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莊子》:內圣外王之道的發展解釋
第一部分介紹莊老同異。第二部分介紹“內圣外王之道”的內涵。第三部分講莊學三義。第四部分講莊學四境。第五部分講道術九階。第六部分是舉例說明,如何按照三義、四境、九階,成為莊學至人。最后第七部分是小結,介紹莊學的后世影響。
  一、莊老同異
  老莊是道家兩大代表人物,一祖一宗。老子是道家祖師,道家開創者。莊子是道家宗師,道家集大成者。所以有同有異,有繼續有發展。我分為四點來講。
  (一)外境迥異:泰隱否顯
  老莊學說,有同有異,首先在于所處時代的有同有異。老子處于春秋末期。我用九個字概括老莊的時代差異:老(前570-前480)、孔(前551-前479)歿,春秋(前770-前481)終,戰國(前480-前221)始。
  莊子(前369-前286)處于戰國中期,晚于老子、孔子百余年,與孟子(前372-前289)基本同時。
  儒道兩大代表人物,都是基本同時。老、孔基本同時,處于春秋末期。莊、孟基本同時,處于戰國中期。中間相隔百余年。
  上次講過,老子時代,泰道與否術處于斗爭之中,所以《老子》“君人南面之術”的宗旨是,弘揚“負陰抱陽、天柔地剛、君柔臣剛”的泰道,批判“戴陽履陰、天尊地卑、君尊臣卑”的否術。經過百余年的歷史變遷,否術壓倒了泰道,結果是,泰道退隱,否術大顯。這就是莊子面對的政治現實。
  莊子的生平史料,所知不多。只知道他姓莊,名周,是宋國蒙邑人,生活在宋桓侯、宋剔成君、宋康王時期。早年是宋桓侯時期,莊子曾經擔任漆園吏,以此謀生。莊子三十歲前后的三年之中,宋國接連發生了兩次宮廷政變。一次是,宋戴公的后裔戴剔成,弒君篡位,殺了宋桓侯(前380-前340在位),自立為君,就是宋剔成君(前340-前338在位)。另一次是,宋剔成君三年,他的弟弟戴偃驅逐了哥哥戴剔成,又篡位自立,就是宋君偃。宋君偃不太有名,但他后來稱王,史稱宋康王。宋康王是戰國時代的著名暴君,也是中國歷史上排得上號的著名暴君之一。他與莊子完全同時,在位時間很長,長達五十二年(前337-前286在位),直到宋國被齊國滅掉,宋康王死去,莊子也死了。所以暴君宋康王的殘暴統治,籠罩了莊子一生,這與莊子的思想和《莊子》這本書的特殊表達方式,都有很大關系。
  宋康王篡位以后,莊子不愿在其殘暴統治下繼續擔任小吏,于是辭去漆園吏,從此生活貧困,住在陋巷,編織草鞋和釣魚為生,曾經窮到斷糧。
  莊子對待黑暗政治現實的態度,可舉三個國君為例。
  一是與莊子一生共始終的母邦暴君宋康王。《莊子·曹商》記載,莊子抨擊宋康王“猛過驪龍”,一旦被他盯上,就會粉身碎骨。《呂氏春秋》記載了宋康王的兇猛殘暴。他問宰相唐鞅:我殺了那么多人,為什么宋國百姓還不怕我?唐鞅說:大王只是對犯了輕罪的人處以重刑,殺的都是有罪的人,無罪的人當然不害怕。大王如果希望人人害怕,就要多殺無罪的人。于是宋康王立刻把唐鞅殺了。
  唐鞅為暴君出謀劃策,結果先害了自己,又害了很多宋國人。當時的宋國政治極其黑暗,這就是莊子既不愿在母邦為官出仕,也不愿在母邦為吏謀生的原因。
  二是與莊子同時的楚威王(前339-前329在位)。莊子雖然生在宋國,卻是楚人后裔。因為莊子出生以前,楚國的楚悼王,用吳起為相,實行變法,觸犯了楚國貴族的利益,于是楚悼王死后,七十多家楚國貴族在楚悼王的葬禮上發動叛亂,亂箭射死吳起,不小心把箭射到了楚悼王的尸體。于是楚悼王的兒子楚肅王為父王報仇,大殺叛亂貴族。楚國莊氏,是楚莊王的后裔,也是七十多家叛亂貴族之一。莊子的先人未必參加叛亂,但是受到牽連,為了避禍,被迫逃到宋國。
