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診斷時,應該測定哪些心肌酶在臨床是一個重要的問題。而在體檢時,不難發(fā)現(xiàn),體檢單上常有心肌酶譜五項的內(nèi)容。那么,心肌酶譜五項主要包含哪些?正常值是多少?以及具有哪些意義?
目錄1.心肌酶譜五項是什么及正常值2.心肌酶譜五項意義3.兒童心肌酶譜五項標準4.心肌酶升高的癥狀及治療方法5.心肌酶譜診斷要點
1心肌酶譜五項是什么及正常值
1、乳酸脫氫酶LDH:
LDH是體內(nèi)能量代謝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酶,幾乎存在于所有組織中,以肝、腎、心肌、骨骼肌、胰腺和肺中為最多。這些組織中的LDH的活力比血清中高得多,所以當少量組織壞死時,該酶即釋放血而使其他血液中的活力升高,常用于對心梗、肝病和某些惡性腫瘤的輔助診斷。
2、谷草轉(zhuǎn)氨酶AST:
廣泛分布于人體各組織、器官中,主要在心、肝、骨骼肌、腎、胰、脾、肺、RBC中。其中以心肌細胞含量最豐富,AST在心肌中含量最多,所以在急性心梗6~12h升高,48h達高峰,3~5d恢復正常。
3、磷酸肌酸激酶CK:
主要分布于胞槳和線粒體。急性心梗,血清CK活力明顯升高,發(fā)病4~6hCK升高,12~24h達高峰,升高幅度大,2~4天恢復正常;心肌梗死后CK最大值很少超過7000U/L,如果>7000U/L提示伴有骨骼肌疾病;CK對心肌缺血和心內(nèi)膜下心肌梗塞的診斷比其它酶靈敏。
4、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CK-MB是診斷AMI最佳的血清酶指標。心肌CK-MB可達40%以上,特異性高達100%。心梗發(fā)生時,血清CK-MB可增高10~25倍,超過CK(10~12)倍。
5、谷丙轉(zhuǎn)氨酶ALT:
主要存在于各種細胞中,以肝細胞為最,整個肝臟內(nèi)轉(zhuǎn)氨酶含量約為血中含量的100倍,正常時,只有少量釋放入血中,血清中其酶的活性即可明顯升高。在各種病毒性肝炎的急性期,藥物中毒性肝細胞壞死時,ALT大量釋放入血中,因此它是診斷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的重要指標。
二、心肌酶譜五項的正常值
1、乳酸脫氫酶LDH:100~240 IU/L;
2、谷草轉(zhuǎn)氨酶AST:0~40 IU/L;
3、磷酸肌酸激酶CK:24~194 IU/L;
4、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0~25 IU/L;
5、谷丙轉(zhuǎn)氨酶ALT:0~40 IU/L。
2心肌酶譜五項意義
心肌酶譜主要包含五項:乳酸脫氫酶LDH、谷草轉(zhuǎn)氨酶 AST 0-40 IU/L、磷酸肌酸激酶CK、
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丙轉(zhuǎn)氨酶ALT。那么,心肌酶譜五項具有哪些臨床意義呢?
LDH高時,會產(chǎn)生急性心梗、骨骼肌損傷、某些肝炎、白血病、肝硬化、阻塞性黃疸及惡性腫瘤。心梗時,12-24h,LDH會偏高,48-72h達高峰,1-2W后恢復正常。惡性腫瘤晚期LDH,惡性腫瘤引起的胸腹水中LDH會偏高。慢性腎小球腎炎、SLE、糖尿病腎病等病人中,尿LDH可達正常人3-6倍,尿中含多種抑制LDH活性物質(zhì),如尿素,小分子肽類,低PH值也可抑制LDH活性。尿毒癥患者LDH正常,透析后LDH會增高,因為體內(nèi)尿素較高,我們通過心肌酶譜五項檢查,就可以觀察身體的相關(guān)疾病。
HBD與LD、AST、CK及CK-MB共同組成心肌酶譜,對診斷心肌梗死有重要意義。健康成人血清LD/HBD比值為1.3:1.6,但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BD活性升高,LD/HBD比值下降,為0.8:1.2。
據(jù)報道,腦卒中急性期及急性腦血管病患者均出現(xiàn)心肌酶增高現(xiàn)象,其原因可能與腦組織損傷或破壞釋放出較多的酶所致,導致交感神經(jīng)興奮性增高,引起兒茶酚胺分泌增多,兒茶酚胺在心肌組織積聚,出現(xiàn)繼發(fā)性心肌損傷,使血清中心肌酶值增高。
另外,通過研究表明,如活動性風心病、病毒性心肌炎、皮肌炎、腎炎、肺炎以及一些惡性腫瘤、白血病等許多能夠引起心肌細胞、骨骼肌細胞和其它組織細胞破壞的疾病均可出現(xiàn)心肌酶升高。 ...
3兒童心肌酶譜五項標準
健康的兒童在檢測心肌酶譜時,檢驗結(jié)果也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向上的箭頭,意思是比檢測指標參考值要偏高一點。這是為什么呢?專家表明,這與醫(yī)院該項檢測采取的是成人標準有關(guān),兒童心肌酶譜值普遍高于成人,并且年齡愈小,心肌酶譜愈高。
那么,兒童心肌酶譜五項的標準又是什么呢?
