"從哲學上講,測不準原理,近代物理學有些看法,和中國太極和陰陽二元學說有相似的地方。"因為按周易的陰陽學說,陰和陽,有可測的一面,也有不可測的一面。即易傳所說,陰陽不測之謂神。李政道和楊振寧,都是因為對"宇稱定律"的普遍性發生懷疑,而共同獲得1957年諾貝爾物理獎。楊振寧在獲獎后曾經應記者之請,發表過一段意味深長的講話。據黎凱旋1979年的回憶:楊振寧說,"他之所以懷疑奇偶性不滅定律,這和他在西南聯大讀《周易》時的心得有關,他并且很具體地指出,《周易》中既有陰、陽相對的道理,卻同時也有陰陽消長或陽盛則陰衰、陰盛則陽衰,剝久必復,否極泰來的道理。"
《周易》的樸素辯證法思想,受到歷代哲學家的重視,它在中國辯證法史上,有著突出的地位。不少哲學家、思想家、科學家都從《周易》中汲取思想營養,鍛煉自己的辯證思維方法。
東漢易學家鄭玄說:"《周易》者,言易道周普,無所不備",是講"日月之道普照周天"。就是說《周易》無所不包,無所不容,天地萬事萬物的變化,皆在其中。中華文化創發之始,應首推《周易》,其乃以最簡單之原理,說明宇宙的根源、萬物的始生,以及人類社會進化的法則。此種法則,是由觀察自然現象而得,謂之自然法則,開創了世界數理哲學的先河,成為中國道統哲學的基礎。
北大哲學系教授朱伯崑指出:"凡漢朝以來經學家和哲學家對《周易》經傳所作種種解釋和注解,都屬于易學領域。"隨著時代的變遷,易學經歷了四個階段,即漢代易學、晉唐易學、宋明易學和清代易學。近人和今人對《周易》經傳的研究,可稱之為當代易學。易學是對《周易》中的經和傳,特別是易傳解經原則的進一步開發。它所做的開發,同每個時代的歷史、文化和哲學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如秦、漢時的易學是同當時的天文氣象和天人感應思潮相結合的,其解易力主卦氣說;到晉、唐時期,易學同早先的魏、晉玄學結合起來,宣揚"貴無賤有"的理論;后來,宋、明易學又同儒家道學結合起來,成為理學、心學和氣學三派哲學的理論基礎;到了清代,易學又同漢學結合在一起,對《周易》經傳的研究,著重于文字、訓詁和考證。從易經到易傳,再到歷代易學,這一發展的過程,就其理論思維的形式和內容說,可以說是后來居上,逐漸擺脫了占筮的內容,成為中華文化瑰寶之一。
除了國內,國外著名學者對《周易》也是推崇備至。著名的德國哲學家和數學家萊布尼茨從伏羲六十四卦先天方位圖中看出了易圖符號與他所發明的數學二進制的一致性。他發現,若把易圖中的陰爻和陽爻分別看作0和1,那么,六十四卦恰好就是從0到63的二進制數字模型。他在《致德雷蒙的信》中,稱《周易》是"變易之書"。至今,在英語中仍然稱《周易》為"易經或變化之書",并把《周易》看作是"人生轉折點的指南"。萊布尼茨的發現,在促進中西文化交流方面有著深遠的影響。就連持有歐洲文化中心論觀點的黑格爾,也對《周易》格外重視,并認為易經包含著中國人的智慧,"有著絕對的權威"。
當代美國物理學家卡普拉認為,2500年前中國思想中的陰和陽的概念所表示的就是對立面之間的互補性。《周易》把陰陽之間的相互作用,看成是所有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本質。他在《物理學之道》一書中,通過許多方面的比較,揭示了現代物理學的一些基本概念和以易學為核心而發展起來的東方傳統思想之間的相似之處。歐洲哲學家榮格在為英文版的《周易》撰寫的序言中說:"談到世界人類惟一的智慧寶典,首推中國的《周易》。"
相較與西方國家,《周易》在我國鄰國的傳播更為廣泛,影響也更為深遠。例如,韓國的國旗,就是以"陰陽太極圖"為中心,并以伏羲先天八卦之四正方位的乾、坤、離、坎四卦占據四維而構成的圖案。在韓國飛機上凡是標有英文字"Korean"之處,其中的英文字母"O",都畫成了一個的"陰陽太極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