  莊子三十歲以后、四十歲以前,安貧樂道,賢名聞于天下。楚威王聽說以后,就派了兩個大夫來到宋國,送上千金,禮聘莊子做楚國宰相。莊子雖然很窮,但他拒絕了。
  三是與莊子同時的魏惠王(前369-前319在位)。魏惠王在位時間也很長,長達五十一年,只比宋康王少一年。魏惠王是戰國中期的風云人物,孟子也與他見過。《孟子》有一篇《梁惠王》,說的就是魏惠王,因為魏國定都大梁。
  魏惠王用宋人惠施為相。莊子曾經游歷魏國,與宋國同胞惠施成了朋友。魏惠王也聽說了莊子的賢名,于是召見莊子。《莊子》書中記載了他們之間的一段對話。魏惠王問莊子:你是天下聞名的賢士,為什么這么窮?竟然穿破衣服、穿爛鞋子!莊子就說,自己處在一個“昏上亂相”的時代,政治非常黑暗,所以賢德之士只能如此貧窮。
  政治黑暗時代,也有人飛黃騰達。有的人,沒有機會,也要創造機會向上爬。莊子有機會,卻寧愿受窮。是什么原因?主要就是剛才說的“泰隱否顯”。老子時代,政治也很黑暗,但比莊子時代稍微好一些,老子已經對中原的政治狀況很失望,最終也棄官而走,既不做周朝的史官,也不住在中原,西出函谷關,到秦國去了。莊子時代,政治環境更差,所以莊子有機會做大官也不做,寧愿受窮,對當時的黑暗政治,采取不合作態度。
  莊子對母邦、異邦的統治者,都采取不合作態度,是因為他對廟堂政治的黑暗,有清醒的認識。莊子親撰的《大宗師》里面,有這樣十六個字:“天之小人,人之君子;天之君子,人之小人。”意思是說,天道眼中的小人,才會成為人道里面的君子,就是廟堂里的卿相。天道眼中的君子,就會成為人道里面的小人,就是江湖中的窮人。莊子寧愿做人道眼中的小人、天道眼中的君子,所以不愿做官。莊子這一判斷,涉及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就是廟堂價值觀與天道價值觀是顛倒的。有了這一判斷,才有了司馬遷所說的,莊子“終身不仕,以快吾志”。
  這是莊老同異的第一點,就是他們的外境不同。
  (二)莊之承老:世稱老莊
  世稱“老莊”,大家都知道。我這次講座,就是講老莊之道。不過“老莊”二字,本來是不連在一起的,因為老子之道與莊子之道內涵很不一樣,而且老子、莊子之間差了一百多年,老子也沒有直接教過莊子。所以莊子當時,以及莊子死后幾百年,很少有人認為莊子與老子屬于同一個學派。歷史上第一個并稱“老莊”的人,是漢高祖的孫子,淮南王劉安。劉安寫過一本道家的書,叫《淮南子》,又編過一本《莊子》大全本。下面我會講到。司馬遷與劉安同時代,都是漢武帝時代的人,不過司馬遷(前145-前90)比劉安(前179-前122)年輕三十四歲,所以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里面,寫完老子以后,附記了一段莊子。這是接受了劉安“老莊”并稱的觀點,認為莊子之道繼承了老子之道。
