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和李斯同是荀子的學生,韓非口吃,短于游說,而李斯卻口若懸河,辯才超群。荀子曾考究二人的才學,對他們說:’
“李斯才露于外,韓非才藏于內,將來官位顯貴者非李斯莫屬了?!?/p>
李斯十分得意。
私下,荀子卻獨對韓非出語說:
“得我真學者,只有你了。論智論計,李斯絕不是你的對手,我不公開贊揚你,只是怕他對你心存忌恨,日后對你不利。”
荀子勸韓非以后不要和李斯共事,韓非似信非信,含糊地答應下來。
李斯后來到秦國游說,以其出眾的辯才為秦王贏政賞識,官至丞相。
一天,秦王贏政偶讀韓非的《孤憤》一文,擊節叫好;為了得到韓非,贏政不惜用重兵攻打韓國,索取韓非。
韓非無奈來秦之后,李斯頗為緊張。他怕贏政重用韓非,于是,他以同學身份私下對韓非說:
“秦王賞識于你,這只是表面現象,他只不過想借此讓韓國失去一個人才罷了。我們乃同門好友,自不會見死不救;倘若你不愿留此,我可安排讓你速速逃走?!?/p>
韓非至此方信老師之言無差。他識破了李斯的詭計,故作慷慨道:
“我來秦國,非為秦王所請,乃為救韓應急。秦王大兵加韓,我豈能惜死害國?你的好意,我實在不敢受?!?/p>
李斯只想用計將韓非逼走,無奈韓非智高一籌,始終不上他的圈套。李斯把心一橫,索性要把他直接加害,他面見贏政說:
“韓非是韓國的公子,他心在韓國,對大王敢怒而不敢言,他怎會真心為大王效力呢?他確是罕見的大才,可這樣的人若是為韓國所用,對秦國就是莫大的禍患了。與其養虎為患,不如馬上將他殺了?!?/p>
贏政一時被說動了,遂下令將韓非打入死牢。韓非不明所以,求李斯代言求見贏政,李斯嘴上答應,暗中卻招來他的心腹手下,向他征詢說:
“韓非雖被打入死牢,我怕大王有悔,故而遲疑難斷,你可有上上之策嗎?”
那人早知李斯心中所忌,為了投其所好,他小聲道:
“大人手握大權,自可把韓非斬殺。此事即使皇上知曉,因皇上有令在先,也怪不得大人擅殺無辜?!?/p>
李斯于是給韓非送去毒酒,逼令他自殺。
韓非舉杯哀嘆說:
“先師之言,今日果然應驗了。似你這無恥小人,無計可施,便害我致死,卻是非君子所能測度的了。”
韓非死后,贏政果然有悔,命人將他釋放,可是已然晚了。面對韓非已死的事實,贏政悵然若失,卻無法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