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三代工程”是個巨系統,先秦歷史又是千古之謎,要真的完全知曉它還真的不容易,所以在求證它的過程決不可輕敵,雖曰:無限風光在險峰,然高處不勝寒,西瑪雅拉山的神女峰不是輕易可登的,處處有陷阱,步步有危險!故而不但要有勇氣毅力智慧,而且需要步步踏實,否則只有半途而廢,前功盡棄,失敗而歸!
周有多年年?遠在漢初劉歆、司馬遷他們就因秦火之災,對呂不韋的傳下來的“凡周867年”的誤解,故而的黔驢技窮,被迫公開故意造假!
古今許多人都誤解呂不韋的傳下來的“凡周867年”,言必“周八百年”,其實周自武王伐紂的公元前1010年周亡失九鼎的公元前256年,周朝十二王一伯,,總共只有754年,而西周春秋只有240年,呂不韋的“凡周867年”,孔子修春秋,以魯喻周,十二公一伯,是為242年!
周人不等同于周朝,是兩個不同概念,而劉歆則是將兩者混淆與等同,是將公元前1123年古公亶父在岐立周,至武王克商前四世的114年算進了周朝,也就是把周朝虛增了114年。在所謂的“歲星紀年”中,劉歆自我解嘲,“歲星每114年超一辰”!結果后來人們一驗算,好像并非如此,似乎是八十多年。
為了軋平這114年虛賬,他與司馬遷不惜造假,把共和前的幾位西周王年搞得一團糟,冒名頂替,張冠李戴有之,把魯厲公37年當作周厲王37年;把周穆王壽年當政年,強迫穆王在位55年,而戰國時的楚相春申君黃歇不同意,他說周穆王在位只有20年!
司馬遷、劉歆兩人不但對西周王年造假,同樣為了湊成公元前1123年武王伐紂,軋平114年虛賬,也把魯國紀年搞得一團亂麻,也使它一共虛增114年!
魯煬公在位《史記》原本為6年,《漢書》一下擴大十倍,變為60年!多出54年!
魯魏公原本在位15年,他倆會魔術,變為50年,虛增35年!
魯獻公《史記》原本在位32年,而《漢書》變為50年,多增18年!
魯武公《漢書》在位2年,而《史記》則認為9年,多了7年!
魯平公《史記》則認為23年,《漢書》認為20年,少了3年!
54+35+18+7一3=114,司馬遷、劉歆兩人為湊成公元前1123年武王伐紂,周朝為867年,而故意造假,而又把魯國紀年虛增114年!
商有多少年?《漢書》中劉歆認為629年;商周時《鬻子》認為576年;而《竹書紀年》認為是496年!
誰是誰非?殷商總年只能有一,不允許有二或三。
而老嚴則認為629年;576年;496年這些數據則是句句是真,個個真金白銀,無一造假!而且傳承不容易,“夏商周三代工程”絕對不應少了它們,只要缺了其中一個數據就會不真實,而成豆腐渣工程!
這三個史據難壞了無數人,自漢以來無數人只會像盲人摸象,一遍又一遍,一人又一人!皆是一葉障目,見木不見林,只知其一,不知其余,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好累好可憐!而“工程”更是在未知它們本義下,拿來平均后用作騙人,一騙二十年,還在繼續騙,不知還要騙人們多少年?
商有多少年?同樣《漢書》的“成湯享國629年”,也都是包括成湯伐桀前后兩大部分歷史內容!
史曰:“成湯享國629年”,劉歆就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余,硬把它當作殷商的總年,并以此作為他的《三統歷》基礎,發明了“歲星紀年”,256+867,“武王伐紂”成了公元前1123年,1123+629,“成湯伐桀”成了公元前1752年!1752+431,夏禹元年成了公元前2183年?
史謂成湯在成為商天子前曾在夏天子夏桀手下做了近20年地方諸侯,后在伐桀成功后為天子十三年。如此才有《漢書》的“成湯享國629年”!
成湯為天子是國,同樣成湯在為帝前的商丘為諸侯王也是“享國”,所以應減去成湯在前為諸侯王的20年,而殷商總年應為609年,而非“工程”的五百多年,552年、526年、554年!