 司馬遷評論莊子,第一句是莊周“于學無所不窺”。提起中國古代最博學的人,我們首先想到的大概就是司馬遷。因為他寫了中國第一部通史,總結了此前三千年的歷史,學問非常大。但在司馬遷眼里,有一個人學問比自己更大,就是莊周,是諸子百家里面學問最大的人,“于學無所不窺”。司馬遷知道莊周學問極大,但他的第二句話說:“然其要本,歸于老子之言。”把什么都懂的莊周,與只講政治的老子掛了鉤。司馬遷的第三句話,是判明莊子著書的宗旨:“著書詆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術。”因為孔子的政治學說,與老子的政治學說很不一樣。莊子繼承老子,所以批評孔子。
  司馬遷又評論莊周這個人,說莊子“善屬書離辭,指事類情”,是說,莊子講了很多故事,這些故事的寓意不局限于故事本身,而是相當于MBA案例,可以推廣到其他相類似的事情中。這種表述法,叫做寓言。“寓言”這個名詞,就是《莊子》里面第一次出現的。莊子為什么要寫這些寓言故事?司馬遷認為,“其言洸洋自恣以適己”,是說,莊子的目的是為了“適己”、適合自己,是往自己愿意走的方向去,“洸洋自恣”。后人把司馬遷的“洸洋自恣”四個字,改了一改,變成了“汪洋恣肆”,改了以后,意思稍有不同。不過從此以后,“汪洋恣肆”四個字,變成了對《莊子》這本書的想象力、文學魅力的定評。司馬遷的最后一句話非常重要,他說,由于莊子只想“適己”,不愿“適人”,所以“王公大人不能器之”。比如說楚威王請他做宰相,他不做,就是不愿成為“器”、成為“材”,不愿被當時的黑暗政治所局限。因為《老子》里面,“道”和“器”是沖突的,求道的人不能成器,成器的人很難求道。
  這是莊老同異的第二點,就是莊子繼承了老子,所以世稱“老莊”。
  (三)莊之超老:又稱莊老
  第三點,有點爭議。有人認為莊子超越了老子,所以不稱“老莊”,改稱“莊老”。歷史上第一個稱“莊老”的人,是竹林七賢的領袖嵇康。嵇康改稱“莊老”,就是認為莊高于老,超過了老。嵇康的觀點,同意的人不多,我是同意的一個。所以我不說“老莊”同異,而說“莊老”同異。
  雖然嵇康最早發明“莊老”之稱,但是莊子的弟子其實已有類似的意思。莊子的弟子在《莊子·外篇·天下》的倒數第二章,先講老子和關尹,最后一章才講莊子,就是認為莊周既繼承了老子,又超越了老子。最后一章的第一句話“古之道術有在于是者,莊周聞其風而悅之”,就是講“古之道術”傳到了老子、關尹,然后“莊周聞其風而悅之”。后面三句話“以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時恣縱而儻”,是講莊子寫的內七篇,有這樣的文學風格,風貌特征,它的理由,它的構成。下面兩句“以天下為沉濁,不可與莊語”,說明了莊子不按常理出牌,寫書寫成這樣、這種風貌的原因,是那個時代非常沉淪、污濁,也就是我剛才所說的“泰隱否顯”。莊子無法對那些奉行否術的君王正經講道理,只能用一種特殊的表達方式,讓能懂的人懂。莊子的寫法,并不是胡亂出招,他的劈風劍法,也有招數。主要是三招:“以卮言為蔓衍,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一招是卮言,一招是重言,一招是寓言。
  《天下》又評論莊子這個人,是“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傲睨于萬物”。認為莊子的道術極高,“獨與天地精神往來”,這是莊子的“逍遙游”;不過莊子的腳跟沒有離地,因為萬物都是道所造的,所以“不傲睨于萬物”,這是莊子的“齊物論”。莊子雖然學問極大,境界極高,卻不自滿、不傲慢,所以弟子又評論莊子“彼其充實,不可以已”,就是自我充實,不斷求道、明道,一生沒有停止過。他最終的結果就是“上與造物者游,而下與外死生、無終始者為友”。“造物者”,《莊子》內篇里面稱為“造化者”,也就是指“道”。就是說莊子不僅自己游心于道,莊子的很多朋友也是達道的人,是“外死生、無終始者”,就是莊學至人。
