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洗碗習慣,細菌增加7萬倍,洗都洗不掉,全吃進了肚子里!
平日沒有特別注意的行為,實際潛在不少的危險,
比如洗碗,每天都在做,錯誤的做法,
增加了工作量,還會讓細菌滋生7萬倍。
與不同的毒素感染之后,直接吃到肚子里。
不良的洗碗習慣
1飯后把碗摞在一起
碗碟、盆存在著油膩的東西,摞在一起,
容易交叉感染,讓刷洗工作量增加一倍。
2長時間泡碗
把碗、筷放在水槽中浸泡,有空了再洗!
長時間的浸泡,食物殘渣會滋養細菌,
產生異味,還不容易刷。
對細菌微菌進行研究的衛生微生物研究中心指出,
將使用過的餐具放在水中浸泡10小時,
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數目,自然增加至原來7萬倍!
增加到等同于流理臺排水口含有的數量。
3餐餐必用洗潔精
據《中國江蘇網》報道,
南京市人民醫院胸外科主任醫師鄭明峰,
是一名長期從事肺癌診療的醫生,
他家洗碗從來不用洗潔精,全是用熱水。
記者采訪了不同醫院的三位醫生,
他們全表示,洗碗寧愿用熱水洗,都不用洗潔精。
事實上,盛粥、涼菜一類的碗盤,
風干前用水一沖就干凈了。
碗筷上油污很重,在洗前用紙擦掉油,再用熱水清洗。
4洗碗后把碗擦干
中華預防醫學會主辦的中國家庭廚房衛生調查發現,
中國家庭洗碗布細菌數量非常高,
比如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
白色念珠菌、沙門氏菌等19種致病菌。
北京、上海兩地洗碗布檢測結果顯示,
單塊洗碗布細菌總數,最高竟達約5000億個!
洗碗布這么臟,
洗完再用洗碗布擦干,等于沒洗!
5一家人吃飯,碗筷不消毒
很多家庭都有消毒柜,吃完飯,沒有消毒,
認為都是一家人,消毒沒有那個必要。
只有客人來,才開消毒柜給碗筷消毒。
6碗筷不控水,晾干就收起
碗筷洗后宜控水晾干。
鐵鍋,洗后用廚房用紙吸干水分。
防止細菌增加對策
1給碗盤分類
沒油的、有油的碗盆分開放。
先刷沒油的,后刷有油的。
盛生肉的碗,與盛熟食、果蔬的碗盤分開。
先洗盛熟食的碗,后洗裝生肉的碗。
2不同餐具,區別對待
炒完菜立刻刷鍋,加溫水,油污很容易涮掉。
吃完飯趁著碗里的水分沒干,立刻刷碗。
不粘鍋,不要馬上用大量冷水沖熱鍋,
熱脹冷縮容易損傷其表面涂層。
木質餐具,應立即用冷水浸濕的海綿或紙巾擦拭。
3用熱水和米湯或加點面粉刷
熱水能降低油脂的黏性,容易被沖走;
米湯、面湯中的淀粉能和油脂結合,去除黏膩。
碗筷上油污很重,可用堿面加熱水來洗,最好戴手套。
4洗潔精不稀釋
有人經常抱怨,碗總是滑滑的洗不凈,
因為洗潔精沒沖凈,會給人體健康帶來不良影響。
浸泡洗滌時,將洗潔精用水稀釋成200~500倍,
浸泡時間2~5分鐘為宜,用海綿或抹布,
沾取少量水后擦洗餐具,再用流動清水沖洗干凈。
5洗碗布專布專用,定期更換
洗碗、洗鍋、擦灶臺油煙機、清潔餐桌臺面分開使用,
每周用熱水、消毒劑清洗洗碗布兩次。
推薦:竹木纖維洗碗布。
竹木纖維具有極強的吸水性和排油去污能力。
6消毒柜集中消毒
消毒柜有兩層,將沒消毒的放一層,
積累夠了量再集中消毒。
將碗筷放入沸水中,煮2~5分鐘消毒。
7洗碗后務必把水池和周邊的臺面刷干凈
水池,容易成為微生物交叉污染的絕佳場地。
8洗好的碗筷放——瀝水籃
洗好的碗筷,可以直接放不銹鋼瀝水籃。
當碗筷水瀝干后,再收納到櫥柜,防止細菌滋生。
9使用公筷、公勺
就算是一家人吃飯,也有必要使用,防止疾病的傳播。
教你做天然洗潔精
很多人擔心用洗潔精,洗不干凈殘留。
萬大夫為大家介紹一些安全又環保的“天然洗潔精!”
1.小蘇打
用小蘇打洗碗、去油污、除臭效果都很好。
2.淘米水、煮面湯
淘米水、煮面湯別急著倒掉,
它們是天然的洗潔精,可直接用來洗碗。
3.過期面粉
過了質保期的面粉不要扔掉,用來洗碗再好不過。
洗碗前倒一點點面粉在洗碗水里,面粉可吸附油脂,
洗起碗來就不會油膩膩。
4.柚子皮
吃完的柚子皮別扔!
加上清水和堿,就能變成實用的純天然洗潔精。
另外,還需要注意的是,食物中毒。
防止食物中毒對策1用熱水消毒
熱水對砧板、餐具消毒有很好的效果,
特別是切過生肉魚的菜刀、砧板。
還有抹布或是廚房用的毛巾,
如果能用水煮沸後再確實晾乾,
比較能讓人放心!
2正確使用冰箱的冷藏室
冷藏室設定保持10攝氏度以下,
冷凍庫在-15攝氏度以下。
不要將過的東西塞入冰箱。
不要重復冷凍、可解凍。
3料理食材,充分加熱
將肉類、魚充分的加熱,是料理的鐵則。
將加熱基準預設在1分鐘內75攝氏度!
4做好雙手清潔
確保將雙手洗干凈,
尤其是指間和指甲縫。
手上粘著細菌或是病毒的狀態下,
觸碰食材或是餐具的行為,是不衛生的!
再說兩句:
禍從口出病從口入,
一個錯誤的洗碗習慣,
就讓人多生吞無數細菌。
這幾個錯誤習慣,可別再犯了,
轉發提醒親友們注意了!
史話新說只發你不知道的內幕關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