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繼續上一篇 說到這兒,要多說幾句。 說真的,呼延灼這個人真不怎么樣。高俅對他好不好?好,當然好,不僅有知遇之恩,對呼延灼也是有求必應。皇帝老兒對他好不好?好,更好,欽賜踢雪烏騅一匹。出身好不好?好,太好了,呼延贊嫡派子孫,一直都吃著皇糧受著皇恩。此時此刻,一點都看不出高俅是個奸臣,也看不出八帝徽宗是個昏君。就這樣,呼延灼還是投降梁山,投降之后立馬帶兵洗劫了青州府。 說到這兒,還得再多說幾句。近讀軍史,深感軍中大老粗最難馭駕。這種將領,一旦認準了自己的“明主”,便一生追隨。有一種情況例外,即遇到更高明的洗腦者時,則極易轉換門庭。大家猜去我說的是哪些人吧,這是閑話,暫且不提。 此戰是防御作戰,事關緊要,并非出去打打城池,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溜。由于事關梁山根本,此戰的分兵派將以實用為主,而非晁、宋兩人分庭抗禮之戰。加之此戰打得也非常好玩,可謂打出了花樣,打出了藝術。 此戰可分三個階段。 讀書要仔細,真不是蓋的。車輪戰很多時候都可以用,唯獨這一章寫得最精彩。為什么呢?原因很簡單,是車輪戰VS連環馬。這是文學上的筆法,并非實戰時用車輪戰VS連環馬。 且看梁山如何出戰。 第一撥:霹靂火秦明VS百勝將韓滔,狼牙棒VS棗木槊 第二撥:豹子頭林沖VS雙鞭呼延灼,丈八蛇矛VS雙鞭 第三撥,小李廣花榮VS天目將彭玘,長槍VS三尖兩刃四竅八環刀。這兒有個搞笑的地方,彭玘不僅兵器全是數字,而且連座騎也是數字,叫作“五明千里黃馬花”。我還能總結出梁山108將中兵器名稱最長的就是彭玘的三尖兩刃四竅八環刀了,共9個字之巨。 第四撥:一丈青扈三娘VS天目將彭玘,雙刀VS大桿刀(即三尖兩刃四竅八環刀的另外一種描寫);隨后一丈青又對陣呼延灼,是雙刀VS雙鞭。 第五撥:病尉遲孫立VS雙鞭呼延灼,單鞭VS雙鞭;竹節虎眼鞭VS水磨八眼鋼鞭;烏騅馬VS踢雪烏騅馬,“兩個都使鋼鞭,卻更一般打扮”。我們來看一下詳細描寫: 呼延灼最后是五虎上將之四,排名梁山第八位。但在此戰中,與一丈青扈三娘戰了十余回合,不分勝負,與病尉遲孫立戰了三十余回合,不分勝負,當可知扈三娘與孫立皆是“享受天罡級別待遇的地煞”,非同小可。宋江在派他倆出戰時,必然深知他們的戰斗力,何況扈三娘還生俘彭玘呢。而孫立的出戰也是很有深意的,且看他和呼延灼同使鋼鞭、同騎騅馬、同一副打扮便知。而最后扈三娘、孫立排名屈居地煞,實在是冤枉。 等重點寫完這五撥人馬,方寫引左軍朱仝、雷橫、穆弘、黃信、呂方,右軍楊雄、石秀、歐鵬、馬麟、郭盛等十人到達。另外水路李俊、張橫、阮氏三雄駕船接應,李逵與楊林,引步軍埋仗救應。 在兵力的安排上,大家應該還記得在 那么在兵力的布置上我們可以看到: 1、守護聚義廳兩側的楊雄、石秀盡皆出戰,可知他倆實無保護天王之心。 2、八個衛戍區天罡,僅有戴宗沒有出戰,可知戴院長戰斗力有限。另外一個由于是防御作戰,其拿手好戲神行無用,因此他不用出戰。 3、衛戍區地煞中,除白勝、鄧飛全部出戰。白勝武藝、人品一般,出去也是送死;鄧飛估計武藝也不怎么樣。 