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1月5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超鏈接》報道,近日,湖南一嬰兒戴頸圈游泳,因缺氧時間過長造成不可逆嚴重腦損傷一事引發公眾關注。據了解,這名嬰兒剛滿月,戴著頸圈游了十幾分鐘,摘下后,家人發現孩子脖子處有勒痕。大約兩小時后,家長發現逗孩子但孩子沒有反應,并且臉色蒼白。經醫院檢查,這名嬰兒多項生命指征異常,因缺氧時間過長造成不可逆的嚴重腦損傷。醫生表示,孩子是被游泳圈勒太久,導致多個臟器損害。
嬰兒游泳,有的地方將其配上一些音樂、語言等方面的早教內容后,也管這叫“水育早教”,在新生兒家長中間已經流行一陣子了。嬰兒佩戴頸圈,只把頭部托住浮在水面上的姿勢,是嬰兒游泳中很常見的一種。
在有些水育早教的宣傳中,嬰兒游泳能夠鍛煉身體,增強免疫,促進腦神經發育。
嬰兒游泳到底能有什么作用?它又可能有哪些風險和危害?嬰兒正確的玩水姿勢是什么?
有一定好處但安全風險不容忽視
這幾年,在早教機構、各大商場,甚至月子中心里,嬰兒游泳這個項目都比較常見。它的費用可是成年人去游泳館比不了的。
“鍛煉身體,增強免疫,促進腦神經發育……”一條條宣傳賣點讓家長聽了很難不心動。
對于成年人來講,游泳是一種運動方式,能鍛煉耐力、增強心肺功能。那么,對于嬰兒來講,游泳能夠有什么效果?
對此,上海市兒童醫院副主任藥師、兒科醫師李志玲博士表示,這種鍛煉有一定好處,但并不神奇,同時具有不少安全隱患。她說:“嬰兒在劃水時能促進觸覺神經感覺的輸入,還可以對寶寶的心肺功能有一定鍛煉效果。但是,沒有像宣傳的那么神乎其神,中間也有很多安全隱患。”
游泳場所是不是衛生?水中的消毒成分會不會讓嬰兒過敏?嬰兒會不會嗆水、喝水?這些在送寶寶去游泳前,都值得打上一個問號,考察、權衡一番。
別讓寶寶困在頸圈里
1歲以下嬰兒游泳經常會采取的一個方式是戴著游泳圈游。和成人新手卡在腋下用游泳圈的方式不同,嬰兒游泳時常用的是頸圈,或者叫脖圈,是套在嬰兒脖頸處的。
也正是這個套游泳圈的特殊位置,給嬰兒游泳帶來了風險。
李志玲表示,這種方式很不安全。她說:“頸圈會對寶寶的頸部發育有很大的危害。很多早教機構都宣傳寶寶一出生就可以開始游泳,但是,新生兒脖子完全沒有力氣,要靠大人的手把脖子給托住,自己不能夠去支撐。因此,佩戴游泳頸圈,會增加新生寶寶負重,給頸部發育帶來風險。此外,脖子上有頸動脈竇這個很重要的部位,如果被游泳頸圈壓迫到,嬰兒會出現休克風險。”
也就是說,頸圈大了,套不住,容易造成孩子下墜、溺水,頸圈緊了就可能壓迫頸動脈竇,嚴重時會導致休克。頸動脈竇是壓力感受器,對壓力特別敏感,成年人如果受壓力感到不舒服,會及時、主動調整,減輕壓力,緩解不適感,但嬰兒做不到。
李志玲還提醒,特別是嬰兒無法準確表達其不適,等大人發現異常時,可能孩子已經缺血、缺氧、大腦供血障礙,影響大腦發育。
如果頸圈做工再差點,毛糙處還可能刮傷嬰兒皮膚或造成過敏。
不用頸圈 怎樣帶寶寶“游泳”?
嬰兒稍稍大一些后,也不是完全不能游游泳。家長掌握正確的姿勢很重要。
李志玲介紹,可以等寶寶稍微大一點點,把寶寶適當地在浴盆里面托起來一點,用家長的身體讓其保持平衡,同時手腳又能夠適當劃動。使寶寶斜躺在盆中,家長保護好寶寶的腰和頸部。
除了姿勢外,嬰兒游泳還要把握好時機、時長,以及水溫和環境溫度。并且在這個時候,家長要忘記“貴在堅持”幾個字。
· 最好在喂奶前30分鐘或喂奶后兩小時帶寶寶去游泳,否則,如果喂奶前后馬上就游泳,嬰兒容易嘔吐或嗆奶。
· 如發現寶寶有任何異常,比如掙扎或不舒服,不要再繼續。不要希望借此鍛煉其意志力,有不適還繼續堅持可能有生命危險。
· 一般嬰兒游泳15~20分鐘即可,不能太久。
· 一般嬰兒游泳館室內溫度應在25~28度左右。
最后特別提醒,嬰兒游泳的整個過程中,家長要全程看護,盯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