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讀過魯迅的小說《故鄉(xiāng)》,也對迅哥兒最好的朋友閏土印象深刻,這書中的人物現(xiàn)實原型就是章運水。魯迅在文中著力塑造了閏土少年和中年的形象,給予了對勞動人民深切的同情。而閏土也成為了中國小說中的典型農(nóng)民形象。雖然閏土有著封建的思想和較強的等級觀念,對他魯迅先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魯迅筆下有兩個截然不同的閏土,少年的閏土是鮮活生動的,中年的閏土是麻木世故的,仿佛弄丟了靈魂。少年玩伴竟然變成這樣一種境地,魯迅萬分感慨,因為他從閏土的身上照見了社會和時代,照見了無奈和悲苦,也照見了自己的過去和當(dāng)下。魯迅的文章中,閏土只活了那么短短的一段筆墨。但在現(xiàn)實中,他在生活掙扎中度過了困苦的中年,在病痛悲涼中度過了凄苦晚年。
閏土本名章運水,他與魯迅家有很深的淵源。當(dāng)時魯迅的父親為官,家境富裕,到了收獲季節(jié)需要修繕或添置一些竹筐來裝谷物,因此周家雇傭了竹編師傅做長工。這位便是閏土的父親,名叫章福慶。他為人誠懇本分,竹編手藝不俗,經(jīng)常給周家?guī)б恍┘依锏耐廉a(chǎn),很受周家人賞識和信任。
那年正值魯迅曾祖母去世,在新年辦喪事,適值輪到祭祀“當(dāng)年”,更是忙亂。便叫閏土來幫忙看祭器,他大概比魯迅大兩三歲。魯迅叫他阿水,他稱魯迅“大阿官”,兩人當(dāng)時就成了好朋友。魯迅在深宅中長大,除了讀書,生活乏善可陳。章運水在鄉(xiāng)間長大,從小便幫父母干活,很有想法和見識,給魯迅講海濱、月夜、叉猹的趣事,帶著他捉鳥游玩。少年魯迅被閏土豐富的生活和有趣的經(jīng)歷折服。
章運水本打算出去讀書,出人頭地。他聰明機智,又果敢樂觀,若學(xué)成歸來,必然能有一番作為。但噩運總是來得猝不及防——章福慶病逝了。失去一家之主就沒了經(jīng)濟(jì)來源,章運水只能放棄念書的念頭,回到家中扛起生活的重?fù)?dān),賺錢養(yǎng)家。
當(dāng)魯迅外出求學(xué),留學(xué)海外,學(xué)成歸來,在文壇扎根時,章運水正被命運無情折磨。1919年魯迅再見到他時,四十出頭的章運水已經(jīng)身體佝僂、麻木沉默得如同個暮年老者,臉上刻滿了艱苦生活的印記。中等個子,黑黑的臉,剃了光頭,穿著草鞋或干脆赤腳,戴著一頂氈帽或笠帽,身上是土布做成的藍(lán)黑色的大襟衣裳。不愛多說話,整日挑土、搖船、做農(nóng)活兒,手腳從不停歇,是一個勤快老實的莊稼漢。
章家只有六畝薄沙地,收獲的糧食繳完租稅后所剩不多。盡管章閏水起早摸黑地干,還是養(yǎng)不活一家人。由于貧困和積勞成疾,五十多歲后,章閏水背上生了一個惡瘡,家里又沒錢醫(yī)治,病情不斷惡化、化膿感染,一直不能愈合,而且越來越嚴(yán)重,最終在1936年病逝,同年魯迅也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