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門是否重啟
文 | 葉子
2016年1月1日,國家正式放開二胎政策,幾家歡樂幾家愁,二胎成了中年女性最沉重的話題:被限制時躍躍欲試,真正放開時望而卻步。育孩有風險,二胎須謹慎:資金、精力都必須儲備雄厚,爺爺奶奶齊齊上場,一個環節掉鏈子,多米諾骨牌就會連環倒下……事業和家庭是背負在女性身上的兩座大山,養一個孩子,往往會耗盡一對夫妻的精力與愛情,昔日戀愛時的風花雪月全部煙消云散。孩子是一塊試金石,在尿布、奶粉的一地雞毛中,很多家庭因為孩子而解體;但孩子也給許多家庭帶來了無限的歡樂,孩子對這個世界的好奇與熱情給家庭帶來了生機與活力,成為一個家庭強有力的紐帶——血緣的意義是深刻的。
小說女主人公小白為了女兒的成長吃盡了苦頭,如今女兒十幾歲了,丈夫小丁渴望有個兒子,小白意外懷孕,她一直在躊躇:要不要讓這個孩子通過生命之門?小說沒有給出答案。但是我想,很多讀者應該希望這個孩子能通過母親的生命之門吧?養育孩子十分艱辛,但孩子帶來的快樂是巨大的;就像靜待一朵花開的過程是漫長的,但花開的那一刻內心是多么芬芳與喜悅。每個孩子都是母親身上開出的一朵花,孩子既是母親的枷鎖,也是母親的冠冕。
寫這篇小說時,我重溫了一遍養育孩子的酸甜苦辣。記得兒子小時候哭著不上幼兒園,他的小手死死摳著門框,我急著上班,用力掰開他的手指頭拖著他把他強行送到幼兒園,兒子的哭聲在幼兒園上空回響,我把他的哭聲拋在腦后匆匆上班去了。如今想起這一幕內心還隱隱作痛。生活就在這樣的兩難中前行,唯有負重才會激起前行的意志,否則生命只剩下不能承受之輕。小說創作,其實是作家自我教育的過程。寫作就是把自己的軟弱與堅強坦呈給讀者。我離喜歡大膽、怪誕文字的青春時光已有一定的距離,對人生的負累有更多的感同身受。我慶幸還有寫作這條路,讓我在繁亂的俗世生活中固守自己所喜歡的一片安靜的領域,與現實生活保持一定的美學和思想的距離,即使只有一絲光亮,也能給我長久的撫慰。
小說創作讓我快樂。感謝閱讀我文字的一切有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