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歷史上,在軍事方面最有爭議的莫過于三國孔明了。當(dāng)然所謂的爭議,指的是現(xiàn)代而言,孔明的軍事能力,在古代是天才,是沒有爭議的。古人對孔明的稱贊枚不勝舉。在這里僅錄一首宋陸游的:早歲哪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舟夜雪瓜舟渡,鐵馬秋風(fēng)大散關(guān),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一句“千載誰堪伯仲間”,足見古人在宋朝時已是十分推祟孔明的了。現(xiàn)在看到些憤青說孔明是《三國演義》吹捧后才怎樣怎樣等云云,實是可笑與幼稚的。孔明是名符其實的軍事家,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不是軍事上的天才呢?他與項羽、韓信比較,誰才稱得上軍事天才呢?關(guān)于孔明,先留給憤青們耍耍嘴皮熱熱身吧。下面,我單就項羽和韓信說起。要論項韓二人,必先從破釜成舟和背水一戰(zhàn)談開。項羽是貴族出身,韓信是街頭混混。一個出身豪貴一個出身低賤,本來二人就不是社會同個檔次的,也不可能走到一起。是命運的捉弄還是緣份的安排,二人走到了一起。韓信去給項羽打工過一段時間。后因項羽不識才重用,韓信炒了項老板魷魚,跳槽到了劉邦的企業(yè)。這一段經(jīng)歷,是二人最終的有緣無份,從這可看出項羽的愚頓一面,也正因為項羽的愚頓,讓一個人才從自己手中流逝,為后來的亥下失敗埋下了禍根。今天不討論亥下戰(zhàn)役,因為不可以成敗論英雄!項韓2人,世之英雄也!關(guān)于破釜成舟和背水一戰(zhàn),都是二人的勝仗,也是二人的成名大作。先來說下破釜成舟戰(zhàn)役。公元前207年,史記“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當(dāng)時趙國被秦軍章邯20萬軍圍困。楚國懷王便派宋義、項羽等率軍前往救趙。而宋義卻屯兵不前。因為前往救趙的諸候各路人馬多了去!等項羽他們這五六萬軍趕到的時候,各諸候早巳兵臨城下,從外圍對秦軍形成了多路包圍。只是大家都不愿意先出兵攻打,誰也不傻,誰都不愿意去先當(dāng)炮灰。宋義也是這種心理。也活該宋義完蛋。項氏家族己撐控楚國,連懷王也是項梁捧上位的,名義上懷王,實則kUi傀儡。項羽心里眼中根本不鳥懷王。再加上項羽為父報仇心切。一見宋義龜縮不前,心中怒火頓燒,怒火一燒,就把上司宋義給一刀結(jié)果了!懷王軟蛋一個,見事已即此,他也不敢治項羽,只有奉羽為大將軍,統(tǒng)率楚軍。其實,在項羽破釜之前,已有二萬楚軍渡漳水,被秦軍擊敗。項羽一看,再不死搏一把,就得完玩了。可以說項羽此時已被逼無奈,只有破釜一搏了。在這空間,順便插述一下張耳。張耳和陳余,此時同為趙臣。二人關(guān)系還不錯。秦軍圍困趙國時,趙王派張耳出城去各諸候國搬救兵。與其說張耳口才好說服各國都派軍救趙,還不如說當(dāng)時的秦國已是各諸候國共同之?dāng)场4笄赝鰢乓蚺c天下為敵也!被圍困的趙國大將陳余,幾次使命讓張耳出兵從外攻擊以解趙圍。張耳也派出幾千人馬去攻打了,但全軍被秦軍吃了個精光。再加上陳余的使者被秦軍在戰(zhàn)亂中殺了,陳余便誤會張耳對他見死不救,二人矛盾頓生,竟棄當(dāng)年共擁趙王之情誼于不顧,在巨鹿戰(zhàn)后,各奔東西,張耳投誠了劉邦,為以后韓信的背水一戰(zhàn)取得勝利,埋下了重要一筆!前面我們說到項羽在被逼無奈的困境下,才挺身而出去挺而一搏。結(jié)果是五六萬楚軍大勝秦軍。楚軍的勝利,為各路諸候壯了膽,更是讓大家看到了勝利的希望,各路諸候再不做壁上觀,紛紛率軍從各方攻擊秦軍,再加上趙軍從里響應(yīng),秦軍20萬,是潰不成軍,大敗而逃!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戰(zhàn)役嗎?