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血尿酸水平的高低作為評估標準,來判斷是否需要服用降尿酸的藥物,針對的是無癥狀的單純高尿酸血癥患者。對已經有痛風性關節炎發作的患者,國內的痛風指南推薦,在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完全平息兩周后,就應該開始藥物的降尿酸治療。
痛風是一種多基因的遺傳性疾病。痛風的發作,意味著痛風的遺傳易感性(包括引起高尿酸血癥、參與和調節關節炎癥的基因)在體內已經突破了相關的壓制,開始表現活躍。首次痛風發作,是尿酸鹽結晶數年來(或者更長時間)隱匿沉積在關節軟骨及其他結締組織的結果,而點燃它的火柴,就是大量進食高嘌呤食物、飲酒、勞累和關節創傷這些誘因。
但也有一些醫生認為,在首次發作之后,痛風的進展通常會十分緩解(62%的患者在首次痛風發作之后,1年內痛風不復發),如果沒有明顯癥狀,應避免不必要的或過早的藥物治療。不過,和長期高尿酸血癥造成的系統性損害相比,痛風帶來的關節炎急性發作,只能算是“小巫見大巫”了。
事實上,沒有接受降尿酸治療的大多數痛風患者,會在6個月或2年內出現第二次發作,其后每年發作幾次或幾年發作1次,只有極少數的患者可終身僅有1次單關節炎發作,以后不再復發。這種情況僅見于血尿酸升高程度很少、且24小時尿尿酸正常的患者。如果您不確定自己是否屬于這一“幸運”類型,可以去做一個24小時尿尿酸定量測定和血尿酸水平測定。需要注意的是,血尿酸水平應在急性痛風完全平息后再去測定。
約有30%的痛風患者在急性發作時血尿酸正常。這是因為,痛風急性發作時,尿酸鹽結晶大量沉積在關節腔內,血液中的可溶性尿酸濃度一時相對下降;也有可能是由于痛風急性發作時,作為人體應激反應的一種,腎上腺皮質激素大量分泌,促進了血液中尿酸的排泄。因此,痛風急性發作期發現自己的血尿酸水平不高、甚至正常,不能放松警惕。而應在痛風完全平息后,在同一醫院再次進行血尿酸水平的測定,這個時候的血尿酸,才是體內真實情況的反映。
至于是否降尿酸藥物是否需要長期服用,答案是很明確的:一旦開始痛風的藥物降酸,就應該是終生的治療手段。前面說過,痛風的是一種多基因的遺傳性疾病,目前臨床上所有的降尿酸藥物,都無法改變痛風的遺傳易感性,從其作用機制來看,只是作用于尿酸升高機制的下游,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尿酸升高的原因。因此,應用降尿酸藥物使血尿酸達標后,如果停藥,血尿酸會再次升高,而且可能會因為失去了藥物的約束,出現報復性的反彈。
所以,當服用降尿酸藥物使關節內的尿酸鹽結晶完全溶解后(可以通過雙源CT對比觀察。體內尿酸鹽結晶越多,藥物降酸持續的時間就越長),可逐漸減少藥物的劑量,直至找出最小劑量,以維持血尿酸的長期達標。此時,也可以考慮改用中醫藥來維持血尿酸長期達標,以減少降尿酸藥物帶來的毒副作用。降尿酸藥物的具體選用,可以參閱我們的《痛風降尿酸,如何選藥才安全?》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