  最后兩句,是對莊子的總結,實際上是說莊子超越了老子。“其于本也,弘大而辟,深閎而肆;其于宗也,可謂調適而上遂者矣”。上遂就是上行,達道。
  這是《莊子·天下》對莊子的評價,蘊含著嵇康的意思,莊超過了老。所以莊子除了承老,還有超老,是道家集大成者。
  (四)莊之異老:別為一宗
  超老,其實就是異老。異老,所以別為一宗。
  “別為一宗”的觀點,是明末大儒王夫之提出的。他不同意“老莊”并稱的傳統觀點,認為老莊不是一家,莊子別為一宗。王夫之的觀點,也有道理。不過莊之承老、超老和異老,其實不矛盾,不沖突。
  現在說一說莊老之異。莊子既然承老,為什么又會“別為一宗”?上次講過,《老子》之道是“君人南面之術”,是群體政治哲學,教育君王遵循“負陰抱陽、天柔地剛、君柔臣剛”的泰道,無為而治,就能“國泰民安”。但是從春秋轉入戰國的一百多年,君王不聽老子的教導,甚至不聽孔子的勸誡,不肯遵循泰道,都是奉行否術,而且都實行了變法。所謂變法,就是拋棄泰道,推崇否術。所以一百年后,莊子面對的就是這些拋棄泰道、奉行否術的君王。在這種情況下,莊子應該怎么辦?不負責任的人會說,當代政治狀況如此糟糕,我沒有辦法。那樣的話,他的人生高度,就被廟堂政治的屋頂高度限定了。而且他還有理由:“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莊子的態度不是這樣:你的人生高度,不能被屋檐的高度限定,因為你可以走出屋檐,不在屋檐下。政治狀況的好壞,不能決定一個人生命境界的高低。用政治現實黑暗,來為自己生命境界不高尋找理由,不成其為理由,是對自己不負責任的借口。對自己也不負責任的人,更不可能對別人負責任,不可能有社會責任感。在屋檐下低頭,還自詡有社會責任感,只是自我貼金和自我拔高,是武大郎冒充武松。
  即使是較好的政治環境,較好的政治制度,比如說民主制度之下,也有不少人的生命境界不高。民主制度被稱為最不壞的政治制度,也就是它未必是最好的。我們做人的目標,大概不是做一個最不壞的人,因為這個目標太低了。所以再好的政治制度,即使是最不壞的民主制度,也是一個屋檐,也會限定你的人生高度和境界。任何時代,每一個人所向往的人生境界都不應該受政治制度的限制,雖然你不得不與它周旋。
 老子的群體政治哲學,雖然某種程度超越了小年政治,但是還在君主制度的屋檐之下,頂多是希望屋檐寬一些,屋頂高一些。隨著人類社會發展,歷史小年過去以后,君主制度會被歷史大年淘汰。只有莊子的個體生命哲學,不僅超越了小年政治,而且超越了一切政治制度的優劣,超越了所有政治環境,使任何一個人在任何一種政治狀況下面,任何一個政治制度下面,是好皇帝也罷,壞皇帝也罷,好總統也罷,壞總統也罷,都不妨礙你提升自己的生命境界。
  為什么老子的群體政治哲學,會轉為莊子的個體生命哲學?剛才講了從春秋到戰國,“泰隱否顯”等等一些外境的理由,但是戰國時代的其他諸子百家,也處于同樣的悖道外境,面對同樣的黑暗政治,為什么都沒有取得莊子這樣的道術突破?因為莊子有超越于同時代的人,甚至于到今天還有很難被超越的驚世駭俗的思想。