目前,心肌酶譜正常值多為成人標準,而兒童的正常值要高于成人,絕大多數(shù)兒童的心肌酶譜是正常參考值的2~3倍。
兒童各項酶的上限比成人心肌酶譜參考值增高的百分數(shù)分別是:CK(肌酸激酶)與AS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升高約為15%、CK-MB(肌酸激酶同功酶)升高約為30%,LDH(乳酸脫氫酶)與HBDH(羥丁酸脫氫酶)升高約為90%。一般來說,心肌酶譜中各項數(shù)值顯著升高,超出上述允許范圍,才有臨床價值。
遇到兒童心肌酶譜升高的檢測結(jié)果,醫(yī)生一般會結(jié)合臨床表現(xiàn),決定是否需要做進一步檢查或者采取臨床干預。通常情況下,如果其他體檢結(jié)果正常,無其他特殊癥狀、體征,醫(yī)生都會認為某些心肌酶譜偏高是正常的。
4心肌酶升高的癥狀及治療方法
心肌酶高的相應臨床癥狀主要有胸痛,心慌,呼吸困難等,此外,心肌酶高還有什么其他癥狀呢?
心肌酶高很有可能是心肌炎,但是,還不能確診,而且醫(yī)生還要有相關(guān)的體檢體征,除了這些還需要心電圖的檢查證據(jù),比如心肌損傷的表現(xiàn)和心律失常等,如果有條件的話也可以作心臟超聲檢查心臟大小和心功能。
如果確定心肌酶高是心肌炎。那么,對于感染性原因引起的心肌炎,常先有原發(fā)感染的表現(xiàn),如病毒性者常有發(fā)熱、咽痛、咳嗽、嘔吐、腹瀉、肌肉酸痛等,大多在病毒感染1~3周后出現(xiàn)心肌炎的癥狀。
二、心肌酶升高怎么治療
對于心肌酶高,其實是要看高多少。一般高5~10倍以上意義比較大,為電擊引起的,顯然是心肌損害以后引起的,電擊對心臟傷害最大了(心跳就是一種電位活動),一般會出現(xiàn)心律失常。那么,對于心肌酶高應該怎樣進行治療呢?
心肌酶高點會自己恢復的,一般2級以上醫(yī)院(縣級以上)都能處理,一般都是休息,營養(yǎng)心肌,預防心律失常等處理,如果沒癥狀可以休息觀察為主,但還是最好住院。
除此之外,心肌酶高可能是心肌炎導致的。患了心肌炎應該加強身體鍛煉,提高機體抗病能力,避免勞累以預防病毒、細菌感染;發(fā)病后注意休息,進營養(yǎng)豐富之飲食,以利心臟恢復;急性期應臥床休息,在癥狀、體征好轉(zhuǎn),心電圖正常后方可逐步增加活動,予營養(yǎng)豐富,易消化飲食;出現(xiàn)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休克時應積極糾正。
看過了小編關(guān)于心肌酶升高的癥狀及治療方法的介紹,相信大家一定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心血管疾病是國人健康的第一殺手,當發(fā)現(xiàn)有以上的癥狀時,一定要及早發(fā)現(xiàn),盡快要醫(yī)院就診,再次祝患者早日恢復健康,享受美好的愉快的生活。
5心肌酶譜診斷要點
CK 升高的病因診斷對兒科醫(yī)生是一項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但也有規(guī)律可循。可總結(jié)為「一算、二問、三查」。
「一算」:根據(jù) CK-MB/CK 比值確定升高的 CK 是否為骨骼肌源性;
「二問」:詢問是否存在發(fā)熱、肌肉疼痛、肌無力、醬油色尿等癥狀及家族史,有無過度運動、外傷、藥物、中毒等繼發(fā)性原因;
「三查」:包括查體及輔助檢查。
查體確定有無肌萎縮、強直及肥大,腱反射如何,有無特征性皮疹及其他系統(tǒng)陽性體征。
輔助檢查如血常規(guī)、CRP、肝腎功、電解質(zhì)、血沉、呼吸道病原學、EB 病毒抗體及 DNA、TORCH-IgM、甲狀腺功能、血乳酸、心電圖、超聲心動圖、胸片,必要時完善補體、自身抗體、血、尿肌紅蛋白、血尿代謝篩查、DMD 基因等。
對于診斷仍不明朗的患兒可根據(jù)指征進一步行肌電圖或肌肉活檢協(xié)診。發(fā)病年齡越小,CK 升高程度越高,肌活檢陽性率越大。根據(jù)常規(guī)組織學和酶組織化學、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結(jié)果進行酶學、線粒體 DNA 分析及其他基因分析進一步檢測。
肌電圖指征:持續(xù)性 CK 升高、間隔 1 月復查 CK 仍輕度升高(1.5——3 倍正常值上限)推薦行肌電圖檢查。
肌肉活檢指征:持續(xù)性激酶升高、間隔 1 月復查 CK>3 倍正常值上限、肌電圖檢查提示肌源性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