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嫦娥三號著陸器與月球車昨晨成功分離
中國“玉兔”虹灣留印
北京時間昨天凌晨4時35分,嫦娥三號著陸器與巡視器(即月球車)分離,“玉兔號”月球車順利駛抵月球表面,在月球虹灣留下兩條清晰的轍痕。
根據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發布的消息,14日21時11分,嫦娥三號成功著陸在月球西經19.5度、北緯44.1度的虹灣以東區域,隨即按計劃開展了著陸器與月球車分離的各項準備工作。14日23時45分,地面科技人員對兩器分離的實施條件,包括著陸點環境參數、設備狀態、太陽入射角度等進行了最終檢查確認。隨后,向嫦娥三號發送指令,兩器分離開始。
記者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大廳屏幕上看到,嫦娥三號著陸器安然立在月面,太陽翼呈展開狀態。“玉兔號”月球車立于著陸器的頂部,展開太陽翼,伸出桅桿。
“巡視器移動至轉移機構條件確認。”3時10分,巡視器開始向轉移機構緩慢移動。“巡視器移動到位。”4時06分,轉移機構正常解鎖,托舉著巡視器輕輕展開、降落,接觸月面,并在著陸器與月面之間搭起了一架斜梯。隨后,“玉兔號”沿著斜梯款步而下。4時35分,“玉兔號”踏上月球,在月面印出深深的痕跡。著陸器的監視相機完整記錄下這一過程,并及時將成像數據傳回地面。
探月工程專家接受媒體采訪時說,虹灣區是人類月球研究的空白,所以嫦娥三號在這里的“每一步”都在創造歷史。
成功發射、成功落月、兩器分離,“嫦娥”與“玉兔”的月宮生活剛剛開始,新的挑戰就在前方。制圖/沙楠
“玉兔號”開上月球時間表
14日21時11分
嫦娥三號成功著陸在月球,隨即按計劃開展了著陸器與巡視器分離各項準備工作。
14日23時45分
地面科技人員對兩器分離的實施條件進行最終檢查確認。隨后,向嫦娥三號發送指令,兩器分離開始。
15日3時10分
巡視器開始向轉移機構緩慢移動。
15日4時06分
轉移機構正常解鎖,托舉著巡視器輕輕降落,在著陸器與月面之間搭起了斜梯。“玉兔號”沿著斜梯款步而下。
15日4時35分
“玉兔號”踏上月球,在月面印出深深的痕跡。
“嫦娥”“玉兔” 各有四寶
“為完成著陸區與巡視區形貌與地質構造調查,著陸區與巡視區礦物組成與化學成分的綜合就位分析和地月空間及月表環境探測與月基光學天文觀測這三大項科學任務,嫦娥三號探測器共搭載8臺科學載荷。”中科院空間科學與應用中心主任、嫦娥三號有效載荷總指揮吳季告訴記者。
“嫦娥”、“玉兔”,各有四寶。“嫦娥”擁有地形地貌相機、降落相機、月基光學望遠鏡和極紫外相機。“玉兔”懷揣全景相機、測月雷達、紅外成像光譜儀和粒子激發X射線譜儀。
嫦娥三號將創造人類月球探測史的幾項“首次”,包括首次把“望遠鏡”架到月球上,觀測恒星、星系和宇宙;從月球“回望”地球等離子體層;用雷達對月球進行兩個深度上的精細探測。
“月球環境高潔凈、微重力、無污染、沒有磁場和大氣,適合開展物理和生命科學實驗。”探月工程高級顧問歐陽自遠說。月球上太陽輻射每年可產生12億千瓦的能量。它特有的礦藏和能源,是對地球資源的重要補充和儲備,對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深遠影響。
“中國科學家期望這次能獲得第一手的資料,取得一批重要成果,為人類認識月球、和平利用太空作出中國人應有的貢獻。”探月工程副總指揮、中科院副院長陰和俊說,已經組織100多名科學家成立了5個研究小組,力爭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
另據了解,登月后,“玉兔號”正式開展工作,月面巡視牽動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