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東西,在你的內心,他們(監禁我們的人)不能到達,也不能觸摸,(這些東西)屬于你。”
“你在說什么?”
“希望。”
這是影片中安迪因放音樂被單獨囚禁兩周釋放出來后與瑞德的對話。安迪口中的希望,我以為便是尊嚴與自由,是永不放棄做一個自由人的念頭。在安迪看來,即使在肖申克監獄,即使在獄警的監視下,啤酒、音樂,也能在片刻間,讓一個囚犯“像個自由人”。
自由需要不斷抗拒遺忘,抗拒高墻之內、棍棒之下的規訓,抗拒“我是世界的光,跟隨我就不會步入黑暗,而能得到生命的光。”俗人常說:不能改變環境,就要努力讓自己適應環境。然而在那些“關不住的心靈”看來,活著就是要改變這個環境,在改變世界中確認自己存在的價值。“得救之道,就在其中。”“有的鳥兒是關不住的,它們的羽翼太光亮。”關不住的心靈深處,是這樣的希望:永遠不要被環境改變。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1994年的片子。二十多年,一代人成長起來了,然經典歷久彌新。銀行家安迪忙于工作,疏遠了妻子,妻子出軌,被安迪發現。一天夜晚,兩人吵架,妻子徑直去情人家,安迪借著酒勁,打算拿槍去干掉兩人。開車到妻子情人家附近,安迪酒醒了,犯罪中止,子彈退下,散落在草叢,手槍扔進了路邊小河里,安迪開車回家睡覺。第二天,安迪妻子和她的情人被發現裸死在床上。鄰居作證安迪和妻子吵架不同意離婚,說離婚就先干掉妻子;警察在現場附近發現子彈,而安迪的手槍又沒找到。于是,安迪被判了”兩個無期徒刑”,發往肖申克監獄服刑。監獄長諾頓是個“嘴上圣經,心中魔鬼”的家伙,獄警隊長海利異常殘忍,肖申克監獄在他們手中就是一個地獄,而且還有很多如“三姐妹”一樣的變態人渣。安迪認識了監獄中的“商人”瑞德,一個能搞到任何東西的老油條。于是,安迪開始了他的計劃:一方面,從瑞德那里買了鶴嘴錘和美女海報,以進行其越獄計劃;另一方面,申請撥款擴建圖書館、輔導囚犯考文憑、為獄警報稅、給諾頓洗黑錢,即讓自己有事做,又能保護自己不受變態狂魔之侵害。
故事的轉折點發生在一個小偷身上。這個小偷叫湯姆,是一個失敗的竊賊。湯姆在很多監獄呆過,曾經聽同屋的罪犯說過他槍殺銀行家妻子和她的情夫的事情。湯姆告訴了安迪和瑞德,安迪認為這是他平反昭雪的好機會,希望監獄長諾頓幫他。可是諾頓希望安迪能一直為其“洗錢”,于是以湯姆越獄為借口,讓海利殺掉了湯姆。安迪知道,通過正常途徑出獄的希望徹底沒了。他得開始行動,以自己的方式獲得救贖。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安迪從他用雕刻石頭的鶴嘴錘挖了19年的墻洞內逃走,穿越惡臭的下水道,走向自由。同時,安迪復仇了:他拿走了監獄長的賬本,取走了諾頓的黑錢,并舉報了諾頓和海利。諾頓自殺,海利被抓走。
安迪在越獄之前,和瑞德有一段對話,讓瑞德出獄后去某個地方的大樹下幫他完成一個心愿,去取一個鐵盒子。瑞德終于獲得假釋,然極不適應外面的世界。在萬般沮喪的獄外生活中,唯有安迪的托付放不下。瑞德于是踏上旅途,去完成安迪的心愿。瑞德找到鐵盒子后,發現了安迪留給他的現金和信。影片的結尾,兩個老朋友在墨西哥的太平洋小島美麗的沙灘上相遇了。
故事大致就是這樣。長期以來,很多人都將這部電影濃縮為一句話:希望,是世界最美好的事情,最美好的事情不會消逝!是的,這是一部談希望的片子。在19年的世界里,安迪沒有放棄重獲自由的夢想。在他內心深處,他仍然是自由人。無論是擴建圖書館,還是輔導囚犯學習,他在給自己找事情做,以抗拒遺忘。他相信,“主的審判迅速降臨!”;他相信,總有一天自 己的冤屈能夠昭雪;他相信,“得救之道,就在其中(自己)!”
