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能從古人的智慧中得到啟迪,比如鬼谷子、王陽明、曾國藩等人,就留下不少的智慧名言,而我們能從中學到如何治理家庭,如何與人相處,如何讓自己在社會中游刃有余,這些都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俗語也是一樣,只是俗語大多是勞動人民的生活經驗總結,因此更貼合普通大眾,比如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句俗語:“男不三女不四,寧勸賭莫勸嫖”又是什么意思呢?
首先來說說“男不三女不四”,從字面的意思,很讓人聯想到“不三不四”這個成語,而這個成語代表的意思是不正派,不正直,沒有一個人應該有的樣貌,也容易讓人聯想到一些不端正的行業。而在《金剛經》中,三也作三心,就是過去現在未來心,四就是清凈心,所以不三不四好像是在說一個人沒有三心就算了,還沒有清凈心。但古人這句俗語,還有另外的意思。
通常男不三女不四,遠沒有什么高深的含義,而是指男人和女人分別在三十歲和四十歲的時候,不應該大辦生日,這是為什么?我們都知道,孔子提出“三十而立”,其實男人在三十這個年齡,不僅是身體最鼎盛的時候,也是事業風生水起的時候,這都是好事情,按理說是應該大辦生日增添喜氣的,但古人覺得“盛極必衰”,越是順利的時候行事就越要低調,這其中體現了一種“過猶不及”的思想,所以男人三十不辦生日就形成了一種共識,有的會到36歲再辦,這樣就沒什么問題了。
而女人又有一些不同,古代的女人多是在家打理家庭瑣事,如果家庭條件還可以的話,三十歲看起來還算年輕,但是到底也敵不過時間,到了四十歲,無論再怎么保養,也變得衰老起來,但這個時候年齡又不算很大,處于將老未老之時,別人稱呼起來也有點麻煩,因此到了四十歲,一般是不大辦生日的,等到五六十歲再辦,就沒有這個煩惱了。
至于寧勸賭莫勸嫖,體現的就是老祖宗為人處世的智慧了,首先我們要知道,無論是賭還是嫖,其實都不是一個好習慣,作為朋友是要對這種不良習慣加以勸阻的,但是對于嫖來說,很多人卻寧可勸賭,這體現的就是智慧了。賭是一種對人危害很大習慣,勸了不聽那也盡到了朋友責任,聽從了過后醒悟過來就會對你更加感激。而勸嫖就不一樣了,很多人以為嫖是自己的私事,告訴你是拿你當朋友,你如果勸他,他會認為你是不是瞧不起他,通常兩人的朋友關系也就走到了盡頭,沒準人家夫妻都會一起記恨你,知道了他們家不光彩的事情,所以古人才說不勸嫖,也是告誡別人的私事少管。 生活中很多俗語其實都很現實,可能不是很多人愿意聽的,因為體現了人性不好的一面,不過也正因為這樣,俗語才依舊活躍在人們生活中。對于這句俗語也是一樣,就是告訴人要離別人的隱私遠一些,也不要過度干預,免得朋友沒得做。對于這句俗語,大家覺得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