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條 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臟有寒故也,當溫之,宜服四逆輩。
這個是最重要的,這一段他呼應到頭一節了,太陰病所說的這個下利呀不是咱們所說的一般的那個樣子的,不渴,所以自下利而不渴,這個渴與不渴是我們辨寒熱的主要的一個證候,這個在臨床上咱們也是常遭遇的,這個人說口干口渴,那么他一定里有熱呀,那不是太陰。
所以自下利,口中和,這個三陰病都口中和,那我們看也是沒舌苔,這口中啊挺滋潤,而不渴,這種自下利,這屬于太陰。那么為什么要不渴呢,以其臟有寒故也,這里都是有里虛有寒,所以他不渴,他沒有熱,那么這個只能用溫補,當溫之,用什么藥呢宜服四逆輩,這個四逆輩呀概括很多了,像咱們說的理中湯,四逆湯,通脈四逆,等等地吧,附子湯啊,同是,你像真武湯啊,我們用什么呢?因證而施呀。
所以仲景這本書啊,注重最后是在方證,他通過六經,六個類型,然后他要分析寒熱虛實,又分析八綱,那么最后這個具體證治,通過這個六經八綱還得落到這個方劑上,所以他擱個四逆輩,這就是讓你臨床上啊具體要分析,該用理中用理中,該用附子湯用附子湯,該用四逆湯用四逆湯,所以我們對這個方劑的適應證必須要搞清楚。那么這一段看出來那么太陰病他這個自下利,純粹是里虛有寒哪,否則那不是屬于太陰病,那么里有寒,只有溫之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