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悠長的曲調
蒙古人的祖先長時間游牧在遼闊北方草原,那里地廣人稀,水草豐茂。先人與游蕩的白云和廣闊的藍天結伴,因而養成了粗獷、豪爽、深沉的個性,這些真性情也深深影響了蒙古族的傳統音樂。他們常用短小的字句融入音樂,字少腔多,高亢悠揚,聽起來仿佛可以想象先民們是如何呼喚遠方的牛羊。這雖是短小的字句,卻有著悠長的拖音,如悠長的狼嚎,但卻充滿著音樂的質感。歌曲舒緩,樂句氣息悠長,氣勢連貫,盤旋直上,旋律大起大伏,音域也相當的寬廣。
《小黃馬》、《走馬》是當地的流行的長調,呼倫貝爾流行著熱情奔放的《遼闊草原》、《套馬姑娘》等,充分顯示著蒙古民歌的悠長曲調。
二、質樸的民情歌詞
在蒙古族中無論男女老少,對歌曲都有著獨特的熱愛,他們尊重唱歌的人,給歌者特別的榮譽。歌曲中的歌詞內容大體分為兩大類,禮儀歌和牧歌,禮儀歌用在婚宴等喜慶的場合,以歌頌愛情,歌唱英雄,歌唱奪標的賽馬活動等為主要內容。
另一類是牧歌,集中反映了蒙人的鄉土風情,迎客、敬酒、喜慶、醒酒、宴終、送客、娶親、嫁女、思念、祝愿、贊美、教誨等等,無所不包的生活細節?!陡逻_梅林》、《達那巴拉》、《那木斯來》、《勞工之歌》、《萬梨》、《高小姐》、《韓秀英》、《達古拉》、《金葉瑪》等等,僅僅從名字中就可以讓我們聯想到簡單的生活場景。
三、深邃的意蘊
悠長的蒙古草原長調,常常透露出孤獨的感受。很多不熟悉蒙古族音樂的人常認為,蒙古人的音樂會像他們的性格那樣,充滿著彪悍的氣息,但這可能是一種誤解。蒙古族民間有這樣的諺語:“牙齒掉了咽到肚里,胳膊斷了藏在袖里?!边@種性格傾向體現在歌曲中乃至整個藝術審美觀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