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經在臨床上頗為常見,一般證型有氣血虛、陰虛血燥、氣滯血瘀、肝腎不足等,而陽明燥熱型則較為少見,臨床辨治容易失誤。古人治療閉經多用活血化瘀、苦寒瀉下之品,雖能獲效卻易耗傷津液。劉奉五老中醫曾用瓜石湯治療閉經。筆者在其基礎上加減運用,療效較好,現結合臨床談談體會。
1病因病機
“沖為血海,任主胞胎”,婦女月事通調有賴于沖任的功能正常。而“沖任不能獨行經”,其功能正常除與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有關外,還與足陽明胃經有密切關系。足陽明胃經與足太陰脾經在少腹部氣街及三脘穴與沖任相通,古有“太沖脈隸屬陽明”之說。而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乃月經之本。如薛立齋云:“血者水谷之精氣也,和調于五臟,灑陳于六腑,婦人上為乳汁,下為月經。”脾胃精氣充盛則沖脈盛,血海盈,月事以時下。陽明燥熱過盛,津液枯竭,不能化為月經,輕者經水稀少,重者經閉不行。筆者臨床所見此類患者多因憂思郁怒,嗜食辛辣以致陽明熱熾,劫灼津液而致閉經。
2辨證要點
此類患者臨床多以陽明津液虧少,月事不行為主,挾有肝熱上沖等癥:具體癥見:(1)雖為經水稀少,漸至不行,但無氣血虧虛之象;(2)口干舌燥,心胸煩悶,急躁多夢,甚則胸中郁悶,五心煩熱,脈弦滑沉取無力或滑數;(3)遷延日久,經檢查無明顯器質性疾病。
3治療方法
治以養陰潤燥,充實陽明津液為主。藥用瓜石湯加味:石斛、麥冬、生地、瞿麥、牛膝各12g,蘆薈、龍膽草各6g,玄參、梔子、車前子各9g,益母草、瓜蔞各15g。方中瓜蔞甘寒潤燥、寬胸利氣,石斛甘淡微寒、益胃生津、滋陰清熱,共奏寬胸、潤腸、利氣、和胃之效;另加玄參、麥冬養陰增液;生地滋陰生血,瞿麥、車前子活血通經,益母草通經活血生津,山梔清胃熱,熱去津液自生,牛膝引血下行,以期經行血至;龍膽草、蘆薈清肝瀉火,協理沖任。
此方以養陰潤燥、泄熱通經兼以清肝為法,清陽明燥熱而不傷陰,使陽明津液充實,沖任精血滿盈,月經能按時而下。
4典型病例
李某,女,25歲,未婚。
主訴:月經稀發9年,閉止不行9個月。初潮16歲,最初半年,兩個月一行,以后6~7個月一行。經檢查無器質性疾患。患者性情急躁易怒,怕熱,口干,喜冷飲,小便黃,大便偏稀,經常鼻衄,舌尖紅,脈沉弦。遂以上方去瞿麥,加澤蘭12g,白茅根30g。服9劑諸癥好轉,繼用9劑,鼻衄消失。1月后月經來潮,行經8天,后續上方加減鞏固。隨訪1年未發。
5討論
痰濕閉經是中醫治療閉經中的一個常見的難治證型,屬于閉經中疑難雜癥,多見于肥胖之人,多痰多濕,或脾陽失運,濕聚成痰,脂膏痰濕阻滯沖任,胞脈閉而經不行。《女科切要》說:“肥白婦人,經閉而不通者。必是濕痰與脂膜壅塞之故也。” 大多與現代醫學所謂多囊卵巢綜合征相吻合,治療雖可按痰濕論治,但乃治標方法,非治本也。方選蒼附導痰湯加減,后期治本仍然要按補腎調周法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