殷商總年應為609年,那么《竹書紀年》的496年,《鬻子》的576年,又作何說?
《竹書紀年》的原意是指在古公亶父在岐下立周的時,距成湯伐桀,殷商走過496年春秋歷程了。公元前1123年古公亶父在歧下立周,公元前1619年成湯伐桀,1123+496=1619年,
夏商之間的代溝界限古人是講得清清二楚,明明白白,精確無比,正是如《竹書紀年》之謂,“歲在壬戍”,是在公元前1619年成湯伐桀,次為癸亥年,是成湯元年,商之始年。而非“工程”的公元前1600年的辛巳年!
請看“工程”的的斷定殷商總年是多少,又是怎樣得出來的,據“工程”的參與者羅琨先生披露:“商之總年應是: 496 + 帝乙26年+帝辛30年 =552年”
還有人認為: 商之總年應是: 496 + 文丁零年 + 帝辛30年 =526年
由此得出: 夏商分界年應是:公元前1622年,公元前1598年,公元前1572年三個年數。”
“'工程’經過綜合考慮,暫取一個近于平均值整數,定夏商分界線為公元前1600年。”他們定公元前2071年為禹即位年。
“工程”責任人也許認為商不可能如《竹書紀年》所謂只有496年,所以他們要捆綁帝乙、文丁、紂王帝辛,只是一味猜想,所以沒有信心,但卻拿它來騙人,作為“階段性成果”!
夏有多少年?《竹書紀年》說“起壬子終壬戍”,因為碳十四不能精確斷定殷商總年,也難精確定出夏商的分界線,是幫不了大忙。
而事實是:“禹元年壬子,頒夏歷于邦國”,也就是夏代是開始于公元前2049年,“工程”比禹還心急,硬是要他提早公元前2071年,他會聽你們的?
所以“工程”理應以史為據,在歷史文獻上找根據,下苦功夫,工程責任人如果稍有那么一點兒責任心,就應將此驗算一遍,然后便知所謂“夏471年”是為誤改,重復加上了寒浞后羿兩人的40年,而夏應是如《帝王世紀》,《易緯.稽覽圖》的夏為431年!
商始何年?《竹書紀年》說“成湯伐桀,歲在壬戍,癸亥,成湯元年”,癸亥,公元前1618年,2049-1618=431年“禹元年壬子,起壬子終壬戍,成湯伐桀,歲在壬戍,”前呼后應,一年不差,精確無比,所以我說:能像鷹一樣飛翔,為什么要像雞一樣生活,搞什么“階段成果”,用什么平均法,取什么正整數,還要“大約、也許、可能”,不敢確定!而搞出一個“商是自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來騙人!
1600-1046=554,商只有554年?史據呢?沒有史據,又在騙人!商到底多少年,至今他們仍未搞清楚,所以在央視百集《中國通史》以及“工程”中,一會“商有六百年”,一會又“五百多年”,模糊不清!
“文丁零年 , 帝辛30年”你們有史據嗎,是誰告訴你們的?考證歷史可以全憑猜想嗎?
再說一遍,考證歷史必須以史為據,有出土文物更好!請問是董作賓先生《殷歷譜》中51個甲骨文紀年可靠,還是你們的“帝辛在位30年”可信?孤證不立,《竹書紀年》也說紂王在位53年,而且在紂王紀年中,幾乎年年有內容!
紂王昏庸,比干忠諫,剖腹掏心勸,而非紂王暴虐,挖他的心!
考證歷史能用乘除法,平均而為嗎?而老嚴是小學生,所以對歷史只會做加減法!
黔驢技窮“工程”好可憐!盡然被逼得采取這種極不科學的平均方法來求證歷史,也真可謂確實是已至走投無路之地步。如果此舉有意義,何不用在求證那幾位可疑的西周王年上,把西周十二王統加一下,再給他平均一下,取一個正整數,這樣老少無欺,皆大歡喜,何樂而不為?不過人們終究要問,這是還是在搞歷史嗎?這是玩騙人的魔術,騙你無商量!
歷有不均,方有其閏,史有不勻,才信其真,考證歷史,豈能平均而為,這樣以平均法得出的歷史工程,又有何意義,存在的必要?