現(xiàn)在,我們從兵力上來分析,看看是不是項羽以少勝多?很多人讀史,都把本次戰(zhàn)役的雙方兵力給弄錯了。首先,秦軍圍困趙的軍力是20萬,再加上王離有幾萬人在外圍為章邯運送糧草,估計加起來也就30萬秦軍。有人說王離20萬,怎么就幾萬了?王離確實只派了幾萬人為章邯部送糧草。退一步說,再加王離其余人馬,也才40萬。而趙國項羽方面。項羽五六萬人是沒有爭議的,加上趙國軍20萬,再加上燕、韓、齊等各路人馬不下20萬,總兵力為45萬左右。說破釜成舟是5萬破40萬的,現(xiàn)在看明白了嗎?不是5萬破40萬,而是45萬破40萬!更不是什么以少勝多!當(dāng)然,在本次戰(zhàn)役中,項羽軍破釜成舟的英勇決戰(zhàn),也是主導(dǎo)本次勝利的主要原因。但若沒有身后成萬的諸候軍的大力助攻,和趙軍的里應(yīng)外合,項羽那五六萬楚軍,是不可能戰(zhàn)勝秦軍40萬的。從這一戰(zhàn)之后,項羽一戰(zhàn)成名,威震四方,從而脫離了懷王,自封楚霸王,傲視天下。從而也就有了3年后劉項爭霸中的背水戰(zhàn)役。歷史就是如此巧合,命運竟是這般弄人。在項羽破釜成舟巨鹿一戰(zhàn)后的約3年后,劉邦帳下大將韓信,卻是率軍3萬,去取趙國。3年前楚軍救趙,3年后漢軍奪趙,這是多么的讓人情何以堪?公園前204年,韓信率軍3萬攻趙,且是千里來襲,又?jǐn)潮娢疑伲n信卻還要去尋找趙國20萬主力決戰(zhàn)!注意,是主動。想在4百多年后的三國孔明,也是率軍數(shù)萬,卻主動去尋找司馬主力對決,最終沒有對決著,確實遺憾的事,令孔明飲恨北望“氣如山”。韓信是幸運的,他的對手陳余給了他主力決戰(zhàn)的機會,這正是韓信所期望的。當(dāng)時大的局勢,對劉邦是極為不利的。而韓信的攻奪趙國,確實關(guān)乎漢軍存亡。殘酷的千里之遙是漢軍的糧草運輸難續(xù)。只要趙國堅決打防守,不主動出擊,時日稍長,漢軍因糧草不濟,便會敗退,若趙軍趁此追擊,戰(zhàn)勝漢軍也不是沒有可能,縱使戰(zhàn)不勝,退回便守。還有就是趙王若采用張左車的趁敵千里疲來,派軍偷襲糧草斷其糧道,這樣也或有勝算。韓信三萬軍千里征戰(zhàn),類同于三國西蜀孔明北伐,主要就是戰(zhàn)線過長,后勤跟不上。抗美援朝,美國戰(zhàn)敗,其中一個主要原因便是后勤跟不上,美國的糧食彈藥槍支等,要經(jīng)過萬里海運或空運。所以說,陳余真的比不上三國司馬一。韓信以一萬軍擺在河邊,就謎惑了陳余,讓他輕敵。再加上張耳在趙國的情報,讓韓信信心倍增。當(dāng)然,是先獲得趙軍情報后,韓信布兵河邊的。再就是派二三千精兵偷襲趙軍后營。而韓信張耳則率主力去引誘趙軍出擊。最后來個前后夾擊。在背水一戰(zhàn)中,韓信主要是綜合使用了:驕兵計、誘敵計、迂回包抄計、間諜戰(zhàn)。幾個計策巧妙連環(huán),形成一個大陰謀,讓陳余上了大當(dāng)!以致幾乎全軍被殲。其實要破這背水計,很簡單,陳余大軍只需堅守,如司馬龜縮,時日一長,漢軍糧草不濟,便自退或自破。那擺在河水邊的一萬人,恐怕到那時就真的要跳河了。好了,我們也來分析下背水井陘口戰(zhàn)役,雙方的兵力情況。韓信3萬。而趙國的20萬多為虛數(shù),頂多實數(shù)已就十萬余,超不過15萬。但仍是如此,韓信以3萬,實實在的3萬,當(dāng)時漢軍千里奔襲,是沒有援軍的,以3萬勝趙軍15萬,這才是名符其實的以少勝多!我們再結(jié)合前面講的破釜一戰(zhàn)與背水一戰(zhàn)作下比較,一個是45萬勝40萬,一個是3萬勝15萬,區(qū)別出來了吧?我們再從謀略上比較,破釜一戰(zhàn)和背水一戰(zhàn)共同之處:都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以處絕境來激發(fā)軍隊正能量。不同之處在于:項羽主要是以勇取勝,而韓信則是以“謀”取勝。經(jīng)過這樣的雙面比較,項羽和韓信二人,誰才是軍事天才?相信答案已在每個朋友們的心中!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