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睡眠姿勢可謂千姿百態,但基本姿勢不外3種:仰臥、俯臥和側臥。據統計,人類睡眠時仰臥的約占60%,側臥的占35%,俯臥的只占5%。一般認為,睡眠時俯臥、仰臥、左側臥均不適宜。因為俯臥時整個身體上半部的重量都壓在胸部,以致不能自由呼吸;仰臥時手易放在胸前壓住心窩部,往往導致夢魘;且仰臥時舌根往后縮,容易引起呼吸不暢而發出鼾聲;左側臥時心尖部易受壓,如耳貼枕上會聽到心跳聲音,影響入睡。
相比之下,右側臥最理想。右側臥時,雙腿微曲,全身自然放松,呼吸通暢,而且能使心臟、肺臟和胃腸的生理活動降到最低。心臟不受壓迫,肺能自由呼吸,以確保全身在睡眠狀態下所需要的氧氣,大腦亦因此而得到充分的休息;肝臟處于右側低位,可獲得較多的供血,“人仰血歸于肝”,有利于促進新陳代謝;胃通向十二指腸和小腸通向大腸的開口均朝右側,在這種睡姿態下,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在長壽調查中,許多長壽老人都講究睡眠姿勢,一般取側臥,而以右側弓形臥位最多。
細節提醒
睡覺時手臂上抬,肩部和上臂的肌肉不能及時得到放松和恢復,時間長了會引起肩臂酸痛。睡覺時高抬雙臂,由于肌肉的牽拉,橫膈膜產生移位,使腹壓增高。特別是睡前進食過飽者、老年人,以及妊娠后期的婦女,這種現象更為明顯。
長時間雙手高舉過頭睡眠,會造成對“反流防止機構”的刺激,一旦這種機構的功能被削弱或破壞,就會引起食物連同消化液返流入食管,使管道黏膜充血、水腫、糜爛、潰瘍,造成反流性食管炎。因此,睡覺時不宜高抬手臂。
當然,人在睡眠中的姿勢不可能一成不變,一夜之間,總得翻幾次身,以求得舒適的體位,其實無論怎樣的睡眠姿勢,放松身心,舒適而眠就好。
事實證明,人的睡眠姿勢并非固定不變,而是不斷地改變。有人用慢速電影記錄人在熟睡中的姿勢,每隔10~15分鐘睡眠姿勢就要變動。在整個睡眠過程中,體位要變動20~60次。總之,睡眠姿勢的選擇,應以睡得自然舒適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