對于殷商年史據,史籍至少給了我們三個,一是劉歆的629年,再就是《鬻子》的576年,再就是《竹書紀年》的496年。我們可以在不明它們的本義情況下,先加后除,經過所謂的“經過工程綜合考慮,暫取一個平均正整數,作商代的總年”,然后作為夏商兩朝的界限代溝?然后大喊大叫,“中華文明史,千古謎團被揭開,《夏商周年表》將我國歷史紀年長河上溯了1200多年”,真的還是假的?
三代工程中只有西周王年齊全,而夏商兩代王年則不完整,幾乎是空白,此能名“三代工程”嗎?充其量只能算一代周工程。為什么要虎頭蛇尾,不繼續研究下去,把夏兩代全部的帝王在位年補齊,而卻留許多空白?真的要想搞一個虎頭蛇尾,豆腐渣爛尾工程嗎?
商有多少年?“工程”他們認為商之總年應是: 496 + 帝乙26年+帝辛30年 =552年
或者是: 496 + 文丁零年 + 帝辛30年 =526年
或者是:1600-1046=554年,552年、526年、554年,這查無史據的新產品,誰是誰非?公眾如進超市購物,有自選的自由!“工程”用平均法得出的“商之總年是: 496 + 帝乙26年+帝辛30年 =552年”,純為造假瞎胡搞!
《鬻子》謂“湯之治天下,積歲576年至紂,……。”
紂王在位53年,576+53=629,前面說了629年不是商代總紀年,而是包括了成湯為商侯的20年。《鬻子》此謂,是說在紂王之前殷商已有576年歷史!
629年、576年、496年,此三條數據,字字千金,句句真理,傳承也不容易,應該珍惜!
當今的“斷代工程”為了湊成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紂,也大量造假,出足洋相,定成王在位22年,鬧出了成王四歲生康王的笑話,康王原本在位26年,原本史無疑義,而“工程”則強迫他在位25年,多在一年也不行,同樣是查無史據。
依據《逸周書》周武王是死在克商年12月,次年6月葬于畢地。成王處于襁褓,成為儲君而嗣位,所以周公旦代武王攝政六年,因為是攝政王,所以此六年,按紀年規矩應算在武王頭上,是為追紀。而“工程”則定武王在位四年,使周武王死而復生。
周厲王在他12年時外逃,由共和君代替他攝政14年,12+14原本等于26年,而“工程”張冠李戴,也把魯厲公37年,當成周厲王37年,還另加共和14年,后被出土《逑簋》狠狠打了臉,至今還未醒悟!“工程”單在周厲王頭上一下就多出25年,牽一發而動全身,如此武王伐紂還會是公元前1046年嗎?
戰國時春申君說穆王在位20年,“工程”偏信《史記》所謂55年,又一下多出35年,如此武王伐紂還會是公元前1046年嗎?
總而言之,夏為431年;公元前2049年,“夏禹元年,歲在壬子,即位于冀,頒夏歷于邦國”,是為夏代始年!有《帝王世紀》、《易緯.稽覽》、《竹書紀年》為證;
商為609年,超過六百年;“成湯伐桀,歲在壬戍”,是在公元前1619年,次年癸亥,是為成湯元年,不但是殷商始年,而且是夏商兩代間的界溝。
周不是867年,而是754年!公元前1123年是古公在岐下立周,而非伐紂年,伐紂年在公元前1010年12月,歲在辛未,鶉火之次,次年為壬申年,周歷二月初四甲子日克商,是為克商年,是為紂王53年,《史記》“武王二年崩”,是指伐紂年與克商年,而非克商后又活了二年。“工程”定武王在位四年,不符合史實,文物中所謂四年,應是克商之前,文王西伯昌崩,武王西伯發繼為西伯的四年!
《史記》“武王伐紂,天下末寧而崩”,《逸周書》更詳細,武王死于克商乃年12月,次年6月葬于畢地。次年癸酉,是為公元前1008年,此年為周朝始年!而古代歷史學家,一致公認周失九鼎的公元前256年為周亡年。武王崩,周公旦代武王踐阼,是為攝政王,殷歷是攝政六年,第七年返政成王,按紀年規矩,殷歷的周公攝政六年是記在武王頭上,也算是追紀。《竹書紀年》誤以為“武王六年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