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案例摘自《胡希恕經方理論與實踐》,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胡希恕(1898~1984),又名胡禧緒,北京中醫學院教授,著名中醫經方家。
臨床善用經方論治諸疾。
相關著作:《經方傳真》《傷寒論傳真》《金匱要略傳真》《經方理論與實踐》等。
點擊加載圖片
胡希恕
酸棗仁湯方解
《酸棗仁湯》出自張仲景——《金匱要略》的《血痹虛勞病篇》,能養血、清熱除煩,主治肝血不足、虛熱內擾證,癥見虛勞虛煩不得眠、心悸、盜汗、頭目眩暈、咽干口燥、舌紅、脈細弦等。
全方藥物由酸棗仁、川芎、炙甘草、茯苓、知母組成。
酸棗仁為收斂性的強壯藥,尤其有強壯神經安神作用。
本方(酸棗仁湯,下同)用為主要藥,取其補虛斂神以安眠,復以川芎、甘草和血緩急,知母、茯苓解煩安悸,故治虛煩不得眠而心悸者。
本方證的虛煩不得眠,與梔子豉湯證形似而實非。
本方證的虛煩,雖煩而無熱或少熱,而梔子豉湯證的虛煩,則煩而多熱。
又本方證確屬虛證,而梔子豉湯證只是胃中不實,而其人并非真虛也,臨證時須細辨之。
點擊加載圖片
酸棗仁湯的現代應用
酸棗仁湯現代臨床應用廣泛,神經精神系統疾病,如頑固性、神經衰弱、焦慮性神經癥、妄想型精神分裂癥、肝豆狀核變性并發精神障礙等;
心血管系統疾病,如心絞痛、頻發性頑固性室早、各種器質性心臟病及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所致的房性或室性早搏、心動過速、心房纖顫等;
更年期綜合征、先天性非溶血性黃疸、膽堿能性蕁麻疹、神經性皮炎以及男性血精癥等,證屬肝血不足、虛熱內擾者,均可用本方加減治療。
[精選案例]
案1
張某,女,65歲,1965年12月13日初診。
多年失眠,久治無效。現癥:頭暈,口干,心悸,心煩,汗出,輕時雖能短暫入睡,但夢擾連綿;重時則連續1、2天不得暫時入眠,苔白,舌質紅而少津,脈象虛數,左手為甚。
證屬陰血虛損,陽不得入于陰。
治以養血益陰,斂陽入陰,予酸棗仁湯加減。
生棗仁30g,知母12g,茯苓15g,川芎10g,炙甘草,生牡蠣24g,生龍骨12g。
結果:上藥服3劑,已稍安,但心悸煩、自汗出、頭暈、口干不欲飲等仍明顯,上方加當歸10g,白芍12g,桂枝10g,白術10g。
繼服3劑,一切癥狀均消,為鞏固療效,繼服3劑。
(摘自胡希恕,《胡希恕經方理論與實踐》,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案2
武某,男,31歲,1966年3月18日初診。
3年來失眠、身熱、自汗,西醫診斷為汽油中毒后遺癥。每晚睡3-4個小時,常有頭痛、頭暈,口干思飲,大便先干后溏,一日2—3行,小便黃赤,舌苔白微膩,脈虛數。此濕熱上擾,治以利濕清熱,與豬苓湯加棗仁。
豬苓9g,茯苓9g,澤瀉15g,滑石15g,阿膠9g,酸棗仁24g。
二診:3月25日上藥服6劑,眠好轉,可睡4-5小時,頭痛頭暈也減,大便溏,日1-2行,上方加蒼術9g。
三診:4月1日睡眠基本如常,頭痛已,有時頭暈,他癥已不明顯,上方繼服調理。
[按]此是汽油中毒(鉛中毒)引起的神經功能紊亂,因癥狀表現為少陰、太陰的并病,而呈豬苓湯方證,故用豬苓利水清熱,與茯苓、澤瀉、滑石為伍,協力利水,復用阿膠益陰潤燥、酸棗仁收斂安神,故用于濕熱上擾兼有陰血虛之不寐。
案3
金某,女,29歲,1965年12月22日初診。
失眠已十二三年,中西醫治療均無效,近2月幾乎整夜不能入睡,雖感很困倦但腦子很清醒,白天則頭昏腦脹,咽干,別無明顯不適,但每經前腹痛明顯,舌苔白微黃,脈沉實。此瘀血阻絡,陽不入陰,與大柴胡湯合桃核承氣湯加生龍牡:
柴胡12g,半夏12g,黃芩9g,枳殼9g,白芍9g,生姜9g,大棗4枚,桂枝9g,桃仁9g,丹皮9g,茯苓9g,大黃6g,炙甘草6g,生龍骨30g,生牡蠣30g,芒硝(分沖)9g。
結果:上藥服3劑,能睡1、2小時,頭昏頭脹減,去芒硝繼服六劑,月經行未見腹痛,睡眠如常。
[按]《傷寒論》第237條曰:“陽明證,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是說蓄血、瘀血阻絡,血不能上養于腦,腦神不足,故喜忘。同理血瘀血不能上養腦,陰血虛則陽不能入于陰,則難成眠。本患者有經前腹痛,瘀血證確鑿,故主用活血祛瘀方藥而收捷效。用大柴胡湯合桃核承氣湯是臨床經驗,辨方證準確也非一日之功。
案4
張某,男,38歲,1965年12月13日初診。
失眠已1年多,左腹時痛,時心悸,常呵欠,流眼淚,舌苔白膩,脈弦。此血虛水盛,治以養血利水,予當歸芍藥散合苓桂術甘湯酸棗仁湯加堿。
當歸9g,白芍12g,川芎9g,蒼術9g,澤瀉12g,茯苓15g,桂枝12g,知母9g,炒棗仁15g,炙甘草6g,生龍骨30g,生牡蠣30g。
二診12月20日:上藥服3劑,仍失眠,胃脘感涼,噯氣多,食后心下滿。
上方去知母,加半夏、生姜各三錢,橘皮四錢。
三診1966年1月3日:左腹痛已,噯氣減,心悸、失眠好轉,仍服上方調理。
[按]陰血虛之失眠,用酸棗仁湯補虛斂神以安眠。當血虛同時水飲盛時,必在養血的同時與以溫陽化飲。當飲重陽虛明顯時,益陰除煩的知母因過于苦寒不宜服用,當依證加入半夏、生姜、陳皮溫中化飲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