樺樹皮工藝品也被我們稱為“樺樹皮制品”,其實主要是以樺樹皮作為主要材料,也是一種純手工、做工驚喜的一種中國獨具風格的工藝品之一,也是黑龍江地區一種比較特色的工藝品。那么,大家對于這種樺樹皮制作的技藝文化是否了解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黑龍江文化的角度一起來看看吧!
這些民族的日常生活中,樺皮占有一定的位置,可稱之為“樺皮文化”。其打獵、捕魚、擠奶用的制品很多都是用樺皮制作的。餐具、釀酒具、容器、住房、籬笆、皮船、甚至人死后裹尸都用樺皮制作。除此外,鄂溫克族許多服飾也是用樺皮做的,如樺樹皮帽、樺樹皮鞋等十分廣泛。各種樺樹皮制品,尤其是樺樹皮容器,除了輕便實用外,還配有花紋圖案裝飾。
樺樹皮具有很好的防水、抗腐蝕性能,以此制成的器皿輕便、易攜帶,不易破碎,是狩獵民族喜歡的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樺樹皮器皿形式多樣,主要有簍、箱、盒、碗等。這些用品是將樺樹皮用獸筋等縫制而成,上面刻壓著各種圖案和花紋,它們不僅是重要的生產、生活用品,同時也是精美的藝術品。
傳統的樺樹皮加工技藝有四個步驟:一是剝取樹皮;二是將皮子浸軟或煮軟;三是剪裁縫合;四是裝飾圖案。裝飾手法有用砸壓的,也有用剪貼的,各民族都把象征吉祥、喜慶、平安、豐收的圖形裝飾在樺樹皮制品上。圖樣多源于生產、生活之中,有花草、樹木、山峰、蟲魚、石崖等模仿自然構圖,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
如今,生產、生活條件的改變,已使很多赫哲人忘記了用樺樹皮制作生產生活用具的手工藝。付占祥是為數不多的仍在從事這種工藝的赫哲藝人之一。付占祥認為,這種工藝是赫哲族的傳統文化,不能丟,丟了,本民族就失去自己的特色了。多年來,付占祥固守著這門技藝,還收了徒弟,希望能把這門技藝傳承下去。
樺樹皮制作技藝之所以聞名天下,是因為樺樹皮制品獨有的特質——防水、隔涼、隔熱、透氣、防腐、殺菌、柔軟、光滑、紋理細膩,而且各層紋理、色澤各不相同,既可剪裁、縫制,也可精巧的咬合,尤其可在上面雕繪各式圖案。這些圖案利用了樺樹皮的自然紋理,經過巧妙的加工,可賦予作品更深刻的民族傳統文化內涵。目前,樺樹皮制品已倍受國內人士地欣賞和關注,而且遠銷歐美大陸及東南亞地區,她獨有的魅力贏得了更廣泛地贊譽。
您可能也喜歡:
河南的“天籟之音”-西坪民歌
富有民間地方戲曲特色的長沙花鼓戲
地方色彩濃郁的民間曲藝--祁陽小調
充滿淳樸的重慶“泥土味”-梁山燈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