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個人好惡評判,我認為魯智深實是梁山上第一流的好漢。論武藝,三拳打死鎮關西,那鎮關西雖然不是什么高手,但以殺豬為業,又在當地稱霸,想必有兩下子。力拔垂楊柳,這份神力無人可出其右。在二龍山下松林里四五十合讓楊志自嘆“剛剛地只敵的他住”。論義氣,魯智深救助素不相識的金氏父女、劉太公女兒,千里護送林沖,助白虎山打青州,稱作“呼保義”的宋江,怕也沒這等義氣。論個性,魯智深“赤條條來去無牽掛”,一點真如自在,萬般外物不羈,是真豪杰、真佛子。
細品魯智深,有幾處與旁人不同。好漢們是被“逼上梁山”的,吃官司的不在少數,如宋江、盧俊義、林沖、武松、楊志、朱仝、雷橫等都嘗過長枷鐐銬、千里發配的滋味,臉上也都留下了見證:金印。魯智深卻沒走這條路,以他的經歷他的行為是很可能也要被刺配甚至斬首的,但魯智深不存吃完官司再做良民的僥幸
另一處是魯智深的“仗義”和宋江柴進等不同,在仗義的方法上,柴進以特權家財仗“義”,花的是
在對待宋江的態度上魯智深也和別人不同,梁山好漢大多有個“宋江情節”,見了宋江是“倒身便拜”,桀驁如武松者亦不免此俗。若是背后談論,則是“只聞宋押司大名”(吳用語)“皆聞山東及時雨宋公明招賢納士”(石秀語),都是十分崇拜的心情。而魯智深卻是這樣說:“我只見今日也有人說宋三郎好,明日也有人說宋三郎好。可惜灑家不曾相會。眾人說他的名字,聒的灑家耳朵也聾了,想必其人是個真男子,以致天下聞名”,雖然也用“真男子”“天下聞名”這樣的詞,但仔細體會“聒的”“想必”等語氣,魯智深于想會一會宋江的心情中有點對傳言不以為然的意味。而在大聚義后的菊花會上,只有武松、李逵、魯智深出言反對宋江的招安詞,李逵是梁山上第一號沒腦子的,說話不能算數,真正反對的只是武魯二人,可見原二龍山人馬和宋江的
這樣一個花和尚魯智深,以我的想法,就算是梁山頭把交椅也坐得,可座次上只排在第十三位,尚在李應朱仝之后,這是為什么?
前面說了座次排名很大程度受一把手意志的影響,凡做一把手的,都有個“忌下”的心理:會不會有誰把我踢一邊去他來個取而代之?比如趙匡胤、朱元璋以及×××都有這種想法,所以上演了釋兵權、殺功臣等戲。宋江在山寨這個獨立王國里做一把手,不會不考慮到這些。那么宋江就得對有潛在“取而代之”能力的人預先打壓一下,有哪些人需要打壓一下?魯智深第一個就是。
魯智深自下五臺山以后、上梁山以前,要么獨闖江湖,要么做一把手,從沒屈居人下過,屬于那種沒人吃得消管的人。魯智深上梁山前在二龍山做老大,在梁山以外的山寨中實力是很雄厚的,而且二龍山和桃花山白虎山以及較遠的少華山關系都不錯,魯智深隱然有諸山(除梁山外)盟主的味道,還有梁山元老林沖和魯智深是生死之交。魯智深結交廣闊,本身又極具人格魅力,江湖上又有威名,這樣的人不是池中物,宋江豈能不防著點。
所以魯智深的座次不可能很高,前面的除了林沖,要么是宋江的舊交,要么是宋江親自收降的將佐,總之都是宋江的派系,而林沖只是優秀的將才,缺少做一把手的能力和條件,座次高些不妨,即使這樣,林沖的地位也是被打壓了的。再看整個二龍山等三山頭領,除了武松,都排得比較靠后。武松和宋江有舊,總算還不至于排得太低。
還有一個人,地煞星中的病尉遲孫立明顯也委屈,以孫立的武藝,和呼延灼、石秀不相上下,這二人都在天罡星中,孫立對梁山的功勞也不可謂低,三打祝家莊,全仗孫立等登州人馬為內應。孫立在這支登州人馬中是頭領的角色,雖然總體勢力不很強,但也有那么九個人,孫立原為登州兵馬提轄,頗有
作者:窮白乎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