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河床泥沙堆積,懸河段成“地上河”,為何沒人將河床挖低呢?
黃河途徑黃土高原,攜帶著泥沙奔向大海,不少泥沙堆積在入海口,形成一個個沙島,而更多的泥沙則是堆積在河道之中,造成了河床太高,河水漫過河岸,從而讓黃河決堤改道,出三門峽,黃河水道在歷史上左右搖擺,制造了古人避之不及的黃泛區,黃河決堤造成的災民也成為了歷朝歷代難以解決的問題,黃河泥沙堆積,不少河段成為了懸河,河床甚至高過兩岸外的建筑物,被人們稱為“地上河”,那為什么沒人將黃河河床挖低呢?
黃河下游的懸河段,在世界上也是著名的,黃河百害,唯富一套,而這百害,便是千年來不曾斷絕的黃河決堤,而黃河決堤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河沙堆積,造成的河道儲水量降低,雨季一到河水便漫過河堤,而如果我們將河床里的河沙挖走,是不是就能夠解決黃河的懸河問題呢?從短時間里來看,這無疑是一個好方法,只要將河床挖地,河道的儲水量自然就能增加,懸河不再,決堤的次數自然也就減少了,然而理論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想要挖空懸河泥沙,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黃河水一碗水半碗沙,黃河河道的河沙是很好地建筑材料,有很高的經濟價值,但是黃河懸河段蔓延700多公里,堆積了上萬年,想要將這些泥沙挖走,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以我們目前的手段,挖沙速度還跟不上泥沙的堆積速度,就算我們將最先進的設備投入進來,花上10年時間來挖低河床,也不過是杯水車薪,而一旦我們停止挖沙,這些挖低了的河床很快就又會被填滿,那這10年的投入就等于白費了,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不解決,想要治理黃河就等同于癡人說夢。
從經濟的角度來說,挖低河床的投入肯定是要比加固河堤高的,而不解決黃土高原的水體流失,僅僅是挖低河床的話,投入與回報是很難成正比的,因為跟不上河沙的堆積速度,長期的治理河沙投入甚至能夠將一個個挖沙船拖垮,就像我們造房子,只有房子能賣出去了才能住,但是我們修一層就會垮掉兩層,永遠也不能完工,這種永無止境的無底洞,又怎么可能有人會投資呢?
治理黃河,首先要從治理黃土高原開始,目前,我們已經在黃土高原種植了大量的樹木,以期望減少黃河的含沙量,相信在將來,黃河水將不再黃,而是清澈無比的,到那個時候,我們想將河床挖多低,就將黃河挖多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