  我們先看莊子的第一句話:“天子之與己,皆天之所子。”(《內篇·人間世》)當時的大多數人,都認為君主制度是天經地義的,符合天道的。個別較為大膽的戰國思想家,比如慎到、呂不韋,頂多是說設立天子不是為了天子本人的利益,而是為了天下人的利益。這些人想消解君王的一部分神圣性,但是仍然擁護君主制度,沒有根本否定君主制度。只有莊子的消解是最徹底的。他的消解,近乎文字游戲,把“天子”兩個字拆開,認為不僅廟堂里面的君王是天子,我也是天子,任何人都是天子。這一思想,符合道家哲學,是從《老子》里面引伸而出。但是老子,以及其他的道家前輩,沒有引伸出這一思想,只有莊子引伸出了這一思想。
  萬物都是天道所生,所以除了廟堂里面的君王是天子,人類中的任何人也是天子。這一觀點,莊子的表述已經夠到位了,但是還很含蓄。他的弟子表述得更為生猛:“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友。”(《外篇·讓王》)在先秦,只有莊子及其弟子才達到了如此的思想高度,當時沒有第二家,后來也無人可及。這就是莊子與老子的重大不同。也正因為如此,老子雖然是道家始祖,很高,比諸子百家中的很多家都要高,但是老子畢竟與諸子百家的大部分人一樣,都是面對君王說話,勸君王要這么干,不要那么干,要做圣君、賢君。只有莊子,獨此一家,在諸子百家中,只有他根本不對君王說話,只對天下人說話。莊子只對那些在屋檐下被迫做臣子,又做得心不甘、情不愿的人說話,告訴他們:你可以走出屋檐,成為天地至人,你也可以像我一樣,獨與天地精神往來。你不要被你所處時代的宋康王、魏惠王之類君王限制住。他那么矮,你被他的屋頂壓住,武大郎開店是開不高的,你在里面,只能屈膝彎腰,弓著跪著,你可以走出政治廟堂,因為江湖的天地無限廣闊。
  這就是第四點,莊子與老子的特別不同,王夫之稱為“別為一宗”。王夫之之所以特別推崇莊子,稱為“別為一宗”,是因為王夫之在明末清初的時候,清人入關以后,不愿臣服,做了遺民。王夫之是一個偉大的儒家,他對莊子特別親近,能夠看出莊子與老子的特別不同之處。
  (五)莊書之劫:郭象刪改反注
  剛才介紹了莊子思想的超前性。如果站在當時廟堂政治的立場上,這種超前性就是危害性和顛覆性,所以《莊子》成書以后,長期受到小年政治的敵視。晚于莊子的韓非,就站在廟堂政治的立場上,主張君王把“不臣天子、不友諸侯”的人,列為“首誅”,首先全部殺掉。但是當時莊子早已死了,韓非子、秦始皇、漢武帝不可能再殺對廟堂危害性最大、顛覆性最大的莊子本人,怎么辦?只能對莊子的書進行處理,最好是消滅它。但是《莊子》這本書寫得太好,是漢語極品,無數人喜愛至極,反復抄引,除非把所有書全部消滅,否則根本消滅不了《莊子》。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罷黜百家,消滅了無數危害性不大、顛覆性不大的百家之書,卻消滅不了危害性最大、顛覆性最大的《莊子》,怎么辦?只好退而求其次,篡改這本無法消滅的大毒草,改造它的思想,消除它的危害性和顛覆性,讓它無害化。
  我簡單介紹一下《莊子》這本書在歷史上的基本流變。
