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站簡介
小米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旨在引進、培養和使用高層次創新型優秀博士人才,推進產學研結合,著眼國內外科技前沿,增強小米持續不斷的創新能力,促進小米健康、持續、快速、高位發展。工作站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等國內高校建立聯合培養機制,招收人工智能、大數據、通信等相關領域優秀博士畢業生加入小米,實行企業、高校雙導師培養,不斷增強小米前沿技術開發實力,同時利用小米產業化優勢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轉化。小米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現啟動首批博士后人才招收計劃,誠邀海內外優秀博士加入。
2.企業導師介紹(部分導師)
雷軍
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金山軟件集團董事長,順為資本基金創始人,全國工商聯副主席, 中國知名的企業家和天使投資人,在科技行業擁有長達30年的創業經驗,是中國互聯網的代表人物,也是中國供給則結構性改革和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領軍人物,曾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全球百位最具影響力人物”,被《連線》雜志評為“中國創新的代表”,當選中國2017年“十大經濟年度人物”。2010年創辦小米公司,2018年7月,小米在香港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是繼阿里巴巴、Facebook之后的全球第三大科技企業IPO。小米在2019《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中排名第468位,成為史上最年輕的500強企業。
崔寶秋
小米集團副總裁,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計算機科學系博士學位,武漢大學兼職教授,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負責人,北京市技術創新中心及企業技術中心主任,曾獲年度開源杰出貢獻人物殊榮。積極倡導技術開源理念,推動小米技術的開源進程。領導集團人工智能戰略落地,借助云計算、大數據和豐富的產品優勢,完成在生態鏈產品的深度布局。
葉航軍
小米集團人工智能部總經理,集團AIoT戰略委員會副主席,獲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博士學位,研究領域為計算機視覺與圖像檢索。曾就職IBM、Google、騰訊等企業,超過15年的互聯網從業經驗。2012年加入小米,先后負責分布式存儲與計算、基礎框架及深度學習基礎平臺的研發。
王斌
小米集團AI實驗室主任,小米集團NLP首席科學家,獲中國科學院計算所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自然語言處理與信息檢索。在本領域有20多年的研究經歷,曾任中科院研究員、教授、博導,培養近百名博士、碩士,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項,發表學術論文近200篇,翻譯《信息檢索導論》、《大數據:互聯網大規模數據挖掘與分布式處理》、《機器學習實戰》等經典著作。
Daniel
Povey
小米集團語音首席科學家,獲劍橋大學語音識別博士學位,是著名的語音識別開源工具Kaldi的主要開發者和維護者,被稱為Kaldi之父。Kaldi 集成了多種語音識別模型,包括隱馬爾可夫模型和最新的深度學習神經網絡,被公認為業界語音識別框架的基石。曾任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語言和語音處理中心教授。2019年加入小米,領導下一代Kaldi開發工作。
王剛
小米集團人工智能部副總經理,獲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博士學位,曾就職微軟研究院、騰訊,目前負責小米人工智能助手“小愛同學”的研發,帶領團隊從0-1建立小愛同學,長期從事數據挖掘和機器學習方向的研究。曾在斯坦福大學統計系做訪問學者,至今發表了國際學術論文數十篇,論文被引用共計500余次,曾榮獲ICDM-2010最佳論文獎銀獎,曾在國際互聯網大會(WWW)、機器學習(ICML)、數據挖掘(KDD、ICDM)等大會上做主題演講。
張波
小米集團AI實驗室視覺團隊負責人,獲中國科技大學計算機軟件博士學位,一直從事人工智能和圖形領域的研究與工程應用。曾就職于微軟亞洲研究院,2012年加入小米,目前主要負責AI實驗室視覺方向的研發工作,助力小米視覺技術落地并取得了行業領先優勢。
王扉
小米集團大數據部副總經理,集團技術委委員,獲中國科學院計算所博士學位。2011年加入小米,專注于搜索、推薦以及相關大數據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領導了小米全場景智能搜索與個性化推薦系統從無到有的建立和發展。曾任微軟軟件開發主管,負責必應視頻搜索后端系統的研發,其中智能縮略圖技術被評為微軟亞洲研究院成立以來12項重大研發成果之一。
徐國市
