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常見卻被我們忽略甚至丟棄的,原來全是中藥
香菜
《本草綱目》:“胡荽辛溫香竄,內通心脾,外達四肢。”《羅氏會約醫鏡》:“辟一切不正之氣,散風寒、發熱頭痛,消谷食停滯,順二便,去目翳,益發痘疹。”
蔥白
辛、溫,歸肺、胃經,具有發表,通陽,解毒,殺蟲的功效;主治風寒感冒,陰寒腹痛,二便不通,痢疾,瘡癰腫痛,蟲積腹痛。
《本草綱目》:蔥,所治之癥,多屬太陰、陽明,皆取其發散通氣之功。通氣故能解毒及理血病。但是《本草綱目》也提示:“服地黃、常山人,忌食蔥“。體虛出汗的人要慎用蔥白。
杏仁
苦,微溫,有小毒,歸肺、大腸經,具有降氣化痰,止咳平喘,潤腸通便的作用。主治外感咳嗽喘滿,腸燥便秘。陰虛咳嗽及大便溏瀉者禁服, 有小毒,用量不宜過大,嬰兒慎用。
《神農本草經》:主咳逆上氣雷鳴,喉痹,下氣,產乳金瘡,寒心奔豚。但《千金方》記載:“扁鵲云:杏仁不可久服,令人盲,發落,動一切宿病”.
桑葉
苦、甘、寒,歸肺、肝經,具有疏散風熱,清肺潤燥、清肝明目的作用,主治風熱感冒,風溫初起,發熱頭痛,汗出惡風,咳嗽胸痛,或肺燥干咳無痰,咽干口渴,風熱及肝陽上擾,目赤腫痛。 《日華子本草》:“利五臟,通關節,下氣,煎服;除風痛出汗,并撲損瘀血,并蒸后罯;蛇蟲蜈蚣咬,鹽挼敷上”。《藥性切用》記載:“入肺而清肅化氣,除煩退熱,為肺虛挾熱專藥”。但是也有其禁忌,《得配本草》:“肝燥者禁用”。
玉米須
甘、淡、平,歸腎、胃、肝、膽經,具有利尿消腫,清肝利膽的作用,主治水腫,淋證,白濁,消渴,黃疸,膽囊炎,膽石癥,高血壓,乳癰,乳汁不通等。 《滇南本草》記載:“寬腸下氣,治婦人乳結紅腫,乳汁不通,紅腫疼痛,怕冷發熱,頭痛體困”。《民間常用草藥匯編》:“能降低血壓,利尿消腫,治鼻血,紅崩”。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