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統(tǒng)一了北方。
曹操自身也是非常的有才華,這一點從他小的時候就能看出來了。
曹操小的時候不太喜歡讀書,曹操的父親就把曹操送到他叔叔那里讀書,曹操的叔叔是一個儒生,對曹操要求的很嚴格。每當曹操不讀書的時候,他就找到曹操的父親那里說:“阿瞞今天又玩了一天,你要管教一下。”
于是,曹操的父親就狠狠的打罵曹操一頓。曹操心想這樣下去不是辦法,自己要想辦法教訓叔叔一下。
有一天,曹操和叔叔坐著讀書,突然暈倒了,還口吐白沫,曹操的叔叔非常害怕,趕快去找了曹操的爸爸。
曹操爸爸說:“剛才你暈倒了?”
曹操答:“沒有啊,我一直都在這里讀書啊。”
從此,曹操的父親再也不相信他叔叔的話了。
曹操固然聰明,但是只靠他自己的力量,他肯定不能統(tǒng)一北方,還要依靠他手下的謀士和將軍。其中尤以郭嘉,荀攸,荀彧,賈詡,程昱這五個人最為出名,其中有三個都是河南人。
第一位郭嘉。
郭嘉是河南禹州人。郭嘉早期的時候一直很隨著袁紹。后來,他發(fā)現(xiàn)袁紹不是做大事的人,就果斷的離開了袁紹,選擇了當時力量比較弱的曹操。
官渡之戰(zhàn)的時候,曹操的力量太弱,曹操不能與袁紹決一死戰(zhàn)。此時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論,即道勝、義勝、治勝、度勝、謀勝、德勝、仁勝、明勝、文勝、武勝,極大鼓舞了曹操信心,為官渡之戰(zhàn)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在下邳攻打呂布的時候,曹操一直沒有成功,曹操就想放棄,打算休整一段時間再繼續(xù)攻打呂布。
此時,也是郭嘉給了曹操信心。郭嘉對曹操說:“主公,呂布那廝就是一個匹夫,有勇無謀,你只需再堅持幾日便能成功。”
最后,曹操終于戰(zhàn)勝了呂布。
第二位荀彧。
荀彧字文若,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曹操做了兗州牧,率軍攻打徐州牧陶謙,這時部下張邈,陳宮等人趁機叛變,迎接呂布入主兗州。荀彧機智應對,為曹操保全了幾個城市。之后荀彧勸曹操重點先打呂布,最終曹操擒殺了呂布。
漢獻帝受到各個軍閥輪流挾持,朝不保夕。荀彧勸曹操奉迎天子到許都,得到了漢獻帝這張王牌。此舉給曹操帶來莫大的好處,曹操奉天子以令天下,名正言順,有利于征討不服,并且贏得了民心。
第三位荀攸
荀攸是荀彧的侄子,也是河南許昌人。?
荀攸來到曹操的身邊比較晚,當時,曹操已經迎接漢獻帝,在許都站穩(wěn)腳跟。當然,曹操的地位還不穩(wěn)固,南方有張繡劉表,東方有呂布、劉備,兩淮的袁術也虎視眈眈。
曹操認為呂布和劉備正在內斗,于是全力進攻張繡。
可是荀攸認為,張繡和荊州劉表的關系很是微妙,兩人雖然相互依靠,但是并不信任。如果曹軍猛攻張繡,劉表會認為唇亡齒寒,荊州面臨危險,必然會全力幫助張繡。如果曹軍放緩進攻,那么張繡和劉表日久必然有矛盾。那時候乘勢進攻必然一舉拿下。
可是,曹操沒有聽從。在曹操看來,自己軍力遠過于張繡,根本無需等待。可結果果然和荀攸預料的一樣,在劉表的協(xié)同進攻之下,曹操大敗。
從古至今,河南都出現(xiàn)了很多的人才。不過,隨著改革開放,河南的人才不斷流失,河南的經濟也變得十分的落后,真是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