小米集團大數據部副總經理,集團大數據委員會主席,獲北京大學博士學位。加入小米后,組建了MIUI瀏覽器團隊,先后負責了瀏覽器、搜索、用戶中心等業務研發和集團技術中臺項目,實現了Web技術、公共組件、數據、音視頻等中臺能力落地。目前負責數據科學團隊,聚焦數據體系建設和數據價值在業務上的落地。
楊桂楨
小米集團IoT云服務中臺負責人,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2013年加入小米,在小米先后負責智能硬件部、IoT云服務中臺和小米路由器軟件研發。曾在Facebook任軟件工程師,在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enter,SRI
International任計算機科學家,曾在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任助理教授。
三、研究方向:
人工智能部
小米人工智能部圍繞公司核心發展戰略,緊跟行業技術前沿,研發計算機視覺、聲學、語音、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機器學習等人工智能技術,為包括手機、智能硬件、小愛同學、互聯網服務、電子商務、金融等在內的公司業務提供先進的AI技術支撐,致力于“讓全球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
2020年計劃招聘多名高水平博士后研究人員,可選研究方向如下:
1. 自然語言處理(NLP)
· 新一代預訓練模型的研究,預訓練模型的性能、效果優化;
· 人機對話、智能問答、文本分類、機器翻譯、自動寫作等技術的研究;
· 多模態(含文本、圖像、視頻)內容理解技術研究。
2. 語音與聲學
·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with Irregular Data Structures (針對不規則數據結構的高性能計算)
· 端到端語音技術,消除40年來語音識別中的假設依賴,以及聲學模型和語言模型異構的問題,提升語音識別率
· 個性化語音合成技術;
· 以端到端語音合成技術為基礎,生產語音、歌聲。
· 復雜聲環境下多通道語音增強與多說話人分離;
· 基于聲學及多模態傳感技術的智能感知研究,實現對空間、人體、事件、場景的有效識別;
· 音頻信號處理與聲場重放,突破傳統技術局限,打造沉浸式聽覺體驗;
3. 計算機視覺
· 超清影像算法研究及在手機相機中的應用,包括超分、降噪、去模糊、Demosaic等多種影像處理算法;
· 基于深度學習的圖像視頻理解算法研究,包括人像和物體的分割、目標檢測和跟蹤、圖像視頻標簽、動作手勢識別、人臉人體算法等。
4. 機器學習
· 端側深度學習技術的研究以及在語音、視覺、NLP等領域的應用;
· 運動健康機器學習算法的研究
· 自動機器學習(AutoML)算法的研究及其在廣告、推薦等領域的應用;
大數據部
小米大數據部致力于打造全球領先的數據智能引擎,把握時代機遇,賦能集團手機+AIoT核心戰略,負責全域大數據的采集、處理、分析、挖掘和應用,涵蓋數據科學、搜索、推薦、電商算法、用戶畫像、內容理解、數字化營銷、新零售、數據平臺、數據應用等多個技術領域,通過數據驅動的用戶洞察和智能體驗,讓全球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小米已經是全球領先的手機廠商和全球最大規模消費級IoT平臺,圍繞手機、電視、音箱、路由器、手環等智能設備,我們為全球億萬用戶提供智能全場景的數字化服務,這是一種全新的模式,也是行業發展最前沿的挑戰。
2020年計劃招聘多名高水平博士后研究人員,可選研究方向如下:
1、數據科學方向
· 基于畫像和行為的用戶聚類和預測分群研究與應用
· 基于大數據的用戶/設備生命周期管理技術研究與應用
2、搜索推薦方向
· 基于大數據的深度學習、強化學習等技術在搜索和個性化推薦中的研究與應用
· 聯邦學習、差分隱私等保護數據隱私的技術在搜索推薦、用戶畫像等領域的前沿探索
四、招收條件:
1. 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道德修養,遵紀守法,無任何不良記錄;
2. 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和較強的獨立工作能力;
3. 品學兼優,身體健康,原則上年齡不超過35周歲,即將獲得博士學位或已獲得博士學位不超過3年;
4. 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較強的科研能力、敬業精神和創新能力,在相關領域有代表性研究成果;
5. 具備全脫產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條件。
五、福利待遇
1.為符合要求的博士后解決北京市戶口。
2.提供極具競爭力的薪酬及長期激勵。
3.靈活完善的覆蓋家庭的保險及福利計劃。
六、申請流程
申請人發送申請材料至郵箱:qhdx- postdoc@ xiaomi.com,報名成功以收到回復郵件為準。郵件主題「姓名+應聘博士后+應聘方向」;
具體材料包括:
1.申請人個人簡歷,請注明可以進站的時間;
2.博士研究生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掃描件(如有);博士學位論文(或摘要)和其他代表性的學術材料身份證或護照復印件,或具有同等效力的證件掃描件;其它能夠證明申請人科研能力的材料;
材料初審合格者參加博士后招收面試通知;
面試通過后,小米科研工作站確定人選,簽署招收協議;辦理進站手續并報到,開展研究工作。
七、聯系方式及截止日期
首批申請提交材料的截止日期為: 2020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