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關于朱元璋,歷史對他的評價有好也有壞,這是正常的,凡事都有兩面性,雖然說他在位期間將那些開國功臣殺了個干凈,但是他的功績也是不能磨滅的,總的來說功勞絕對是大于罪過的。眾所周知朱元璋非常喜歡自己的兒子,太子朱標。本來一切都是按著計劃走,可是萬萬沒想到,這個朱標卻在朱元璋之前就過世了。
朱元璋
世事無常,恐怕朱元璋也沒想到,他為他的寶貝兒子做了這么多的準備,主人公卻沒了。也正是太子沒了,其他的皇子們心思也活了起來。歷史上誰不想做皇帝呢?更何況是這些皇子們呢?但是朱元璋卻沒有選擇任何一個兒子來繼承皇位,而是選擇了自己的孫子,朱允炆。歷史上關于為何立孫的說法有很多,其實無外乎就是愛屋及烏罷了。而且朱允炆也很會讓自己的皇爺爺開心,于公于私,這個皇位都是他的了。
朱允炆
朱元璋雖然文化不高,但是能從一個普通人做到皇帝的位置上來,能是傻子嗎?聰明是肯定的,他也很清楚,自己死后,那些兒子們可能會有篡位之心,于是提前就做了無數的準備,比如這些皇子們全都調的遠遠的,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朱棣最終還是起兵,將皇位拿在了手中,毫無疑問,朱棣的篡位絕對可以算是歷史上最完美的一次篡位。
朱元璋死前,為自己的大孫子,留下兩個錦囊,可朱允炆卻在失蹤之前將這兩樣東西留在了宮中,朱棣來了后太監專門給他看。第一個錦囊里面,朱元璋親筆寫著,朕死后,朱棣必反,其前來奔喪之時務必殺之,可保皇位。第二個錦囊,是三個度牒,何為度牒?其實就是和尚的通行證,也可以說是證明身份的東西。這兩樣東西都顯示著,朱允炆早就算到了這個結果,只不過不愿相信,朱棣真的會這樣做。
朱棣
事情明擺著就是朱允炆心慈手軟沒殺他,才有的現在,而且第二個錦囊里的東西,表示朱允炆已經為自己留好了后路,甚至可以不用朱元璋留下的度牒來逃跑。朱棣看到這不害怕是假的,但是事情已經做了,他也怕朱允炆還有后招,于是立即派人抓捕,至于后來捉到沒有,這個我們不得而知,如果捉到了那肯定是殺了,并不會告訴天下人。歷史上關于朱允炆的下落,至今為止也沒人知道,最大的可能就是被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