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亭位于江西省九江市九江長江大橋南岸東側處,面臨長江,背倚琵琶湖。琵琶亭建于唐代元年,已有1200年歷史,原在九江城西長江之濱,即白居易送客之處,但歷代屢經興廢,多次移址。
唐代元和十年即公元815年,詩人白居易由長安貶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翌年秋天,送客于潯陽江頭(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長江一段),有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訴說身世,觸景生情因作《琵琶行》贈之,亭名由此而來,現為江西省九江市著名景點。
談到悲切處,兩人聲淚俱下,感傷不已。
這時興奴抱起琵琶,面對一輪月色,遙望茫茫江天,撥動琴弦,曲繞回旋,伴著嗚咽低泣般的流水之音,那催人淚下的琵琶曲調,使得秋娘也情不自禁地和著音韻,唱起了凄涼悲傷的歌詞,歌喉婉轉,淸泉滴石般控訴著人間的不平事。
正在興奴彈的傷悲,秋娘唱的凄楚之時,興奴手中的琵琶弦突然斷了,興奴下意識地感覺到,這種寄人籬下的生活應當結束了,一種新的生活應當開始了。她很快堅定地站了起來,走到船頭,把手中的琵琶高高地拋向江岸,誰知那琵琶恰巧落進了秋娘親手修建的水池中……
第二天金雞報曉時,這里的百姓發現興奴和秋娘兩人的船只都雙雙的不見了,而在修建好的水池里卻升起了一座飛檐走翹的亭閣。因它是歌女琵琶化成的,就被百姓叫成了'琵琶亭“。
更為巧合的是,有人說那天夜晚,剛好被貶到江州當司馬的白居易送初戀情人陳湘靈來到江邊,遠遠就聽到了凄婉且凄美的琵琶聲,便駐足江邊聽了一個通宵,
一時被琵琶歌女的不幸身世所感動,競然吟出了長長的一首《琵琶行》。
后來,人們真得在當年白居易送客的湓浦口這處芒黃荻白,竹綠楓紅的江邊修建了一座亭子,取名即為'琵琶亭'。
應該說,《琵琶行》是白居易的成名之作,它同白居易的另一首長詩《長恨歌》都各具獨創性,使之成為千古絕唱,此后更有了'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行“的美好詩句,一直傳唱至今。
- END -
來源:綜合丹鳳閣(ID:AD29818)公懷之號(ID:gh_c4878c123d7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