4、普通軍區中,僅有扈三娘出戰,而他的丈夫王英并無機會出戰,可知扈三娘比王英高得不是一點半點。 5、前沿縱深陣地中,有黃信、穆弘出戰。解珍、解寶并沒有孫立這么露臉,但在最后排名的時候硬是比孫立壓了下去。 6、打高唐州前上山的朱仝、雷橫也出戰了,根本就沒有休息時間。按說朱仝是“對革命有大功的人”,此刻應該在山上享清福才對,可惜施老爺子還是安排他出戰了,休息的卻是柴進,對革命有更大功勞的人。 這一回合,以梁山方面大獲全勝告終。 在梁山大隊人馬沖殺過來之時,“呼延灼見了,急收轉本部軍馬,各敵個住。為何不能全勝?卻被呼延灼陣里,都是連環馬。官軍馬帶馬甲,人披鐵鎧。馬帶甲,只露得四蹄縣地,人掛甲,只露著一對眼睛”。此刻方帶出呼延灼的撒手锏。 第二天,雙方開兵見仗。梁山方面,仍和昨天的排兵布陣一樣,“中是秦明,左是林沖、一丈青,右是花榮與孫立。在后隨即宋江引十將也到”。但效果就不一樣了,連環馬開始發揮優勢,梁山敗退,幸虧有先前的伏筆,李逵、楊林埋伏,水軍頭領接應,才沒有大敗虧空。按說李逵也忍得住,安排他埋伏居然肯服從軍令。要知道,呼延灼剛來時,就是他大叫“我與你去捉這廝。”可惜被宋江喝道:“你如何去得?我自有調度”。 宋江敗退,又引出了一節描寫:少刻,只見石勇、時遷、孫新、顧大嫂,都逃命上山,卻說:“步軍沖殺將來,把店屋平拆了去。我等若無號船接應,盡被擒捉”。看這四人的駐處,是北山及西山酒店,可知呼延灼是從西北方面打過來的。 查點眾頭領,受傷的是林沖、雷橫、李逵、石秀、孫新、黃信。共計:前軍一人,中軍四人,酒店一人。前軍負傷者少,可知眾人武藝高強,亂箭中林教頭受傷,情有可原;中軍負傷者多,可知眾為皆為保護宋江而傷;酒店傷者一人,正常。 這一回合,以呼延灼勝告終。 呼延灼勝了一陣之后,有欽差到。說話皇帝、高俅對呼延灼也真是夠好的,此時要凌振,高俅二話沒說就批了。要是我攤上這樣的領導那該多好啊。。。 話說吳用、宋江正在鴨嘴灘小寨上聞聽凌振到來,便決定放棄鴨嘴攤。這地方原是誰在把守?是鄒淵、鄒潤把守,他倆最后的排名是90、91,這也可知這個小寨是非常之不重要的地方了,放棄了就放棄了吧。寫這個棄寨還有個小插曲。在宋江兵敗之時,晁蓋請宋江上山安歇,宋江不肯上山,而此時見了利害角色,方不可不上山。要說事情也這么巧,凌振初到軍前便試放三炮,其中兩炮打到水中,一炮打到鴨嘴攤小寨。呵呵,“事前諸葛亮”不是那么好當的啊。。 在捉凌振時,是晁蓋安排的。這在宋江上山后極為少見的一件事情。 晁蓋派李俊、張橫到對方陣地上搞破壞并吸引凌振來搶船,朱仝、雷橫在河對岸虛張聲勢,三阮及張順接應,最后是阮小二捉了凌振。這也是比較有意思的事情。晁蓋派將,水軍是沒辦法的,除三阮之外,另外三人也是要派的,而朱仝、雷橫是自己的老相識,愿意為自己幫忙,而其余人等,估計愿意出力的就不多了。最后,捉住凌振的,還是晁派頭領阮小二。 至此,此戰轉入戰略相持階段。由于破連環馬乏術,梁山無可奈何;而呼延灼也望水興嘆,雙方皆奈何不了對方。但如果這樣,書就沒法寫了,此時,李逵在取公孫勝路上遇見的湯隆便起作用了,這才有了后來的大破連環馬,也有了三山聚義,更引出了魯智深、武松等蓋世英雄。。(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