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北方草原上民族眾多,繼匈奴人之后鮮卑人成為草原上的主人登上歷史舞臺。鮮卑人的起源至今還是未解之迷。按照拓跋鮮卑人說法”魏之先出自黃帝軒轅氏,黃帝子曰昌意,昌意少子受封北國有大鮮卑山,因以為號。”這種觀點出于漢化的統治需要才有的,不一定靠譜。
下載PDF格式《鮮卑人來龍去脈》比較可信的觀點認為鮮卑人出自東胡,匈奴冒頓單于破東胡之后,東胡余部分生分裂,一部分在烏桓山居住,一部分在大鮮卑山居住,他們成為匈奴帝國集團眾多部族的一部分,風俗相似,遂以居住山名為族名稱鮮卑。鮮卑人在幾百年遷徙征戰爭還融合了高勾麗,扶余,匈奴,丁令,高加索等民族,因此拓跋鮮卑有些白種人特征。鮮卑人居住在北方隨匈奴人征戰四方一直不為人所知,直到東漢建式21年(公元45年)鮮卑人寇漢境才進入中原人視野,鮮卑人正式登上中原人視野。
做大哥是要有強大實力的,東漢初期匈奴分裂為南北兩部分,南匈奴降漢內附,北匈奴生活在苦寒之地實力衰弱,鮮卑人想取而代之同北匈奴爭戰不休。公元前91年東漢政府聯合南匈奴及鮮卑人討伐北匈奴,東漢趕跑了北匈奴又迎來了新草原狼。鮮卑人兼并匈奴十余萬部落實力大增,鮮卑人繼匈奴人之后成為北方草原的主人。公元二世紀時鮮卑人大英雄檀石槐統一鮮卑各部。鮮卑人是松散的部落聯盟。檀石槐部落聯盟分成三部分:右北平以東為東部鮮卑,由東部大人統領一些小部落。以右北平以西到上谷為中部鮮卑,上谷以西為西部鮮卑。這些部落歸鮮卑大人檀石槐管理。鮮卑集團非常強大“南抄緣邊,北拒丁零,東共夫馀,西擊烏孫,盡據匈奴故地。東西萬四千余里,南北七千余里網羅山川水草鹽池。”北方是苦寒之地,物產缺乏,富饒安逸的中原地區成為鮮卑人垂涎三尺的豐水寶地,有機會就進來搶掠一番,同中原王朝磨擦不斷。
鮮卑這樣松散的聯盟不能維持長久,大英雄檀石槐死后就分崩離析了。三世紀時苛比能重新統一鮮卑各部,當時蜀漢承相諸葛亮要聯合苛比能夾擊曹魏。公元235年曹魏幽州刺史王雄派刺客韓龍刺殺了苛比能。鮮卑人從此“部落離散,互相征伐。”西晉時期,鮮卑人參與了中原的八王之亂,進入獨立發展時期。
匈奴鮮卑羯氐羌五族趁西晉衰落在北方鮮起建國熱潮。慕容鮮卑建立了前燕后燕南燕和西燕四個政權。拓跋鮮卑建立代國和北魏兩個政權。此外出自慕容鮮卑的吐谷渾王國傳丞395年并入吐番。出自拓跋鮮卑的禿發部建立南涼政權。
北魏拓跋鮮卑成功統一了北方地區和南方漢人政權呈南北分治狀態。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進行一糸列漢化改革,促進了各民族融合。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以后,取代西魏的宇文氏家族是鮮卑化了的匈奴裔,取代東魏的北齊高氏家族是鮮卑化了的漢人不應算鮮卑人建立的政權。
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楊堅禪讓取得政權建立隋朝,公元589年隋滅南陳重新統一全國。隋唐時朝鮮卑人政權和民族整體己經消失在歷史煙塵之中,鮮卑人中大部分融入漢族血脈中,如鮮卑人中拓跋氏改漢姓元氏,伊樓氏改漢姓伊氏,云牒氏改漢姓為云氏,步陸氏改漢姓為陸氏,獨孤氏改為漢姓劉氏,賀賴氏改為賀氏等還有許多,
此外少數民族中的錫伯人也是鮮卑后裔。發源于大興安嶺嘎仙洞的拓跋鮮卑和草原上的諸多鮮卑人融入漢民族之中成為漢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共同創造了中華民族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