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對聯(lián)從古至今都非常受歡迎,在古代有很多風流倜儻的才子佳人。古代讀書識字之人都非常喜歡用對對子,來與人比試學識。更有才子是靠對對子,贏得嬌妻。如今很多人們喜歡聽的段子里,也都是運用一些對聯(lián)的形式表達出來。這種對聯(lián)方式即搞笑又能簡單明了的表達意思,很是受人們歡迎。
古代人們不僅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對,有的甚至現(xiàn)在都無人能對出。每一個經(jīng)典的對聯(lián)背后,都有一個有趣的故事。今天就跟大家講兩個古代經(jīng)典的對聯(lián)故事,與我一起走進對聯(lián)的世界里吧。
第一個故事說的是,古代一個秀才,沒事就愛出對子來彰顯自己的才氣。有些不識字的人,倒霉碰見他,便會被他出對子奚落一番,還無從反駁。一天趕集,他看見一個農(nóng)民在賣花,花裝在籃子里,有兩藍。于是他對對子的興趣就來了,只見他搖頭晃腦的走上前去說了一聯(lián):小籃也是籃,大籃也是籃,小藍放在大籃里,兩籃共一籃。
這次賣花的這農(nóng)民可不一般,壓根沒瞧上秀才出這一聯(lián),張口便諷刺道:秀才也是才,棺材也是材,秀才放在棺材里,兩材共一材。秀才聽后,面紅耳赤無言以對,偷偷的擠進人群,跑掉了。
第二個故事,講的是明朝翰林大學士解縉。解縉自幼就很聰明,吟詩作對不在話下,為人剛正不阿。一次,李尚書連同幾個權貴想要奚落一下解縉,他們不服解縉有如此高才。于是宴請解縉,之間展開了一場非常精彩的對聯(lián)戰(zhàn),很是有意思。
解縉來到,剛?cè)胂>陀幸粰噘F想嘲笑他的父母做豆腐,貧苦家庭,諷刺他是個窮秀才。便說:“今日不妨你以你父母的職業(yè)為題,出一對子”。解縉一聽便知是嘲笑自己的,便吟道:肩挑日月上街賣;手把乾坤日夜磨。眾人聽罷皆拍手稱絕,弄的那權貴啞口無言,坐立不安。
另一個權貴看見解縉穿著綠棉襖,便說:井里哈蟆穿綠襖。解縉一看那人穿紅色棉襖,便說:鍋中蛤蟆著紅袍。這位權貴聽后,內(nèi)心暗嘆這窮小子厲害:我把你比作活蛤蟆,你卻把我比作死螃蟹。很是生氣,卻又無言以對,自認倒霉,悶聲喝酒得了。由此看來,這一對聯(lián)太經(jīng)典了。
酒喝的差不多了,尚書還是不服氣,又出一聯(lián)。只見尚書手往天上一指道:天作棋盤星作子,誰人敢下?解縉聽后,腳一跺說:地作琵琶路作弦,哪個能彈!這口氣直接壓倒尚書。
酒足飯飽后,解縉揮毫舞墨寫下: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大笑而去,留下眾人瞠目結舌。
每一個對聯(lián)都有多種對法,對聯(lián)在古代作用還是很多的。對聯(lián)對好了,就有可能升官。這里也想給大家出一聯(lián)試試:紙上畫龍龍不動。大家有什么好的下聯(lián)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