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不得不提到一個歷史上很重要的地方——陳倉。其實早在7000多年前,先民們就在這里繁衍生息。“伏羲所治,炎帝所生,皇帝所都”。
陳倉歷史淵源陳倉,古稱西虢,是周秦文化的發祥地。秦武公(公元前687年)設虢縣,秦孝公(公元前361年)設陳倉縣,唐肅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稱寶雞縣。2003年3月1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陜西省寶雞縣,設立寶雞市陳倉區。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陳倉,但是他們都知道“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秦朝剛被推翻時,項羽、劉邦以及其他參加反秦戰爭的各路將領,齊集商議勝利以后怎樣割據國土,當時勢力最強的項羽企圖獨霸天下,很有心機,(當下來說,十足一個心機boy)表面他主張分地封王,看似照顧到了每個人,實質上,他擅自作主,給大家一個一個地封立王號、分配領地,心里卻已開始盤算,將來怎樣一個一個地消滅他們,項羽對一般將領,都沒有什么顧忌,惟獨對劉邦很不放心,他知道,最難對付的敵手就是劉邦。早些時候,他們曾經約定,誰先攻下咸陽,誰就在關中為王,結果,首先進咸陽的偏偏是劉邦。(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當時的關中,是大秦的本土,因為物產豐富,軍事發達,是塊大肥肉。所以項羽當然不愿意讓劉邦當關中王,可能出于內心的掙扎,他也不想讓他回家到張沛縣(歷史上的糾結帝)。因為當時巴蜀之地路途遙遠,山區比較多,物產并不豐富,所以項羽便故意把巴蜀和漢中三個郡縣都分給劉邦,封劉邦為漢王,以漢中的南鄭為都城,他想以這種方式把劉邦困在這鳥不拉屎的地方,讓他無翻身之日。而他把關中劃分三部分,分給秦朝的降將——章邯、司馬欣 、董翳,以便阻塞劉邦向東發展的出路,項羽自封為西楚霸王,封地九郡,占領長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一帶廣大肥沃之地,以彭城為都城。步步為營的瞞天過海之路
劉邦也確實是個人才,他也有獨霸天下的野心,對于這種安排他必定是不服氣的,(劉邦心里也苦啊,明明是我先進咸陽的,不就是因為我兵力沒你強大嘛,不帶這么欺負人的),軍隊里的其他將領對于自己比起劉邦更小的封地更加不滿,但是他們都懾于項羽的威勢,都不敢反抗,他們只得聽從支配,去到各自的封地,劉邦也不得不暫時領兵西上,去往南鄭,并且接受張良的計策,把一路上走過的幾百里棧道(棧道是在險峻的懸崖上用木材架設的通道)全部燒毀,而此做法的目的是為了便于防御外敵的入侵,而最重要的是為了迷惑項羽,使他以為劉邦真打算一輩子呆在巴蜀之地做自己的漢王了,從而以便于松懈對劉邦的戒備,(所以就可以想干什么干什么啦……)
劉邦到了南鄭,發現部下有一位才能出眾的軍事家——韓信。劉邦便封其為大將,請他出謀劃策向東發展奪取天下的軍事部署。韓信的第一步計劃是先取關中,打開東進的大門,建立興漢滅楚的根據地,于是派出幾百名士兵,去修復棧道。就在這時,守著關中西部地區的章邯,聽到了這個消息,不禁笑道:“誰叫你們把棧道燒毀的,你們自己斷絕了出路,現在又來修復,這么大的工程,只派幾百個士兵,看你們哪年哪月才得完成?”因此,章邯對于劉邦和韓信的這一行動,根本沒有引起重視。(這人真是劉邦的神助攻,但凡他小心一點,或許這天下就沒有漢朝什么事了吧!當然這僅僅是小編的猜測……)
不久后,章邯便接到緊急報告。說劉邦的大軍,已攻入關中,陳倉被占,守將被殺,章邯起初不信,以為是謠言,等到證實的時候,慌忙領兵抵抗,已經來不及了。最后竟然被逼自殺,駐守關中東部的司馬欣各北部的董翳,也相繼投降,號稱三秦的關中地區,于是一下子被劉邦全部占領了,原來韓信表面上派兵修復棧道,裝作要從棧道出擊的姿態,實際上卻和劉邦統率主力部隊,暗中抄小路襲擊陳倉。趁章邯不備,取得了勝利,這就是著名的——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一個小計謀,就這么成就了一個著名王朝……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