那么,安迪要抗拒的是什么東西呢?影片告訴我們一個詞“體制化”。圖書管理員老布寧愿劫持獄友也不愿假釋出獄,最終在出獄后上吊身亡。對此,瑞德解釋說,“監獄真是個怪地方,一開始你抗拒它,慢慢你會習慣它,再然后它就離不開它了,它成了你生命的一部分。”說白了,你被環境改變了,你和環境融為一體,你離不開這個你曾經無法忍受的環境。肖申克監獄是一個封閉的小社會,有圣經,有紀律;圣經在你頭腦中制造救贖的幻想,棍棒在你心理上植入服從與絕望。諾頓說:“信仰給神,賤命給我”。高墻、如狼似虎的獄警、無處不在的監控還有變態的囚徒,留給老布和瑞德等人的,只剩下了絕望與了此殘生。這就是“體制化”!老大哥在看著你呢,你逃不掉的。可是安迪卻說,有一個地方,他們(體制)不能到達,也不能觸摸,那就是我們內心的自由,在這里,有夢想、希望和為人的尊嚴!
我們總在希望中絕望,這是因為希望背后的心靈空空蕩蕩。我們沒有找到此生之價值與意義。“忙著生”活著“忙著死”,這是一個哈姆雷特式的問題!忙忙碌碌一輩子,終點都是墓地。活著與生活,其實是有差別的,活著就是活著;而生活,則有其價值和意義。安迪在肖申克監獄里,沒有放棄自己的刻石愛好,堅韌不拔地申請撥款擴建圖書館,輔導別人去考文憑,甚至幫壞人去避稅和洗錢,他做這些,是在提醒自己,他仍然是一個有用的家伙,而不是等死的罪犯。他一直在給自己的存在尋找意義。他知道,無事可做,沒有想法,沒有希望,就會被“體制下”,他就不再是他自己了。
擁有希望和強大內心的資本又是什么?是知識。內心空虛的氣球很容易被外力壓迫,相反,內心充實的物件,能夠抵抗外部世界的碾壓。安迪能夠憑借墻上刻痕判斷墻壁質地,知道何種工具能夠鑿通墻壁,知道如何嚇唬變態人渣將骯臟的東西放入自己口中,知道何種方式能夠獲得圖書館撥款,知道如何避稅和洗錢,這些都是知識,不管是專業知識還是業余的地質學知識。因此,我們發現當諾頓威脅要將圖書館封死,將圖書在操場上焚燒的時候,安迪屈服了。這些都是安迪所在意的,不僅是因為是他一手所建立起來的東西,而且是教人聰明的知識的來源。有人說,天堂就是圖書館的樣子。得救之道,就在其中。這“其中”不是圣經,而是知識。
希望是如此美好,但實現之路異常艱辛。有時候,我們需要弄臟自己的手。安迪為了保護自己不受變態狂騷擾,自己所努力建成的圖書館不被關停,得幫邪惡偽善的監獄長“洗錢”,做壞事。在安迪逃走后,影片借瑞德之口說出,要爬出半英里長的臭下水道,他寧愿不爬。我認為這是個隱喻,如同地質學是關于時間和壓力的學問一樣,又臭又長的下水道比喻新生之路的異常艱辛。時間和壓力,可以改變一個人,但安迪沒有被改變!惡臭與污穢,如果我們要堅守自己的希望,要成為心目中的那個自己,則無法避免。關鍵是,不要在黑暗和污穢中沉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