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胎教做的好,寶寶發育好。為了讓寶寶更聰明,很多媽媽在孕期就開始給寶寶聽莫扎特音樂。不過,胎教真的能讓寶寶更聰明嗎?看完本篇,保證你恍然大悟!
胎教一詞源于我國古代,最早出現在西周時期。中國古代的胎教,主要是講孕期媽媽的行為、飲食、情緒、以及避免外界不良刺激,那現代的胎教研究是怎樣的呢?
目前沒有任何一項科學研究能直接證明,媽媽對子宮的刺激可以對寶寶的智力產生任何的影響!
美國權威的神經腦科學家約翰 · 梅迪納在 2014 年指出:尚無任何科學證據表明莫扎特音樂能促進胎兒大腦發育,甚至找不到任何相關效果檢測的雙盲隨機試驗,更沒有任何有力證據能說明胎教課程可以持久地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
宣傳胎教的機構會說腦神經科學研究發現,嬰兒出生時神經元上負責通訊的突觸數目不斷增加,到 3 歲時達到峰值,而胎教可以使神經元突觸增多,從而提高智力。
但科學研究的結果都顯示,聰明與否與突觸數量完全沒有直接的關系;也沒有直接證據證明,孕婦對胎兒的任何刺激能夠有效促進大腦神經元發育,更談不上提高寶寶的智力。
孕期媽媽情緒壓力過大會增加早產、新生兒體重過輕的風險,而聽聽音樂、讀讀繪本、畫畫、瑜伽等,都可以使孕媽的心情更放松。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對音樂胎教的研究顯示:胎教音樂能使孕婦情緒平靜、放松,并能伴隨著情緒發生一系列的生理變化,如胎盤循環阻力下降、灌注胎盤的血液量增加,從而有利于增加對胎兒的營養和氧氣供應。
換句話說,媽媽開心,寶寶才能長得更好。如果說你就喜歡胎教,那就去做,別過度刺激就行;不想做胎教,就想聽郭德綱相聲,那也完全無所謂!
吃好、喝好、休息好、心情好,這個是關鍵!而且媽媽的喜怒哀樂,通過神經介質的變化,會影響胎兒的心理機制,大量的醫學證據表明,懷孕時嚴重的焦慮癥會使孩子長大后情緒不穩定,甚至導致畸形。
所以,爸爸們,該怎么做應該很清楚吧!
直接胎教
撫摸、輕拍肚皮
給寶寶說話、講故事
輕柔音樂(媽媽喜歡為主)
間接胎教
起居規律、適量運動
給孕媽安靜、舒適的環境
均衡飲食
注意:
①寶寶25周時聽力基本就與成人相同了,所以爸爸媽媽可以陪寶寶說說話,到孕晚期,胎兒甚至能分辨出父母的聲音呢!
②音樂強度不應超過60分貝(大概是正常交談的音量),不要把播放器或耳機放在媽媽肚子上,國內外均有因過量聲音刺激造成新生兒聽力受損的報告。
③適度撫摸肚皮,但不要隨時隨地都撫摸,這會打擾胎兒睡眠。睡眠對胎兒來說,是一種大腦、身體和心理發育的積極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