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書法的學習過程中,需要解決三個問題,一是筆法,就是使用毛筆的方法和技巧。二是結構,就是漢字筆畫的位置安排。三是章法,就是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位置安排,大小對比,墨色變化。
對于很多初學的朋友來說,筆法和結構是最需要解決的兩個問題,但是筆法和結構又不能分裂開來談。那么在初學的過程中,筆法重要還是結構重要,是需要大家去思考的。
元代書法家趙孟頫曾經說過,,,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功,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意思就是說,從古至今筆法是不變的。結構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所以,二者應以側重于用筆。另外,字形結構受筆畫的影響,筆畫的形態是由筆法完成,所以筆法的變化直接影響到字型結構的變化。
我們對照著爨龍顏碑和雁塔圣教序碑中的道字來看筆法結構對字的審美的影響。
左為《爨龍顏碑》右為《雁塔圣教序》
爨龍顏碑中的道字,筆畫厚重,棱角明顯,顯得整個字拙樸剛強。
雁塔圣教序碑中的道字,筆畫舒展勁挺,圓融精致,顯得整個字輕盈柔和。
兩者的筆法不同導致了筆畫的不同,筆畫的不同影響了整個字的結構的不同,進而所呈現的字體美的感覺也是不同的。
這可以看出,筆法在學習書法中的重要性。近代書法家沈伊默先生曾經說,一般寫字的人,總喜歡從漢字的結構而不是從漢字的筆畫下功夫。一般人們所要求的,只是筆畫干凈,結構勻稱整齊。但從書法藝術的角度來看,研究筆畫必須研究筆法。只研究結構,書法是不能入門的。
沈尹默書法
我們去看現在的書法教學,很多老師教授的方向是楷書為主,使用帶有米字格或者田字格的紙去練習。其實這種教學方式,只是從漢字的結構上做練習,而忽略了對漢字筆畫的錘煉。所寫出來的字只有一種低級的漢字結構美,如果想讓學生寫出字的神采,我認為,應該是先掌握筆法的運用技巧,特別是可以練習篆書或者是隸書,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控制毛筆。毛筆能夠控制好了就能隨心所欲的寫出自己想寫出的筆畫了,也就能寫出自己想要的漢字結構了。
所以在書法初學的過程中,要注重筆法的練習,其次才是結構的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