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伏炎安
1929年至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給當時的頭號資本主義國家、此次危機的肇始國美國乃至整個資本主義世界提出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世紀性課題。對此,危機中上臺的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分別從實踐和理論進行了探索。
一、羅斯福新政:立足現實,推進新政
1933年3月4日,羅斯福就任美國第32任總統。他在上任第二天后就組織“智囊團”,積極開始推行“新政”。
羅斯福上臺時心中并沒有一幅“新政”的完整藍圖,他只是認識到必須改變胡佛政府“自然調節”的放任政策,運用政府權力對經濟進行積極的干預,其具體對策要在實際中逐步摸索。
羅斯福確定政府施政的首要目標是整頓金融,恢復銀行系統的正常運轉。國會根據羅斯福的要求,通過了《緊急銀行法案》和著名的格拉斯—斯特高爾法等,給經濟注入新的活力,使其運轉起來。
面對刻不容緩的農業危機,羅斯福簽署了《農業調整法》,授權農業調整局控制基本農產品產量和牲畜飼養頭數,以提高農產品價格和農民購買。
為恢復工業生產、復興經濟,羅斯福簽署了《全國工業復興法》,并發起藍鷹運動,先后籌設國家復興管理局、全國復興委員會等。
羅斯福還認為,為了挽救資本主義制度,必須進行救濟來緩和社會矛盾。他建立了平民自然資源保護隊,簽署了《聯邦緊急救濟法》,成立聯邦緊急救濟署,建立公共工程局,撥款33億美元舉辦大規模公共工程。
在新政后期,針對廣大工人要求改革、不斷罷工的局勢,聯邦政府通過了《全國勞工關系法》,1935年8月由國會通過《社會保障法》,1938年政府又通過《公平勞動標準法》。
所有這些內容都是在新政過程中根據情況的變化而緊急采用的,發展格局既不清楚,也沒有系統化,但都體現了政府對經濟危機的積極干預政策。
二、凱恩斯主義:緊扣時政,創新理論
凱恩斯主義的形成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它是凱恩斯密切抓住時代的經濟命脈進行創新研究的結果。
凱恩斯早年信奉自由放任的傳統資本主義經濟政策。當看到一戰后英國長期處于蕭條狀態,他花了很大精力研究貨幣理論。1926年,他發表《自由放任主義的終結》一文,提出對資本主義經濟實行明智管理,明確宣告其經濟思想的棄舊圖新。
1927年和1930年,凱恩斯出版了《貨幣政策論》和《貨幣論》,主張通過政府加強貨幣管理來保持經濟的穩定,并以此補充和發展劍橋經濟學。
經濟大危機爆發的初期,凱恩斯發表《勞合·喬治能做到嗎?》(1929年),《走向繁榮之路》(1933年)等論著,強調政府的財政政策在調節經濟方面的積極作用。
1936年,凱恩斯出版了代表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簡稱為《通論》),就其以前提出的用國家調節取代自由放任以消除失業和防止經濟危機的主張,作了全面的闡述——他以有效需求不足理論為依據,得出了必須依靠資產階級政府的財政措施來調節經濟,使總需求與總供給相適應,從而提高總需求水平。
然而,《通論》終究是一部理論著作,其政策建議仍然比較籠統,只是為制定具體的政策措施提供了理論依據。(具體化的工作是由凱恩斯的弟子及追隨者根據實踐的需要和理論的發展而逐漸完善的。)
三、二者的關系:不謀而合,交互影響
羅斯福實施“新政”,加強政府在財政金融方面的調節。但其“新政”只不過是出于實際需要而制定和實行的一系列急救措施,沒有一套成體系的理論作為思想基礎;是匯聚了許多人的工作和想法的產物,卻沒有系統化而提高到理論的高度。
此次大危機也促成了一系列國家干預主義理論和政策的產生,如英、美的凱恩斯主義,美國的制度學派,法國的調節主義等等。其中,以凱恩斯主義的主張最為完備,影響最大。
羅斯福本人并不通曉、也不相信凱恩斯經濟學,但他推行堅決果敢的“反蕭條”的新政實驗。羅斯福這一搶救方案的推行,正值凱恩斯創建就業一般理論并接近完成的階段。凱恩斯對美國這一重大實驗性方案的實施,確曾密切關注,而且高度贊揚。羅斯福“新政”方案的實施,對凱恩斯“就業一般理論”的創建起了印證作用。
認為羅斯福新政是以凱恩斯主義為理論依據的實踐與應用,是沒有根據的。當然,凱恩斯的一些主張肯定通過羅斯福新政班子或“智囊團”中贊成凱恩斯觀點的人起作用,但對羅斯福的影響很小。相反,把凱恩斯主義說成是對羅斯福新政進行理論“總結”的產物,也是與歷史事實不符的。因為理論于1936年已經形成時,新政還在實踐中推進與優化,并不穩定。
羅斯福新政的實施和凱恩斯主義的形成表明,在壟斷資本主義制度固有矛盾日益深化的條件下,壟斷資產階級需要依靠國家機器的強制力量來更好地維護資本的統治,即實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這就要求從自由放任主義向國家干預主義轉變。在這一轉變中,共同的階級使命和時代課題,使羅斯福和凱恩斯分別立足不同的國家,從實踐和理論兩個不同的方面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交出了殊途共歸的答卷,在理論主線上不謀而合。當然,羅斯福通過自己的辯證思考或智囊團的建議,在實踐反思中逐步理性地接受了部分可為自己使用的凱恩斯的主張;凱恩斯在理論構建的過程中,也把美國的羅斯福新政作為研究整個資本主義新出路可資借鑒的突出案例,兩者之間有一定的交互影響。
作者單位:湖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