  《莊子》初始本,是在戰國末期,由他的再傳弟子魏牟編成,分為內篇七,外篇二十二,總共二十九篇,沒有雜篇和解說。一百多年后,首次合稱“老莊”的淮南王劉安,另外編了一部《莊子》大全本。因為魏牟死后,莊學還在傳,一代一代的傳,劉安養的眾多門客里面,就有不少莊門后學和魏牟后學。劉安把這些莊門后學寫的文章,按七的倍數湊起來,新加了外篇六,變成外篇二十八,又新設雜篇,收入雜篇十四,另外自己寫了三篇解說,一共增加了二十三篇。劉安增加了《莊子》的篇目和分類,變成了大全本。魯迅有全集,還有大全集,魯迅大全集不會篡改魯迅全集的文字,只是把全集沒有收入的書信等等收進去,變成大全集。劉安版比魏牟版更全,所以把魏牟版給正淘汰了。
  《莊子》初始本和大全本的兩個編者,都是廟堂中人。魏牟是戰國中期中山王的兒子,劉安是西漢初期漢高祖的孫子,他們都出身廟堂,都對廟堂黑暗有深刻認識,都知道廟堂的屋檐會限制自己的人生境界,所以成了本階級的背叛者,魏牟成了莊子的再傳弟子,劉安成了莊子的私淑弟子。他們天生享有榮華富貴,但是明白榮華富貴不能提升人生境界,因為人生的境界是精神境界,所以都成了莊子的信徒,走出了廟堂的屋檐。
  但是很多人不出身于廟堂,并非天生富貴,所以羨慕富貴,非常渴望進入廟堂的屋檐下。其中有個與《莊子》有關的關鍵人物,就是劉安以后四百年的西晉儒生郭象。郭象是普通士人,為了在廟堂里面謀取富貴,于是做了一件迎合廟堂的事情,就是在魏牟、劉安之后,編了第三部《莊子》。郭象版《莊子》,改造了《莊子》的反廟堂思想,讓莊子矮化,把他高出屋檐的部分砍掉,強迫他進入屋檐之下。郭象通過篡改原文,反注原意,讓危害、顛覆廟堂偽道的真《莊子》,變成了擁護廟堂偽道的偽《莊子》,強迫逍遙江湖的精神巨人莊子,跪在廟堂屋檐下,成了精神侏儒。
  郭象版《莊子》出來以后,消滅了廟堂的最大敵人,所以受到廟堂的極大歡迎,逆淘汰了劉安版《莊子》。郭象以后的人們,讀的都是郭象版偽《莊子》。為什么說是偽《莊子》?因為郭象版《莊子》是刪改本,郭象搗了很多鬼,做了很多手腳。具體來說,郭象把劉安版的五十二篇,刪掉了十九篇,變成了郭象版的三十三篇。剩下的三十三篇,郭象也做了很多篡改。內篇他不敢改動太多,因為內篇已經傳了五六百年,很多人讀過抄過,如果改動太多,就會面臨很多質疑,所以郭象主要是對外雜篇做了很多手腳。對郭象做了什么手腳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我的《莊子復原本》。那是我考證了二十多年以后,復原的魏牟版初始本和劉安版大全本。我簡單介紹一下《莊子》三大版本的篇目和分類,有什么不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書評|王業云:打通易老莊,《老莊之道》為中華復興接入真道能量
論老子之學術歸止
淺談司馬遷將老莊申韓列為一傳的合理性 - 文賦 - 中國古代文學 - 北大中文論壇 www...
莊子傳
感悟老莊
思想講堂第三課——老莊之學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集安市| 阿克苏市| 茂名市| 凤冈县| 巴彦县| 长治市| 甘泉县| 安仁县| 灌南县| 云阳县| 图们市| 松原市| 弋阳县| 滦南县| 榆社县| 滁州市| 威远县| 缙云县| 广汉市| 襄垣县| 定兴县| 旌德县| 凌云县| 中阳县| 南乐县| 探索| 宜宾县| 甘孜| 乾安县| 会昌县| 咸丰县| 砚山县| 卓尼县| 青铜峡市| 乌拉特后旗| 安福县| 江西省| 中方县| 广州市| 玉环县| 崇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